和金松
(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外二科 云南 迪慶 674499)
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等膽道外科疾病的術法主要有膽腸襻式吻合術與Roux-en-Y 吻合術,二者均是通過重建膽道來解除膽道梗阻問題,但后者并發(fā)癥較多且存在明顯的不足,而改良膽腸襻式吻合術則有更加明顯的優(yōu)勢,在現(xiàn)階段應用更加廣泛[1-2]。本文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的80例患者,試觀察全腹腔鏡下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對惡性膽道梗阻的治療效果。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的80 例患者,以手術方式的不同為分組依據,將其分入對照組、研究組,每組40 例。研究組:男30 例,女10 例;年齡46 ~76 歲,平均(61.82±8.88)歲。對照組:男29 例,女11 例;年齡45 ~77 歲,平均(61.77±8.92)歲。將年齡、性別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對比,P >0.05 則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在開腹下行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于患者上腹部取切口,開腹,探明腹腔內情況后,在離韌帶20厘米的位置對空腸、膽管進行側端吻合,在離吻合口45cm 的位置對膽汁引流襻、近端空腸進行側吻合。隨后,在腸腸吻合口、膽腸吻合口以及空腸輸入襻之間以7 號線結扎空腸,并在術后于吻合口出留置引流管。
研究組于全腹腔鏡下行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取平臥體位,建立二氧化碳建立氣腹,于臍下左側鎖骨中線肋緣下、前線肋緣、右側腋下線類邊緣、左側腋前線肋緣下建立觀察孔與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和Trocar,探查腹腔,在離韌帶20 厘米的位置對空腸、膽管進行側端吻合,在離吻合口45cm 的位置對膽汁引流襻、近端空腸進行側吻合。隨后,在腸腸吻合口、膽腸吻合口以及空腸輸入襻之間以7 號線結扎空腸,并在術后于吻合口出留置引流管。
組間對比腹水引流量、膽腸吻合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
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腹水引流量、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膽腸吻合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均有1 例發(fā)生反流性膽管炎,在并發(fā)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 臨床指標的組間對比(±s)
表 臨床指標的組間對比(±s)
觀察指標 研究組(n=40) 對照組(n=40) t P腹水引流量(mL) 143.15±22.25 266.63±25.28 23.190 0.000術中出血量(mL) 45.93±8.84 100.38±9.98 25.830 0.000膽腸吻合時間(小時) 0.67±0.10 1.52±0.57 9.289 0.000肛門排氣時間(小時) 24.89±4.47 51.11±6.74 20.504 0.000腸鳴音恢復時間(小時) 50.24±3.14 61.63±5.59 11.235 0.000住院時間(日) 8.98±1.02 13.88±3.27 9.047 0.000
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是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的主要方法之一,改良自常規(guī)膽腸吻合術,該術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輕、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3]。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性”手術,將腹腔鏡手術與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結合起來,既可以利用腹腔鏡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避免如開腹手術那樣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和那樣多的術中失血、術后并發(fā)癥;也可以通過不離斷空腸、直結扎腸管的操作來避免正常電生理傳導被破壞,術后患者不僅膽汁與腸內容物可以有效排空,還可以避免腸襻動力障礙等問題的發(fā)生,使腸道功能術后盡快康復[4]。關于全腹腔鏡下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的應用效果,可以從何龍光研究中觀察組短于對照組的膽腸吻合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水引流量(P <0.05)得到證實[5]。同時本文中采取該術法的研究組腹水引流量、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膽腸吻合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 <0.05),也可以證明該術法的顯著療效。
全腹腔鏡下改良膽管空腸襻式吻合術在惡性膽道梗阻的治療上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可供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