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佩瑤
當前,基于生活、工作、學習壓力的增大,導致抑郁癥患兒占比居高不下。青少年作為抑郁癥多發(fā)群體,患兒有心境低落以及思維遲緩、睡眠障礙等表現(xiàn),直接影響生活、健康、生活質量狀況,甚至有自傷等風險[1]。針對青少年抑郁癥以藥物治療控制和改善病情為主,但是抗抑郁藥物長期應用后頭痛、惡心、多汗等藥物不良反應明顯,且治療效果有限[2]。近年來,為了提高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康復效果,在采取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取認知行為干預,發(fā)現(xiàn)可以進一步改善患兒的抑郁、生活質量[3]?;诖?本文就本院80例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為例,總結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方案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癥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聯(lián)合組,各4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3∶17;年齡14~17歲,平均年齡15.5歲;病程2~12個月,平均病程6.5個月。聯(lián)合組男女比例20∶20;年齡13~17歲,平均年齡15.8歲;病程2~11個月,平均病程6.3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4]①檢查確診的抑郁癥患兒;②青少年階段患兒;③患兒依從性良好,家屬知情同意;④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2排除標準[5]①抑郁癥病史患兒;②試驗所用藥物禁忌患兒;③其他藥物治療中患兒;④精神、認知障礙患兒。
1.3方法
1.3.1對照組 給予患兒舍曲林治療,舍曲林晨服,1次/d,初始劑量50 mg,1周內結合抑郁癥患兒實際情況增加用藥劑量100~150 mg,連續(xù)用藥12周。
1.3.2聯(lián)合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治療。①認知能力評估與干預。與青少年抑郁癥患兒溝通中明確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結合患兒認知能力、知識接受能力等制定護理計劃。另外,以講解案例等方式向青少年抑郁癥患兒和家屬介紹抑郁癥發(fā)病機制、危害、治療價值以及遵醫(yī)囑的重要性,糾正患兒疾病認知錯誤,從而提高患兒配合程度[6]。②行為干預。指導青少年抑郁癥患兒行放松訓練,30 min/次,1次/d。結合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活動計劃,并從旁指導和輔助,患兒每一次進步給予鼓勵[7]。另外,通過訪談交流等方式糾正錯誤認知,在了解患兒心理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行為干預方案。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頭痛、惡心、多汗、頭暈等)發(fā)生情況、抑郁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1.5判定標準[8]
1.5.1抑郁以及生活質量判定標準 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抑郁癥狀情況,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兒相應癥狀越明顯;參考健康調查簡表(SF-36)生活質量量表,取總體健康量表,評價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生活質量,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兒生活質量越好。
1.5.2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評價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青少年抑郁癥患兒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80%;有效:青少年抑郁癥患兒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為50%~80%;無效:青少年抑郁癥患兒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5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聯(lián)合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與對照組的1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且聯(lián)合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n(%)]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青少年抑郁癥情況較為常見,疾病具有病程長、反復性等特點,以藥物治療控制和緩解病情為主。舍曲林屬于常用抗抑郁藥物,用藥后能夠有效抑制 5-羥色胺(5-HT)受體神經傳遞,從而改善抑郁癥狀[9]。但是,基于疾病的特殊性,導致單純應用抗抑郁藥物效果受限情況。考慮疾病與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物等因素的關聯(lián)性,嘗試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提高療效。認知行為療法在結合抑郁癥患兒個體情況、疾病認知度、心理狀況等方面的基礎上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護理計劃并有效落實,從而糾正了患兒對抑郁癥疾病的認知,樹立正確認知,幫助患兒正視疾病危害,在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基礎上樹立價值觀、提高日常自護能力,從而改善患兒治療預后。裴麗粉[10]研究指出,舍曲林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兒的同時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干預效果顯著,能改善患兒抑郁癥狀、生活質量。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患兒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且聯(lián)合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陸奕彬等[11]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對照組患兒用舍曲林治療,觀察組患兒采用舍曲林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抑郁癥狀評分、副反應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有優(yōu)勢,治療總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較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干預聯(lián)合舍曲林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兒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促進患兒癥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