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登封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登封 452470)
腦性癱瘓又稱為腦癱,是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臨床以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為特征[1]。針灸作為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種手段,具有低創(chuàng)、費用低、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好等優(yōu)點。有研究表示,近年來針灸在治療腦癱疾病方面積累了多年臨床經(jīng)驗,結合康復訓練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大腦發(fā)育,改善運動功能[2]。本次研究擬此進行研究,采用中醫(yī)針刺療法配合Bobath康復訓練法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登封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進行研究分析。納入標準:所選患兒均符合2006年全國第九屆全國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的診斷要點,并經(jīng)CT、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診斷[3];年齡為6~48個月;參與本次研究的患兒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各型腦炎以及進行性病因所導致的中樞性癱瘓;合并精神、認知障礙疾病;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等疾病。
將所選的患兒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齡(21.1±8.3)個月。對照組9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齡(21.4±8.4)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所選患兒均單純采用Bobath康復訓練法,詳細方法如下:操作者根據(jù)患兒的年齡差異、肌張力大小及姿勢異常程度進行應用反射抑制手技、關鍵點的調節(jié)、牽伸痙攣肌群、平衡協(xié)調等康復訓練,對攣縮和異常姿勢反射進行抑制,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形成,根據(jù)患兒的發(fā)育順序進行固有感受器和體表感受器的刺激,主要包括壓迫、位置反應、保持反應和拍擊。上述操作每天1次,1周進行5次,持續(xù)訓練3個月。
1.2.2 治療組 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基礎上給予“痙攣三針”治療,詳細方法如下:取穴:解剪、血海上(位于大腿內側面直對股骨內上髁,腘窩橫紋上7寸)、后血海(位于大腿內側面的下部,血海向后平開1.5寸)。操作:患兒取坐位,由于患兒因年幼不能積極配合,需助手固定其保持作為,頭部目視水平向前,用酒精棉球常規(guī)對操作者手指和受試者針刺部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選取0.30 mm×40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統(tǒng)一采用雙手夾持進針,針刺深度依據(jù)患兒肌肉豐滿程度而定(針尖直達骨膜),施行提插捻轉等手法,得氣后留針10 min。上述操作隔日治療1次,以2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0 d,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
內收肌肌張力評估:采用改良 Ashworth量表進行評定,總分為0~5分,量表分數(shù)與患兒肌張力改善程度呈反比。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采用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MFM -88) 進行評定,該量表共包括5個能區(qū),88個項目,總分為0~264分,量表分數(shù)與粗大運動功能改善程度呈正比。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 Ashworth量表評分、粗大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分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2)與治療后比較,P<0.05
腦癱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目前臨床上將腦癱分為6種類型,其中以痙攣性最為常見,約占所有腦癱患者的60%~70%[4]?,F(xiàn)階段臨床上尚未出現(xiàn)治療腦癱的特效藥物,主要采用神經(jīng)發(fā)育學療法、上田法等單一康復訓練來進行治療,雖然能獲得短期療效,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肌張力及運動功能。因此,為痙攣型腦癱患兒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是目前臨床工作者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祖國醫(yī)學中,痙攣型腦癱并無同類病名,可歸屬為“五遲”“五硬”“五軟”等范疇[5]。本病為陰盛陽虛、陰急陽緩之癥,病機多與患兒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于調養(yǎng),心肝脾腎氣機失調,外感風邪、精血空虛等有關。本研究依據(jù)經(jīng)絡理論采用辨證取穴、循經(jīng)取穴及局部取穴等選穴原則,采用“痙攣三針”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法具有獨特療效。解剪位于大腿內側面,股內側肌與縫匠肌之間點后1.5寸,主治下肢癱瘓,小兒麻痹后遺癥,剪刀腿等異常運動姿勢。血海上與血海后為調節(jié)陰精血氣的要穴,多主管屈曲內收,針之可達強筋壯骨、治肌體屈曲攣縮的目的。通過穴位刺激,可以加強病變局部的血氧供應,改善大腦皮層運動功能區(qū)血液循環(huán),同時可以加強皮層功能區(qū)之間的協(xié)調和代償,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強血液供給,使病變腦組織的功能通過重組起到代償?shù)淖饔肹3,4]。本次研究通過“痙攣三針”療法聯(lián)合Bobath康復訓練法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治療后的肌張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粗大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痙攣三針”療法聯(lián)合Bobath康復訓練法治療痙攣型腦性癱瘓的療效肯定,不僅能有效降低患兒內收肌肌張力,同時促進患兒運動功能[依據(j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