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娜
(貴州省凱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貴州 凱里 556000)
盆腔膿腫是女性常見的炎癥疾病,主要發(fā)病對象為30~50歲的女性。在發(fā)病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高熱、下腹疼痛,分泌物增多等。而對于盆腔膿腫的治療主張采取切除膿腫部位或者切開引流的方式,其中手術治療分為兩種:(1)開腹手術:創(chuàng)口較大、不利于恢復。(2)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利用腹腔鏡準確了解膿腫部位,予以切除,創(chuàng)口小,恢復期快。此次研究將以上兩種手術方式予以應用對比,分析兩種手術方式各自的治療效果。接下來報告研究內容和結果。
2017年11月~2018年7月期間,在本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8例住院患者,根據患者采取的手術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9例患者。其中,對照組中,年齡34~46歲,平均年齡(40.2±5.2)歲。實驗組中,年齡32~46歲,平均年齡(39.1±4.7)歲?;颊叩囊话阗Y料比較無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患者的全麻措施,成功后取平臥位,以常規(guī)手術手段經下腹取9毫米長切口,切開逐層皮膚以及皮下脂肪,入腹腔,鈍銳性分離盆腔粘連,切開膿腫或者用細針穿刺吸出膿液,入細菌培養(yǎng)皿做藥敏測試。根據對患者的早期病灶的確認以及與患者的生育溝通結果予以單雙側輸卵管、附件切除手術。后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盆腔進行反復清洗,留置引流管,常規(guī)關腹。
實驗組:給予患者的全麻措施,成功后取截石位,行常規(guī)鋪巾、消毒,在患者肚臍上方0.5厘米處,取1厘米長縱向切口,用醫(yī)用鉗子夾住皮膚從而提起患者的腹壁,進行氣腹針穿刺、二氧化碳充氣,保證氣壓為15 mmHg。改變患者體位,取臀高頭低體位,在患者的肚臍邊緣用10毫米套管針進行穿刺,進入腹腔后拔出管芯,置入腹腔鏡。另外,在患者左下腹(麥克伯尼點)用套管針(10毫米、5毫米)取兩個操作切口,拔出管芯,置入操作器械。利用剪刀或者吸引器對盆腔粘連組織進行鈍銳性分離,用單極電凝刀切開或者細針穿刺膿腫部位將膿液吸出。入細菌培養(yǎng)皿做藥敏測試。根據對患者的早期病灶的確認以及與患者的生育溝通結果予以單雙側輸卵管、附件切除手術。清洗患者盆腔,留置引流管。
根據兩組患者情況,采用抗生素治療,于手術三天后開始拔除引流管。
研究結果根據患者手術后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盆腔疼痛、切口感染、盆腔繼發(fā)性感染。
采用SPSS 22.0對所收集到的患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手術后的不良反應用%(率),并且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不良反應比較[n(%)]
本次研究的結果比較:實驗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P<0.05。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的治療效果以及恢復效果均明顯高于開腹手術的效果,這與王雙雙[1]、段麗[2]等研究結果一致。分別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1)手術創(chuàng)口小,縮短了患者的創(chuàng)口恢復期以及疼痛感知程度。(2)通過腹腔鏡技術能夠準確把握盆腔膿腫部位,準確鑒別卵巢子宮囊腫、卵巢囊腫,提高手術的成功率。(3)減少對腸道等其他器官的負面影響,降低手術后的盆腔粘連,盡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4)利用腹腔鏡,擴大了手術的視野,利于對盆腔膿腫進行徹底清除,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時間,降低患者的手術后的復發(fā)率[3]。
綜上,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效果遠遠高于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能夠減小患者的手術切口,防止患者在手術后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縮短患者的創(chuàng)口恢復時間,從而縮短患者忍受疼痛的過程,盡快恢復身體健康。值得在手術治療的方式選擇上予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