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華 迮隆岑
糖尿病系代謝紊亂性疾病,可隨病情進展累及全身組織器官,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已成為危害嚴重的公眾衛(wèi)生問題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80%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肥胖或超重人群,說明其二者間呈正向相關(guān)[1]。格列美脲作為第3代磺脲類降糖藥物,可在降血糖的同時調(diào)節(jié)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效果顯著[2]。本文即針對其在2型糖尿病伴肥胖病患者中的具體應(yīng)用及效果展開研究,并作藥理分析,詳情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3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6.8±5.3)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4.3±1.6)年。對照組中男14例,女9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7.1±3.4)歲;病程1.7~10.0年,平均病程(4.6±1.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所制定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BMI>24 kg/m2;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處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發(fā)作期;精神性疾患;惡性腫瘤;藥物禁忌及妊娠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血脂調(diào)控、飲食及運動指導(dǎo)等對癥處理。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患者飯前口服格列吡嗪緩釋片治療,5~1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口服格列美脲片治療,2~4 mg/次,1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5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FPG、2 h PG、FINS、HbA1c)、血脂 指 標(TC、TG、LDL-C)及BMI。分別以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化學發(fā)光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對患者血糖、血脂指標進行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PG、2 h PG、FINS、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PG、2 h PG、FINS、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BMI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C、TG、LDL-C、BM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C、TG、LDL-C、BM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BMI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BMI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當前居民膳食結(jié)構(gòu)隨著生活水平改善而發(fā)生著諸多變化,蓄肉類飲食增多,蔬菜及纖維素消耗量則在大幅降低,油脂的過多攝入使肥胖及超重人群越來越多,為糖尿病的病發(fā)亦埋下隱患[3,4]。因肥胖者本身體脂代謝合成已為紊亂狀態(tài),血清中過高濃度的游離脂肪酸可對胰島細胞功能產(chǎn)生抑制作用,減弱其受體敏感性,使糖尿病呈階梯式惡化,終造成不可逆損傷。因此需及時采取治療干預(yù),以控制病情、改善預(yù)后。
格列吡嗪為第2代磺脲類藥物,作為一種口服降糖藥物,可刺激胰島素適量分泌量增加,從而降低血糖濃度。格列美脲則為第3代磺脲類長效抗糖藥,進入人體后,可與位于胰腺β細胞表明的磺酰脲受體相結(jié)合,并促使與之藕聯(lián)的敏感性鉀通道關(guān)閉,以使細胞膜去極化,遂促使電壓依賴性鈣通道處于開放狀態(tài),以令鈣離子內(nèi)流形成,進而阻斷肝葡萄糖合成,加速胰島素分泌,同時可使心臟對葡萄糖攝入量的增加,以進一步增強降糖效果[5]。有資料示,格列美脲具有非常高ATP敏感性鉀通道(KATP)親和力,且對心血管作用較低,因此在服用后不會誘發(fā)心血管反應(yīng)[6]。當患者服用后,其可迅速與受體結(jié)合,2~3 h內(nèi)達至血藥濃度高峰,且藥效可維持8 h以上,降糖作用安全且持久。從本文結(jié)果看,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指標(FPG、2 h PG、FINS、HbA1c)、血脂指標(TC、TG、LDL-C)及BM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格列美脲對血糖、血脂指標控制及體質(zhì)量減輕確有顯著療效。考慮格列美脲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作用,可促使外周肌肉及脂肪組織增加對外周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于體重控制而言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以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可使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同時可減輕其肥胖程度,具較高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