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晶
內(nèi)容摘要:轉化教育學困生的時候,要善于觀察、分析學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他們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學困生、教育、方法
轉化學困生是班級工作重要內(nèi)容之一,正所謂澆花要澆根,幫人要幫心,轉化學困生工作最主要的是研究學困生心理,幫助他們克服障礙,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學困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是個例,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欠缺等原因造成的,而導致這些原因的癥結所在,往往是因為他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一、學困生主要表現(xiàn)
1、以自我為中心
一切總是從自我出發(fā),好表現(xiàn)自己,好支配和指責他人,而忽視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對親人、對朋友、對同學總是指手畫腳,別人批評聽不進去,自以為是,久而久之,就那么一兩個臭味相投的同學,學習跟不上去,成績越來越差,形成學困生。
這些學生大多數(shù)是貧困家庭,或者是父母離異的孩子,在同學們面前自卑,對于不會的問題,自己不敢問老師、也不和同學們互相學習,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在失敗后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心,看別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卻一切都不行。于是引起情緒不穩(wěn)定或憂郁,有時以傷害他人的言語和破壞性的行為來發(fā)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在學習中稍微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就會動搖或失去信心,一批評就泄氣,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于是他們就會采取逃避、退縮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漸抑制了上進心。
二、改進策略
1、用賞識催化積極表現(xiàn)。
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引導,它會助長如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對于學困生要充分利用他們自我表現(xiàn)欲強的心理,加以積極引導,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采取優(yōu)點激勵法,使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會進步。這樣就可彈撥他們心靈深處的情弦,使他們的內(nèi)心爆發(fā)出積極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在動力。賞識只是一種形式,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獨特魅力的,尤其對學困生而言,更是開啟他們心靈的鑰匙。
2 、用尊重啟發(fā)自我認識。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學困生也不例外。對學困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決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視的態(tài)度,更不能蠻橫訓斥、懲罰。動輒訓人、懲罰往往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反而事與愿違。老師在扶貧工作中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對于父母離異的孩子,可以進行個人心理輔導,提高他們對父母離異的正面認識,改變他們偏激、狹隘的觀念,只有當他們自我認識,自我覺悟,才能從心底痛改前非,積極向上。小學生也很要面子,只要以尊重和寬容去呵護、關懷,讓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會自重自愛。
3、要有耐心去指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進步不是一天造成的,轉變學困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關心幫助學生,由于學生年齡還小,以及受環(huán)境的干擾及習慣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動具有很大的反復性,好三天,壞兩天,今天做到了,過幾天久坐不動啊了。出現(xiàn)反復是正常的事,這是進步中的曲折,絕不是徒勞無功。因此,在教育學困生時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僅要給學困生幫助,而且要給時間,而不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朽木不可雕也”這些打擊學困生積極性、刺傷其自尊心的話。
4、多點激勵措施
激勵是教育管理中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鼓勵,是對他人的思想、言行進行認可、肯定性的評價。激勵能夠強化人們的行為習慣或行為傾向,增強其發(fā)生行為的動力,激發(fā)起自信心。學困生的心理過程中,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覺得自己這樣不行,那樣很笨,因而無論做什么事都很被動,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師掌握了學困生這些心理特點,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有意激勵這些學生,大膽去學習,思考,勞動。無論他們做得多么不完整,那怕只完成了任務的五分之一,老師也一定要不失時機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來完成得更好。通過激勵法,可以給學困生樹立起自信心。目前在各種獎勵中,“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學困生只能 “望獎興嘆”,很少受到獎勵,其實他們心里比任何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獎勵。如何獎勵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有意識地設立多種單項獎,例如“最佳進步獎”“勞動積極獎”等,故意降低一些項目的標準使得學困生也有爭取獎勵的目標,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逐漸使學困生趕上來甚至變成優(yōu)秀生。
總之,通向孩子心靈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這塊肥沃土地上要獲得豐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強田間管理,更需要溫暖的陽光、濕潤的雨露。只有教師的愛化為陽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潤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對學困生,我們更要以尊重、賞識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力爭上游、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從熱愛學生的真誠愿望出發(f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細如雨絲,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