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方式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旨在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在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推動下,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也在不斷更新,旨在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高素質的人才。高中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均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皩W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旨在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而培養(yǎng)高中生較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就簡要分析“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專題教學的策略。
一、目標制定
高中語文知識具有自身的特點,語文知識大多有特殊的寓意,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重要幫助。而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均沒有得到充分成長,自身的生活閱歷也較為不足,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皩W習任務群”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開展探究課程知識的活動。在開展“學習任務群”式的自主探究活動時,教師要為學生制訂一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的驅動下完成自主學習。
如《涉江采芙蓉》的教學,旨在讓學生學會五言詩的朗讀方法,并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體會到其中的藝術魅力與思想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詩詞內容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如:“你認為應當怎樣理解主人公的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目標設置與目標引導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可以讓專題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需求。在專題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目標,不僅符合“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與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也是相一致的,最終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情境創(chuàng)設
新課程改革指出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度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對情境的理解均局限在學習環(huán)境或情景上,其目的通常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主要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主體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較少。而“學習任務群”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與傳統(tǒng)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一定的區(qū)別。前者可以為學生模擬出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運用學習場,此種真實化的語言情境可以擺脫教學脫離實際的弊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語文知識。
例如,在課文《故都的秋》的講述過程中,旨在讓學生品味語言,增強語言的感受力,并通過意象來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xxx的秋”的專題寫作教學,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選擇一個城市、地方來描寫該處秋天的景色。在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結合郁達夫先生的寫作手法來完成寫作,拉近了與作者之間的距離。這一寫作任務的專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認識到散文寫作的框架結構、行文特點和語言表達方式等,讓學生在實踐情境中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三、言語實踐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語言建構與運用正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部分,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有重要幫助。新課程教學指標明確指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均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作為基礎?!币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學習任務群”的視域下,教師可以組織言語實踐的專題教學活動,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與強化。
例如,在《蜀道難》的講述中,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全詩的感情基調與內容大意,并在鑒賞的過程中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言語實踐活動。言語活動是人的基本存在與生存方式,通過言語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較好的言語表現(xiàn)能力,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個人生存、發(fā)展的基本需要。如在言語實踐活動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朗誦全詩,在朗誦中感知全詩的內容與脈絡。其次,可以在全詩中選擇學生較為喜歡的句子來解析,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詩詞內容,在交流中表達、闡述自身的觀點,交流后教師點評。此種言語實踐活動的專題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均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四、資源開發(fā)
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開展專題教學活動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其難點在于課程開發(fā),課程開發(fā)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個較大的考驗。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學習任務群”具有創(chuàng)新性、前瞻性等意義。有研究者指出,此種教學活動屬于一種“逆向”的教學設計,并且是站在學生角度開展的“逆向”教學活動。在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激發(fā)。同時,教師要開發(fā)出相應的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課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的講述過程中,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來了解、認識科學,并引導學生形成質疑、探究的興趣與精神。在專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開發(fā)出創(chuàng)新性的課程內容。有時也需要在師生合作下共同商定任務目標,選擇出最恰當?shù)膶W習方式與目標,才能讓學生在課程活動中更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如教師可以從科學內容出發(fā),讓學生編寫科普文章,內容、題材均由學生自主設計和搜集。通過讓語文學習真正轉變?yōu)閷n}教學,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可以和自身的認識結構相融合。
總而言之,“學習任務群”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對高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重要意義。在課堂上,這一理念讓教師的教學策略出現(xiàn)了極大的改變,語文學科建設也在持續(xù)推進。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這一點在高中語文中教學得到非常具體的體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通過工具性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還需要結合語文的人文性來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種教學形式下,通過“學習任務群”來完成專題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這種教學理念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的成長,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中學(23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