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玉真 ,趙博 ,邸海寬 ,王璐 ,李偉 ,張建平
(1.華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河北唐山 063210; 2.唐山龍泉機械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36306)
硬質(zhì)聚氯乙烯(PVC–U)管材是一種以PVC 樹脂為主要原料,同時也是不摻加增塑劑的塑料管材,兼具質(zhì)量輕、抗腐蝕、水流阻力小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供、排水等方面[1–3]。目前 PVC–U 排水排污管產(chǎn)品,由于機頭模具結構多年未有改變,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隨著設備的不斷升級,模具雖能滿足生產(chǎn)要求,但產(chǎn)品性能要求逐漸提高,特別是管材沖擊性能達標率低,增加了產(chǎn)品售后風險。因此,為了加強管材的生產(chǎn)質(zhì)量及提高生產(chǎn)效率,并且針對熔體在管材擠出機頭中的流動進行研究,分析不同擠出機頭結構參數(shù)對流道流場性能的影響,這都已成為設計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輔助計算方法的不斷發(fā)展,2008年,辛辛那提公司[4]對螺旋芯棒模具進行了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在其內(nèi)部創(chuàng)新地融入了冷卻系統(tǒng),使模具的內(nèi)部冷卻成為現(xiàn)實。2009 年,郝春燕等[5]利用軟件模擬分析了直角機頭流道內(nèi)熔體的流動過程。2012 年,陳俊[6]在直通式管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增強了管材的密實度,改善和提高了物料的塑化性能和擠出穩(wěn)定性。2015 年,陳開源[7]模擬了螺旋芯棒式管材機頭,根據(jù)分析結果優(yōu)化了螺旋芯棒式管材機頭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從而提高了管材的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2018 年,阮楊等[8]運用有限元軟件模擬機頭流道,分析出機頭入口與壓縮段之間對熔體在此過程中流動的影響。
近年來運用有限元軟件研究PVC–U 管材擠出機頭已成為一種主流的設計優(yōu)化方法,一般是以擠出機頭為研究對象,通過改變各參數(shù)來分析機頭流道受到的影響。筆者運用有限元軟件中的Fluent 對擠出機頭流道進行數(shù)值模擬,以此分析不同機頭結構參數(shù)對流道流場的影響,從而得出機頭各參數(shù)對熔體流動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
PVC–U 管材擠出機頭流道物理模型如圖1 所示,是由入口段、擴張段、分流段、壓縮段和成型段組成,其中分流段單獨設有分流筋。熔體通過擠出機頭的入口段進入,流過分流器后變?yōu)楸…h(huán)狀,在分流筋的影響下變成數(shù)股料流,受到壓縮段施加的壓力后,增強了塑化性能,最后流經(jīng)成型段后生成管材。
圖1 管材擠出機頭流道模型
分析過程采用冪律流體模型,為簡化實際工況并建立數(shù)學模型,在滿足工程要求前提下,對實際過程做如下假設[9–11]:①流體為非牛頓黏性不可壓縮流體;②流場為穩(wěn)定及等溫;③忽略慣性力與重力等體積力;④認為機頭流道壁面無滑移以及流動為層流流動。
管材擠出機頭中熔體的流動過程遵守三大基本物理定律,根據(jù)上述假設以及三大定律確定流體的基本方程和本構方程,作為機頭流道模擬的理論基礎[12–13]。
(1)基本方程。
連續(xù)性方程:
式中:vx,vy,vz分別為x,y,z方向上的速度。
動量方程:
式中:P為壓力;τij為直角坐標系下的應力分量,其中i,j分別代表x,y,z。
能量方程:
(2)本構方程。
式中:τ為剪切應力;m為稠度;γ為剪切速率;n為冪律指數(shù)。
(1)成型段長度(L1)。
L1與塑料性質(zhì)、壁厚、直徑大小及牽引時的速度有關。L1的數(shù)值可以根據(jù)外徑(d)或者壁厚(t)來確定。
(2)壓縮段長度(L2)。
L2的數(shù)值可以根據(jù)過濾板出口處的流道直徑(D)大小來確定。
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擠出機頭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依據(jù)其流道組合的幾何特點,將流道劃分成若干個達到研究要求的個體。針對成型段以及壓縮段處的流道厚度,選擇的是邊尺寸控制,可以劃分成5 層。由于擴張段處具有不規(guī)則幾何體,將其劃分成四面體單元,其余的部分都劃分為六面體單元。生成好后的網(wǎng)格如圖2 所示,它有34.2 萬個單元和18.3 萬個節(jié)點。
圖2 管材擠出機頭流道模型網(wǎng)格劃分
管材所用到的材料為主要為PVC,它的密度為1.36 g/cm3,黏度為25 720 Pa·s。邊界條件如下:
入口邊界,采用壓力入口,入口壓力取12 MPa;
出口邊界,采用壓力出口,出口壓力為0 MPa;
壁面邊界,機頭流道壁面可以定義為無滑移,在模壁接觸面上,熔體的速度設置為0。
為了研究機頭各參數(shù)對流道流場和擠出均勻性的直接或間接影響,選用了模型中的成型段長度L1、壓縮段長度L2、壓縮角 (β)和擴張角 (α),并且針對機頭流道內(nèi)壓力和速度分布的影響進行了數(shù)值計算。
(1)參數(shù)變化值。
以管材直徑110 mm,壁厚3.2 mm 的管材機頭流道為例,根據(jù)公式(7)可知L1的取值范圍為57.6~105.6 mm。管材擠出機頭流道其它幾何參數(shù)見表1,根據(jù)經(jīng)驗對L1進行取值,結果見表2。
式中,Φ(t)為沖擊波波陣面在拉格朗日坐標系下的位置。結合初始條件v(0) = V0,式(8)可以給出:
表1 管材機頭流道幾何尺寸
表2 L1 的取值 mm
(2)壓力場分析。
由于機頭部分的壓力損失主要集中在壓縮段末與成型段上,所以用成型段為研究對象,繪制出不同成型段長度L1時,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曲線對比見圖3。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L1的增加,機頭流道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小,說明速度越小,管材擠出時機頭部分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圖3 不同成型段長度時成型段壓降
(3)速度場分析。
不同成型段長度L1時,成型段內(nèi)沿擠出方向上的中間層速度變化曲線見圖4。從圖4 可以看出,不同L1時,熔體速度在成型段中間層截面上有相同的變化趨勢:由于熔體經(jīng)過壓縮段的加壓,速度逐漸增加,在進入成型段時,熔體速度繼續(xù)增加,隨后趨于平緩,到成型段末端后,熔體速度有輕微下降。隨著L1增加,熔體在成型段的速度越小,熔體速度趨于平緩時的長度越長,速度變化值越小。
圖4 不同成型段長度時成型段速度
圖5 為不同成型段長度L1時流道出口截面上沿半徑方向速度曲線的對比。從圖5 可以看出,L1對出口速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出口中線周圍,當L1為60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3.24 mm/s;隨著L1的增加,熔體速度隨之降低,當L1增加至105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1.95 mm/s。
(1)參數(shù)變化值。
圖5 不同成型段長度時出口速度
在模擬計算中,分析不同壓縮段長度L2對流場的影響時,成型段長度L1選取90 mm,根據(jù)公式(8)可知L2的取值范圍為135~225 mm,根據(jù)經(jīng)驗取值見表3,其它參數(shù)與表1 一致。
表3 L2 的取值 mm
不同壓縮型段長度L2時,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曲線見圖6。從圖6 可以看出,隨著L2的增加,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大,說明速度越大,管材擠出時機頭部分所需要的能量越多。
圖6 不同壓縮段長度時的成型段壓降
(3)速度場分析。
不同壓縮段長度L2時,成型段內(nèi)沿擠出方向上的中間層速度曲線見圖7。從圖7 可以看出,不同L2時,熔體速度在成型段中間層截面上有相同的變化趨勢。隨著L2的增加,熔體在成型段的速度增大,熔體速度趨于平緩時的長度越長,速度變化值越大。
圖8 為不同壓縮段長度L2時流道出口截面上沿半徑方向速度曲線。從圖8 可看出,L2對出口速度的影響很小。當L2為135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24 mm/s;隨著L2增加,熔體速度隨之增大,當L2增大到210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2.3 mm/s。
圖7 不同壓縮段長度時成型段速度
圖8 不同壓縮段長度時出口速度
(1)參數(shù)變化值。
在模擬計算中,成型段長度L1選取90 mm,壓縮角β一般取 30°~60°,根據(jù)經(jīng)驗取值見表 4,其它參數(shù)與表1 一致。
表 4 β 的取值 (°)
(2)壓力場分析。
不同壓縮角β時,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曲線對比見圖9。從圖9 可以看出,隨著β的增加,機頭流道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大,增大程度越來越小,說明速度越大,管材擠出時機頭部分所需要的能量越多。
圖9 不同壓縮角時成型段壓降
(3)速度場分析。
不同壓縮角β時成型段內(nèi)沿擠出方向上的中間層速度變化曲線對比見圖10。從圖10 可以看出,不同β時,熔體速度在成型段中間層截面上有相同的變化趨勢。β越大,熔體在成型段的速度越大,在成型段開端的速度變化值越大。
圖10 不同壓縮角時成型段速度
圖11 為不同壓縮角β時流道出口截面上沿半徑方向速度曲線的對比。從圖11 可以看出,β對出口速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出口中線周圍,當β為30°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08 mm/s;隨著β的增大,熔體速度隨之增大,當β增大到54°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 2.32 mm/s。
圖11 不同壓縮角時出口速度
(1)參數(shù)變化值。
在模擬計算中,成型段長度L1選取90 mm,擴張角α的取值范圍為60°~80°,根據(jù)經(jīng)驗取值見表5,其它參數(shù)與表1 一致。
表 5 α 的取值 (°)
(2)壓力場分析。
不同擴張角α時,成型段內(nèi)的壓力降曲線對比見圖12。從圖12 可以看出,隨著α的增加,機頭流道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小,說明速度越小,管材擠出時機頭部分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圖12 不同擴張角時成型段壓降
(3)速度場分析。
不同擴張角α時,成型段內(nèi)沿擠出方向上的中間層速度變化曲線對比見圖13。從圖13 可以看出,不同α時,熔體速度在成型段中間層截面上有相同的變化趨勢。α越大,熔體在成型段的速度越小,在成型段開端的速度變化值越小。
圖13 不同擴張角時成型段速度
圖14 不同擴張角時出口速度
圖14 為不同擴張角α時流道出口截面上沿半徑方向速度曲線的對比。從圖14 可以看出,α對出口速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出口中線周圍,由于假設的壁面邊界速度為零,所以靠近兩邊的位置速度越來越小,最終趨于零。當α為60°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2.30 mm/s;隨著α的增大,熔體速度隨之降低,當α增大到78°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01 mm/s。
(1)成型段長度L1越長,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小,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少,熔體在成型段內(nèi)的速度越小,擠出速度越均勻。當L1為60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3.24 mm/s;當L1增加至105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1.95 mm/s。采用合適的L1有利于提高熔體的流動均勻性和擠出速度。
(2)壓縮段長度L2越長,成型段內(nèi)的壓降越大,速度值越大,擠出均勻性越差。當L2為135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24 mm/s;當L2增大到210 mm 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2.3 mm/s。合適的L2可以有效提高熔體的擠出均勻性。
(3)隨著壓縮角β的增大,機頭流道內(nèi)的熔體速度增加,當β為30°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08 mm/s;當β增大到54°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2.32 mm/s。而熔體的擠出均勻性有輕微的降低,熔體速度的突變位置向機頭出口方向移動,但對機頭流道內(nèi)的壓力分布影響不大。
(4)增大擴張角α會提高機頭流道內(nèi)成型段的壓降,降低熔體速度,當α為60°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大,為2.30 mm/s;當α增大到78°時,熔體在出口截面上的最大速度值最小,為2.01 mm/s,但是對整體壓力分布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