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陳園園 趙蘭
摘 要: 目前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理論的實際運用性較差、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教學內容過于西方化等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根植于中國實踐,是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問題的深刻闡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結晶,將習近平經濟思想融入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概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中與微觀經濟學相關的幾點論斷,分析將其融入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關鍵詞: 習近平經濟思想 微觀經濟學
2017 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并指出其“不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更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微觀經濟學作為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目前在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將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融入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實際運用性較差
微觀經濟學有許多原理和模型,這些原理和模型都是通過對經濟現(xiàn)象和問題的深入研究總結出來的,是微觀經濟學的精華所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是在建立這些經濟學模型時,都是要預先設立了一個或者多個條件,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經濟學模型和結論才能成立。如果條件不符卻強行使用模型分析,則會使結論發(fā)生較大的偏差。例如,經濟人假設是西方經濟學的最重要的假設之一,它指出經濟主體都是自利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現(xiàn)實中,人們的行為并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目的,還有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人們都只是追求可以實現(xiàn)的“滿意的狀態(tài)”而不是“最大化”。西方經濟學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是假設經濟主體在決策時是完全理性的,即在經濟活動中,人們掌握完全信息,能夠做出最優(yōu)決策。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要掌握完全的信息,做出最優(yōu)決策是不可能的。這些假設距離現(xiàn)實情況較遠,因此建立在此假設基礎上的經濟學模型和原理的實際運用性也較差。
(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與實踐有些脫節(jié)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略其應用性將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也難得到學生的認可。例如將價格效應分解成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理論中,需要做一條虛擬的補償線,這非常抽象,又如消費理論和生產理論中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和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也因為缺乏案例不好理解。有些教材即使有案例也與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例如在分析社會生產力邊界曲線的時候,很多教材用“大炮”和“黃油”的案例,但這兩種商品對于中國學生來說,都不是生活常見品,不能幫助加深理解。調研數據顯示,70%的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枯燥”,35%的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弱”。因此,應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案例,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原理。
(三)案例資源創(chuàng)新度較低,不能與時俱進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動態(tài)的學科,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案例教學是微觀經濟學常見的教學手段,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的價值和意義。但是目前教材使用的案例資源大多過時了,學生不能很好地用這些案例來理解復雜的理論知識。例如,在講述消費者行為理論時, 教材經常使用“鉆石與水”和“吃三個面包”案例,但看明星演唱會、網紅促銷效應、綜藝和影視的贊助效應以及當前“雙十一”的巨額消費等案例,更能反映時代特點,如果用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案例,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內容過于西方化
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體系來源于西方,屬于西方經濟學的一部分,因此教材上研究的大多是西方的市場經濟,分析的社會現(xiàn)象也多是關于西方社會的,用的也是一些西方典型案例,比如芝加哥雪天雜貨店、石油輸出國家石油價格的持續(xù)下跌、日本商人麻繩壟斷以及美國政府微軟案等案例。這些教學內容都過于西方化,我們在教學中如果一味照搬,將使學生的思想認識也過于西方化。我國走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經濟發(fā)展模式以及經濟現(xiàn)象與西方社會有很大的不同,“本土化”的教學案例具有“洋案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更多地使用反映中國經濟現(xiàn)實的本土化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解釋我國經濟活動中的經濟現(xiàn)象。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概述
習近平經濟思想根植于中國實際,是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問題的深刻闡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結晶,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寫就了21世紀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新篇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與微觀經濟學相關的內容概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其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增加要素投入,促進經濟總量增加,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二)在新常態(tài)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秉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要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在新常態(tài)下,應進一步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屬市場能解決的,政府要簡政放權、松綁支持,不要干預。凡屬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的,政府應當主動補位,該管的要堅決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問題。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tǒng)一、相互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的格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