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沖
(日照市中心醫(yī)院 山東省日照市 276800)
冠心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屬于一種心血管系統疾病,勞力性心絞痛是其中的一種,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嚴重威脅,需要給予其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氨氯地平是一種第三代長效鈣拮抗劑,能夠實現對的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拮抗,將冠心病患者出現惡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進行降低[1]。本研究則基于此,探究氨氯地平的實際應用效果。
選取88例勞力性心絞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工作開展的主要人員,其選取時間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根據患者意愿分為兩組,一組為給予常規(guī)抗心絞痛治療干預的對照組,人數為44人,另一組44人患者則采用氨氯地平進行治療,為實驗組。其中,實驗組中,男23例,女11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34±9.44)歲。對照組中,有男22例,女12例,本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44±10.03)歲。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患者的資料差異較小,可實現比較工作。
本研究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抗心絞痛治療干預,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需要將加硝酸異山梨酯進行應用,其劑量為40mg/d,同時應用劑量為100mg/d的阿司匹林,應用貝那普利,劑量為5mg/d,美托洛爾緩釋片的應用劑量為47.5mg/d,阿托伐他汀的應用劑量則為20mg/d,在給予治療后14小時,對患者的心率情況進行測量,如果>60次/min,則需要將美托洛爾緩釋片的劑量進行增加,增加到95mg/d,繼續(xù)服用14天后,對患者的心率情況進行檢測,如果其<60次/min,則需要將其劑量減少到47.5mg/d,或是也可以繼續(xù)增加劑量為患者進行治療[2]。
實驗組患者同樣采用上述常規(guī)抗心絞痛治療干預,并在此基礎上,增加苯磺酸氨氯地平進行治療,其對應的應用劑量為2.5mg/d,在給予治療14天后,需要對患者額血壓進行測量,如果患者沒有出現低血壓的情況,并且其血壓在90/60mmHg以上時,則需要將藥物劑量增加,增加到5mg/d。
實驗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發(fā)作時間分別為(3.44±0.35)和(5.88±1.43),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25.00%和45.45%,實驗組的發(fā)生率更低,效果更好,其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
就勞力性心絞痛來說,其通常發(fā)生在冠狀動脈固定性嚴重狹窄的基礎上,會受到心肌負荷的增加影響,而導致患者出現心肌急劇性的,暫時性的缺血性問題。勞力性心絞痛的常規(guī)治療工作開展,主要包括硝酸酯的應用等,但是就這種常規(guī)治療方法來說,其通常難以有效控制心絞痛的發(fā)生,如果增加相應的藥物劑量,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而氨氯地平,其應用則能夠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細胞外的鈣離子進行阻滯,禁止其經過細胞膜鈣進入到細胞內,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平滑肌,心肌松弛等不良癥狀,實現降壓效果,這種藥物的應用,還能夠實現對膽固醇功能的干擾,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抑制,實現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對血管實現保護作用。本研究在將其進行應用時,其結果顯示為:實驗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發(fā)作時間分別為(3.44±0.35)和(5.88±1.43),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就勞力性心絞痛患者來說,將氨氯地平治療方法進行應用,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心絞痛的發(fā)生率,并且其所對應的應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值得臨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