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卿
“吃了端午粽,毛衣棉襖一起送?!边@是以前民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說的是過了端午節(jié),就真正進入了夏季。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風俗很多,有腌咸蛋、包粽子、煮茶蛋、做香包、插菖蒲艾葉、煮鵝湯面、看龍舟比賽,等等。其中我喜歡的就是去撫河看龍舟比賽。
小時候,年年端午節(jié)我都會去看龍舟賽,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年的龍舟邀請賽。記得那年端午節(jié)天氣酷熱,驕陽似火。我想,這么熱的天,恐怕會取消龍舟賽。中午時分,我見街坊鄰居紛紛涌去撫河岸邊,一打聽才知道龍舟賽照常舉行,不但沒有取消,反而擴大了規(guī)模。鄰居小伙伴毛毛告訴我,今天的龍舟賽肯定很精彩,聽說請來了南昌、進賢兩個縣的龍舟隊,還邀請到了湖南、廣州等地的強隊。我聽他這么一說激動得不得了,三下兩下吃完鵝湯面,抓起祖母給我裝好的紅蛋,跟著毛毛他們趕緊向撫河跑去。到那里一看,撫河兩岸黑壓壓一片,全是來看龍舟比賽的人??粗@陣勢,我們幾個小伙伴顧不得汗流浹背,拼命想鉆過人堆擠到前面去,無奈里三層外三層,怎么也擠不進去。情急之下,我靈機一動,帶著小伙伴們“嗖嗖”地爬上了堆在大碼頭上的沙石山,雖然離河面遠了點,但總算可以“居高臨下”看龍舟賽了。
我站在沙石山上放眼望去,只見遠處河面上十幾只龍舟一字排開,高高昂起的龍頭傲視藍天,各隊的隊旗在船頭迎風飄揚,隊員們分坐龍舟兩側,挺起木槳,就等一聲號令。這些龍舟隊大多是由城郊農民組織起來的,有幾支撫河附近的龍舟隊,每年都會提早下水排練。那時候我家住在船山路,離撫河不遠,每到臨近端午節(jié),都會聽到從撫河上傳來有節(jié)奏的鼓點聲和號子聲。于是一放學我便跑過撫河橋,跳到木排上觀看他們排練。只見二十幾個小伙子分坐龍舟兩旁奮力劃槳,鼓手立在船頭擂鼓指揮,舵手站在船尾掌握方向。龍舟在鼓點聲和號子聲中,劈開水浪,沖向終點,然后又折劃回來,再沖刺一遍。就這樣一遍遍來回操練,隊員們個個大汗淋漓,就為爭奪龍舟賽的冠軍。
開賽的槍聲響了,我的思緒被拉了回來。但見十幾艘龍舟似飛魚般劈開水面,如支支利箭躍過浪頭向前沖射而去,木槳一上一下整齊劃一,濺起朵朵水花,龍舟你追我趕,好一幅龍騰魚躍的壯闊圖景。陣陣激昂的鼓點聲伴著奮力劃槳的號子聲,夾帶著觀眾的尖叫聲、加油喝彩聲、鼓掌歡呼聲,響徹撫河上空。我和小伙伴們無比興奮,上躥下跳,全然不顧沙石山曬得燙腳,衣服全被汗浸濕了,一個勁地拼命喊著:“加油!加油!”等比賽結束冠軍隊領獎時,激動之余大伙兒才發(fā)現竟然忘記了玩猜冠軍贏紅蛋的游戲,一瞬間大家默默相視,繼而爆發(fā)出一陣歡樂的哄笑聲,然后一窩蜂沖下沙石山,跑去領略冠軍隊的風姿。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撫河故道已變成城市的一道風景,而從前端午節(jié)在撫河上賽龍舟的熱鬧場景卻永遠定格成人們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