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宏
人生如水上行舟,有時怎么都繞不開巨浪,有時又怎么都遇不上順風。有時乘風破浪,游得很愜意;有時嘩然落水,嗆得很痛苦。旅途上,遭遇風浪是很正常的事。這個時候,你要學一學水上的鴨子。
水再大,漫不過鴨子背。大水,是一種威脅,也是一種力量。
鴨子鳧于水,因其身體結構特殊:它的皮毛光滑不沾水,它的腳趾間有蹼。它還能巧妙借助水的浮力,當水的浮力跟鴨身的重力達到了平衡,鴨子便能悠然鳧于水上,從容、優(yōu)雅。你看,笨笨的鴨子,其實很會借勢。
善于借勢的動物,不只鴨子。在高中《新概念英語》課程中,有一篇文章,講信天翁飛越大西洋的故事。信天翁本是一種只能短途飛行的海鳥,它總緊緊跟在大型游輪的后面,借助游輪帶起的風力進行滑翔。在反卷的洋流中,很長時間才扇動一下翅膀。信天翁通過借勢,巧妙實現(xiàn)了夢想。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唐朝詩人虞世南筆下的蟬。詩人說,蟬聲遠唱,是因為站得高,并不是依靠風的傳播。依我看,居高是一方面,藉秋風也不可少,兩者結合,蟬聲傳播得更遠?!帮L”的外力實在不可小覷——莊子《逍遙游》里也講到,“北冥有魚,深藏不露,后化為鵬,乘風而去。”人生幾乎就是這樣一個從水底浮出、抓住機會、拼搏騰躍的過程。
抓住機遇、強大自己,就是借勢。小米集團創(chuàng)始人雷軍有個偏激的理論: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這個飛豬理論,其實脫變于《孫子兵法·兵勢篇》,“故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意思是,善于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像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
我們普通人,不會造勢,就先學會借勢。
俗話說,英雄起于阡陌,壯士拔于行伍。細究一下,一起一拔之間,英雄發(fā)跡,皆懂得借用外力、修煉自身。劉備、曹操、韓信等,莫不如此。學問中人,也不例外。王國維借友朋之力,陳寅恪借家世之力,陳垣借教會之力,而饒宗頤借商幫之力。
當然,應借之勢的“勢”,不只外部資源,更含自身的努力。將自身琢磨成玉了,光芒總會吸引慧眼識珠的人。很多時候,你只看到,大水之上,鳧水的鴨子悠然的樣子,卻沒看到水面之下,鴨足在一刻不停地猛力劃水。也正因此,才有了“鴨子鳧水——暗里使勁兒”的歇后語。
屢屢得到國際藝術大獎的法國繪本藝術家斐德里克·柯雷孟接受訪問時說,他每天早上五點就起來畫圖,到晚上十點才上床睡覺,像是在做苦工,完全沒有一般法國人的浪漫社交生活。自開始寫與畫以來,他幾十年從未間斷。
著名的希臘裔作曲家柯羅斯是世界一千公里馬拉松紀錄的保持者。他說,挑戰(zhàn)馬拉松的意志就是他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動力。跑步時,下一首曲子的靈感就會跑進心里來。他在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的七年時間里,每天早上先去路上跑五小時,訓練自己的意志力。
他們都在為自己蓄積能量。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自己擁有了勢能,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否則,即便有機會,有資源,也只會白白浪費。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