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彤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 江蘇鎮(zhèn)江212000)
頭頸部腫瘤主要發(fā)生于眼、鼻、口腔、甲狀腺等部位[1],在臨床治療中,放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是治療期間患者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進而加大其身心承受的痛苦,出現(xiàn)負性情緒[2]。因此,必須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本研究選取我院頭頸部腫瘤患者64例,觀察放療前后規(guī)范化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在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選取我院頭頸部腫瘤患者64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女為18例、14例,年齡28至73(58.92±2.61)歲,喉癌13例,食管癌10例,鼻咽癌9例,觀察組男、女為17例、15例,年齡29至72(58.61±2.44)歲,喉癌12例,食管癌9例,鼻咽癌11例。一般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告訴患者及家屬疾病相關知識,采用有效的措施減輕患者化療期間疼痛感,并制定營養(yǎng)補充計劃,食用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等。
觀察組給予規(guī)范化心理護理;
①放療前,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評估,并了解患者病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與此同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然后將放療流程告訴患者及家屬,并叮囑相關注意事項,使其提高對放療的認識,安心配合治療,提高放療信心。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由于放療療程長,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抵抗治療的負面情緒,因此要注意其情緒變化,轉移注意力,緩解不良情緒。
②放療后,告訴患者放療情況,采用鼓勵性語言與其進行交流,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減少噪聲影響,并且通過對患者動作、微表情等的觀察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家屬作用,叮囑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談論一些輕松的話題,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
焦慮情緒自評量表(SAS),抑郁情緒自評量表(SDS),評分低即心理狀態(tài)好。
負性情緒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SAS評分(64.22±2.56)分,對照組SAS評分(64.77±2.28)分,t=0.9075,P=0.3676;觀察組SDS評分(62.51±2.54)分,對照組SDS評分(62.43±2.46)分,t=0.1279,P=0.8986。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46.39±2.28)分,對照組SAS評分(49.82±2.04)分,t=6.3420,P=0.0000;觀察組SDS評分(45.73±2.11)分,對照組SDS評分(48.29±2.91)分,t=4.0288,P=0.0002。
頭頸部腫瘤患者確診后,大多患者不能較好的控制自身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進而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影響治療效果[3]。因此,在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頭頸部腫瘤患者常出現(xiàn)進食困難、食欲下降等癥狀,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及治療進程。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46.39±2.28) 分,SDS評分(45.73±2.11)分,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給予頭頸部腫瘤患者規(guī)范化心理護理,能從多方面滿足患者個性化心理需求。首先在放療前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提高患者對放療的認識,使其減輕心理壓力,積極配合臨床進行放療。放療后,告訴患者放療效果,能使其安心,并且護理人員通過鼓勵性語言與其交流,能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賴感。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能保持患者心態(tài)平穩(wěn),提高身心舒適度,防止情緒大起大落。家屬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多陪伴患者,能使患者對生活充滿希望,并減少對疾病的關注度,進而減輕負性情緒。
所以,在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前后給予規(guī)范化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效果較好,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