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北京天壇
2020年是天壇建壇600年,在這個地方工作了整整40年的“老天壇人”徐志長,想跟《瞭望東方周刊》聊一聊自己的“老搭檔”。
采訪在北京某小區(qū)內(nèi)的公共長椅上進行,居民們戴著口罩,三三兩兩地經(jīng)過。正值暮春時節(jié),旁邊一棵紫丁香正怒放,濃郁的香氣引得一個小女孩爬上了樹,使勁嗅著。徐志長就像小區(qū)里最普通的一位老爺爺,寬厚慈祥地注視著后輩們。
孩子們不知道,這位爺爺曾經(jīng)三次陪同鄧小平植樹,接待過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美國前第一夫人南?!だ锔仍趦?nèi)的60多位國際貴賓。
現(xiàn)年81歲的徐志長從小在天壇附近生活,曾擔任天壇公園副園長、總工程師等職。他說,自己這么多年只堅守了一件事——向世界推銷“老搭檔”天壇。
“紫禁城是明清皇帝生活辦公的地方,天壇是皇帝祭祀天上那個老爸的地方——因為皇帝自稱天子。天壇跟紫禁城是不能分開的,在中國古代,國都在哪里,祭天之壇就得在哪里。天壇600年,也是紫禁城600年,它們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希望它們永遠傳世,希望它們所承載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被發(fā)揚光大?!毙熘鹃L語氣緩慢而堅定。
本刊記者見到徐志長時,他穿著樸素,灰色夾克略顯寬大,藍灰棒球帽下露出花白的頭發(fā);因腰部有疾,那輛日常買菜的小拖車正好兼用來支撐身體。
雖然行動并不利落,但聊及最熟悉也最熱愛的天壇時,他顯得精氣神十足,思維清晰,三個半小時幾乎沒換過姿勢。
徐志長很認同天壇具有“文化長者”氣質(zhì),因為祭天是件極嚴肅的事兒,曾有22位皇帝在這里心懷敬畏地向上天祈禱,祈求庇佑;這里的建筑也都透著宏偉、穩(wěn)重、莊嚴、肅穆的范兒。
“天壇公園的本質(zhì)是壇,不是園也不是廟。壇是祭祀自然神、天神的地方,廟是祭祀祖宗的地方,比如太廟;公園呢,是游玩休閑的地方。”徐志長說,這種區(qū)分對認識天壇很重要。
2014年,天壇神樂署雅樂團攜天壇祭祀音樂和清代宮廷音樂赴法國巡演,這是以中和韶樂為代表的中國禮樂首次走出國門進行展示,徐志長稱其為“具有東方特色的天壇‘老頭出國了”。
“老頭”也有顯年輕、時尚的時候。2019年,天壇公園管理處和北京電視臺聯(lián)合推出了明星體驗類真人秀《遇見天壇》,馮紹峰、迪麗熱巴、蔡徐坤等年輕明星出鏡,這是天壇600年來首度開放綜藝攝制,旨在用年輕態(tài)視角看天壇,沉浸式展現(xiàn)中華文明精髓。
徐志長
1998年2月,徐志長接待了來天壇考察評估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羅蘭·席爾瓦一行人。他記得,那天席爾瓦感嘆:“天壇太美了,我被出色和令人驚訝的木結構建筑及其內(nèi)在精神和氣質(zhì)深深打動。這是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顆明珠。”
這檔節(jié)目令天壇以“時尚”的名義走紅,引得年輕人紛紛前來打卡。徐志長受邀當顧問,為節(jié)目審片把關。他理解節(jié)目組的苦心,“通過年輕明星將天壇文化傳播出去,讓年輕人接觸到一些不易理解的東西,不容易?!?/p>
月季園被徐志長視天壇時尚、年輕的另一處所在,這也是他進入天壇后參與的第一項“重大工程”。1962年,他自北京林學院畢業(yè)分配至天壇;1963年5月,天壇月季園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建成,此舉令北京的各式月季從私園孤芳自賞推廣到了社會大眾,據(jù)稱“開園時轟動京城,每天有數(shù)千游客光臨賞花”;后來,天壇的月季、頤和園的桂花、中山公園的蘭花均成為京城靚麗的風景。月季于1987年當選為北京市花,天壇功不可沒。
“這亦是‘老頭曾引領潮流的一個例證。”徐志長說。
2018年6月,徐志長在一檔社會民生類節(jié)目中現(xiàn)身,當了一回特殊的調(diào)解員,當期的節(jié)目主題是《天壇的心愿》,而這也事關徐志長多年的心愿。
天壇最完整的時期總占地273公頃,相當于4個故宮的大小,整體分為5組建筑群:祭天的圜丘、祈谷的祈年殿、皇帝休息之所齋宮、作為禮樂學府的神樂署和飼養(yǎng)祭品的犧牲所。到2018年時,由于歷史原因,其面積仍被外單位和居民樓占用80余公頃,五大建筑群中犧牲所完全被占,神樂署也大部分被占。
天壇周邊簡易樓是北京核心城區(qū)最大規(guī)模的簡易樓群,2015年這里開始了騰退利民工程。40歲的李凌飛在這里住了40年,他對這里有感情,又因搬遷安置善后、孩子上學等實際問題而有心結,遲遲不愿搬遷,成為當時該項目2414戶居民中僅剩的64戶未簽約人家之一。
在北京衛(wèi)視民生類節(jié)目《向前一步》中,節(jié)目組將李凌飛及家屬、街道辦調(diào)解員、房屋征收中心代表、觀察員、律師等諸方人員邀請至現(xiàn)場,為李凌飛化解心結,并為其出謀劃策解決某些具體困難。徐志長以“老天壇人”的身份在最后環(huán)節(jié)現(xiàn)身,動情地說:“從我爺爺開始,我家就住在這附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見天壇像明清時那樣完整地還給人民,完整地交給世界。居民中有些就像李師傅這樣,有感情原因,也有生活困難,但他們克服了困難,照顧了國家、照顧了世界,讓天壇完整留下來,我謝謝他們?!?/p>
他的話樸實而接地氣,親和、樸素的長者風范令李凌飛濕了眼眶,主動從座位上站起來和徐志長握手。主持人說這是世紀握手,徐志長回答:“我們共同努力?!?/p>
在各方努力下,數(shù)日后李凌飛簽署了交房協(xié)議。據(jù)悉,2019年8月31日上午11時,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最后一戶人家順利簽約。
騰退工程的大背景和天壇成為世界遺產(chǎn)緊密相關,1998年天壇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當時北京向聯(lián)合國承諾將在2030年恢復古壇完整風貌。
徐志長是當年天壇申遺工作的主要參與者。1997年,他和伙伴接到通知,天壇將與頤和園一起同時申報世界遺產(chǎn),他記得,當時國家文物局的領導給了一份平遙古城申遺的文書樣本作參考,還是油印的。
1998年2月,徐志長接待了來天壇考察評估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羅蘭·席爾瓦一行人。他記得,那天席爾瓦感嘆:“天壇太美了,我被出色和令人驚訝的木結構建筑及其內(nèi)在精神和氣質(zhì)深深打動。這是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顆明珠?!?/p>
當年12月2日,在日本召開的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天壇全票通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消息傳來,徐志長和伙伴激動不已,大家不由自主“蹦”出來一句話:“我們要當好世界遺產(chǎn)的管理者?!?/p>
當下,北京中軸線申遺正在逐步推進,并確立了天壇、故宮、鼓樓等14處遺產(chǎn)點,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nèi)實現(xiàn)申遺目標。
徐志長笑著說:“按我說,不僅是中軸線,咱最好把二環(huán)以內(nèi)的北京內(nèi)城全都申辦了?!?h3>女王也是天壇粉
“您不去外交部工作可惜了?!敝鞒秩苏{(diào)侃。
“我這個崗位是做好民間外交。”徐志長幽默接話。
這是2019年底發(fā)生在《遇見天壇》文化盛典現(xiàn)場的一段對話。
天壇文創(chuàng)紀念品
1982年,徐志長成為天壇公園副園長,當時正值對外開放,中國的國際交往越來越多,因有才華、形象佳,他被安排做外事接待工作,為外國元首和重要來賓講解天壇,因此又被稱為國賓導游。
1986年10月13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行百余人來到天壇,徐志長陪著他們參觀了多處景點。在祈年殿處,女王問:“徐先生,祭天是哪天?”
“冬至, 12月21日前后?!毙旎卮稹?/p>
“那么冷,皇帝太辛苦了,為什么不能改日子?”
“那天以后,陽氣越來越上升,代表未來越來越好?;实鄣匚缓芨?,責任也大,再冷也得來?!?/p>
“歐洲古代都求雨,中國皇帝祈求風調(diào)雨順,這風有什么用?”
“五谷都是禾本科植物,屬風媒花,需要風來授粉,否則收成不好?!?/p>
“這應該是你個人的認識吧,幾千年前中國古人不可能有這么高的科技水平?!迸醢l(fā)出疑問。
“您說得對,這是我編的。古人不知道授粉,但他們發(fā)現(xiàn)凡是不刮風的年份常挨餓,時間久了就知道有適度的風是好事?!毙熘鹃L從容“接招”。
“徐先生,你知道諾曼底登陸是哪一天嗎?”女王突然問了件跟英國有關的事。
“1944年6月6日。我還知道您上過前線,探視過傷員?!?/p>
“你能說出這個日子,我很佩服?!迸跤芍再潎@,“選擇這一天,有一個原因也是那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時段,利于打仗?!?/p>
那天,女王向跟隨在身邊的記者們說,中國古老的東方文化非常偉大,因為歐洲只求一個單項的雨,而中國追求的是風調(diào)雨順的整體大環(huán)境系統(tǒng)。
徐志長說,外賓們在參觀天壇后,無一例外都會被天壇“圈粉”,圈粉的秘訣正是“這里完整保護了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另一位“伊麗莎白”也給徐志長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3年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2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時任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執(zhí)行主任的伊麗莎白·多德斯維爾來到天壇參加環(huán)保游園會,徐志長陪同她來到了圜丘。
圜丘即祭天壇,是古代皇帝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在圓形石臺的中心有一塊天心石,是回音的中心,站在這里說話,會聽到明亮而深沉的回響。
多德斯維爾脫了鞋子,虔誠跪在天心石上祈禱:“愿上天庇佑這人類唯一的地球吧!”——“保護人類唯一的地球”正是當時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的口號。
徐志長說,外賓們在參觀天壇后,無一例外都會被天壇“圈粉”,圈粉的秘訣正是“這里完整保護了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穿上鞋子后,她轉身問:“徐先生,你說上天聽到了嗎,會幫助我們嗎?”
這個問題出乎徐志長意料,他猶豫了一下,邊思考邊回答:“上天會幫忙的,不過,只能幫小忙。因為當前的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自己導致的,上天沒有義務為我們恢復。如果人類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就能解決,如果破壞規(guī)律,那就嚴重了。”
離開圜丘后,多德斯維爾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中國環(huán)保工作展覽,觀看少年兒童百米長幅環(huán)保內(nèi)容的繪畫,穿過蒼翠的古柏林。臨別時,她站在車前對徐志長等人說:“是的,上天只能幫小忙,環(huán)境問題要靠全人類自己來解決,環(huán)境署有號召的責任和義務。”
當前,全球遭受新冠疫情嚴峻考驗,作為地球的一分子,人類自身正遭受重大危機,聯(lián)合國下屬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呼吁各國同心協(xié)力抗擊疫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讓徐志長想到了27年前的那段往事,他語重心長地說:“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要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
采訪時,“天人協(xié)和”四個字在徐志長口中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這四個字源自另一位老先生——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楚圖南,他對中華文化研究精深,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等職。
1993年,適值天壇已被譽為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并開始醞釀申報世界遺產(chǎn),徐志長登門拜訪了94歲高齡的楚圖南,請其賜教,并請老先生為天壇題字。當時帶過去的樣稿是“恢復歷史原貌,再現(xiàn)古壇神韻”,這句話取自《天壇規(guī)劃方案》,是當時天壇發(fā)展的規(guī)劃目標。
楚圖南說:“天壇文化是東方文明的核心,它告訴我們,不論天與人還是人與人,都應互相尊重、和諧相處?!彼J為樣稿的詞句雖不錯,卻不能表達天壇的文化精神,最終運筆寫下的是:神壇氣韻傳千古,天人協(xié)和理萬邦。
“這句話從時間、空間生動表達了天壇的文化精髓,并揭示它將走向世界,讓我深受啟發(fā)?!毙熘鹃L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中心是天,也就是宇宙自然規(guī)律,這是終極標準——人不是老大?!?/p>
他舉例說,北京有順天府,南京有應天府,東北有奉天府,“所謂順天、應天、奉天,說的都是按總的規(guī)律辦事。正是這造就了中國的禮儀之邦,心有敬畏,行有所止?!?/p>
他用這種理念開導過天壇附近的老太太。老太太因為兒媳婦花800塊錢買了個包而耿耿于懷,因為她的鞋子才80塊錢一雙。徐志長跟她講祭天,“您看天上那些星辰彼此多和諧,誰跟誰都不打架。您也別說媳婦浪費,媳婦也不說您摳門,互相理解包容,這樣家庭才能和睦?!?/p>
老太太驚訝:“老天還管我們家這點事?”
徐志長說:“對嘍,這天文化往大了能讓世界和平,往小了能讓家庭和睦,世界因此更美好?!?/p>
幾十年來,徐志長與“老搭檔”天壇的那些故事,都深深鐫刻在他的心底。他說:“時光流逝,我已經(jīng)老去,但天壇依然威嚴,依然在北京城堅守著;它將繼續(xù)見證歷史的變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繼續(xù)傳達天壇的理念:敬天愛人,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