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夕陽下的張宅
Wutopia Lab
由建筑師俞挺和設計師閔而尼創(chuàng)立于上海,是一所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造日常奇跡的全球本地化先鋒建筑設計事務所。Wutopia Lab 以復雜系統(tǒng)這種思維范式為基礎,以上海性和生活性為介入設計的原點,以建筑為工具,推動建筑學和社會學進步的建筑實踐實驗。
Wutopia Lab 曾 入 選2017—2019 年 度AD100 榜 單, Archdaily 評 選 的a selection of the world’s best Architects,以及2018 年Architectural Record 評選的Design Vanguard,是2018 年度唯一入選的中國事務所。
俞挺
生活家、建筑師、美食家、作家、業(yè)余歷史愛好者、重度魔都熱愛癥患者,Wutopia Lab 創(chuàng)始人,Let’s talk論壇創(chuàng)始人,城市微空間復興計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F(xiàn)A 青年建筑師大獎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19 年獲得HD-Wave of the Future Honorees ,2019 年度IDEAT Future Award 的理想家年度設計師提名獎,2018 年Frame awards-designer of the year-Shortlist,入選2017 年、2019 年《安邸AD》AD100 榜單,2015 年福布斯中國最有潛力建筑師。
閔而尼
室內(nèi)設計師、Wutopia Lab 創(chuàng)始人、《地主雜談》的整理者、123+早教中心、阿那亞兒童餐廳、Lolly-Laputan親子餐廳的設計師,曾獲Interior design- 22 Inspiring Projects by Top Female Designers,2018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年度青年設計師-金獎。
主持建筑師:俞挺、閔而尼
項目建筑師:穆芝霖
設計團隊:孫悟天、潘大力、俞曉明、孫敏、張瑋
燈光設計:張晨露
攝影:CreatAR Images
地點:浙江義烏
面積:1319 m2
材料:花崗巖、GRC、玻璃磚、玻璃、鋼板、銅、硅藻泥、木材、宣紙
時間:2017-2019
2 軸測圖
1 南山
2 外立面
“畫起來看去更好的東西是,松樹。秋天的原野。山村。山路。鶴。鹿。冬天很是寒冷,夏天世上少有的熱的狀況?!?/p>
——《枕草子》一〇四 畫起來看去更好的東西
設計師的好友張夫人Lucy 請設計師設計她們在義烏的新居。他們的新居就坐落在典型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運動下的標準產(chǎn)品里面。從上海到成都,從深圳到北京隨處可見這樣的大規(guī)模別墅區(qū)。說不出別墅的確切風格,但能看出這是中國建筑師創(chuàng)造性地把各種房地產(chǎn)風格片段性地組合成所謂的簡易歐陸風情的獨立屋。張宅周圍的裝修如火如荼,隨處可見加強版的大理石羅馬柱和銅門。于是理解了Lucy 的新居要求為何就四個字“禪藝生活”。
但設計師不能改變建筑的外立面更不能搭建,盡管他本人和業(yè)主都不喜歡這它。而“禪藝生活”又很容易和新中式,木作,素混凝土以及一些模糊的日本的影響比如宅寂聯(lián)系起來。于是設計師覺得需要一點新意思。
“遠而近的東西是,極樂凈土。船的航程。男女之間?!?/p>
——《枕草子》
隨機應變的設計師是不會被不能改變立面這個事實所挫敗。他也不會把這個設計變成景觀,立面和內(nèi)裝三個孤立的部分。他把圍墻到室內(nèi)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不能改變的立面不過是其中薄薄的一層而已。所以整個張宅的重點塑造是作為立面的景觀,試圖和景觀銜接的室內(nèi)空間。毫無疑問,鑒于作為上句的拼貼復雜立面,作為下句的室內(nèi)和景觀(他后來更傾向于稱之為院子)則顯然要簡潔而指向極簡主義。然而極簡主義是危險的,因為它往往是排斥生活的。
設計師本人是被密斯的作品感動而愛上建筑學。但是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尤其當他站在柏林美術館里,他甚至我認為他本人是多余的。密斯最后發(fā)展出的極簡主義變成一種攻擊性神話,是一種排他的極簡主義。作為一個上海人,設計師無法做到絕對的排他性。在早年密斯的作品里其實也沒有這種排他性。于是設計師意識到,他真正喜歡的是巴塞羅那德國館的密斯而不是來到美國之后的密斯。他曾經(jīng)為無法做出排他性的絕對極簡主義而痛苦,但當重新凝視倪瓚極簡的山水畫時,他突然覺得他可以去嘗試一種寬容的極簡主義,可以克制表達一些喜悅和欲望,一些情緒以及節(jié)制的生活。這些并不是無需之物,它們構成我們作為人的基本事件。他在開始決定嘗試寬容的極簡主義也算是一種冒險,一來以前在設計界并沒有類似的先例,二來設計中稍稍放縱,就容易變油膩。
設計師先確定室內(nèi)的基調(diào)。他沒有使用具有攻擊性的高光本白,而用了降度的溫暖的象牙白。硅藻泥細膩的肌理讓白色顯得柔和親近正如宣紙。象牙白是整個房子的基調(diào)。而黑色的線腳仿佛勾線,大面積的黑色地坪則如墨色暈染。這種黑白如同水墨的設色體現(xiàn)了中國人一種變化寬容的態(tài)度,和黑白對抗分明的二元論思路截然不同,黑和白是彼此映襯交織在一起的。如此水墨設色就是我試圖嘗試的寬容的極簡主義的基調(diào)。它以不同的技法表達體現(xiàn)在微光之宅,黑白攝影之家,大理十九山的營造上。而正在建造的銀器博物館之家也是這樣的嘗試。這些項目自張宅開始展示了一種能夠容納生活和藝術的寬容的極簡主義,并能在合適的天氣下展現(xiàn)某種沉思。這沉思可以聯(lián)系到禪或者其他一些關于生命的體悟。
設計師把不必要的隔墻甚至包括電梯都拆除干凈,能聯(lián)合使用的空間要歸并聯(lián)系起來。設計師也見不得凸出墻面的梁和柱子,需要通過固定家具的設計將其隱藏。他和業(yè)主都無法忍受玻璃分割線的阻擋,所以窗扇要最大化。北窗和西窗還要做成凸窗來爭取空間和光線。因為足夠大的窗子才能讓業(yè)主在室內(nèi)無限接近風景,就是白色的園子和被重重疊疊的別墅擋住的黃山尖。這些都是畫起來看上去更好的東西。
沒有分隔的整扇窗子和整塊的玻璃欄板成為立面的主要視覺特征,再加上設計師按照外墻原涂料相同色系里選擇了柔和淺的色號,這房子就和周圍相似的房型看上去大異其趣。他堅持認為遵守規(guī)則的適當?shù)母膶懞图ち业母脑煲粯邮且环N革新的態(tài)度。
白院子是個真實elfland
張宅505 平米的院子就是張宅的立面,一個有進深的立面。這個立面的第一層就是圍墻。物業(yè)不許封閉的高墻,要求透綠。設計師坦言,他一直著迷在建筑立面創(chuàng)造層層疊疊琢磨不定的半透明界面。
所以他決定用預制混凝土格柵形成南,西,北三側邊界。東側主立面用高差和玻璃磚墻形成,封閉具有儀式感,但透光的界面。
3 院子次入口
1 山水格柵推拉門
2 半山半亭
3 音樂室
4 綠色浮島
5 山水圍墻
相對無法改建的封閉的別墅立面作為上句,下句選擇樸素半開放的混凝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設計師并不喜歡混凝土,他不覺得混凝土具有道德優(yōu)越性。所以采用預制混凝土制作格柵,小品(大門,半山半亭和兼做次入口的促膝齋),混凝土表面用素水泥掃光,消解混凝土的習慣用法。格柵按照參數(shù)化設計用GRC 制作,用了33 個模具,澆了12 組,現(xiàn)場安裝。每根格柵會有微微的變化,最后連成一片形成一幅連續(xù)的山水圖卷。既看不透,又似乎看的透。張宅于是就在此山中,與遠處的黃山尖遙相呼應。
玻璃磚形成的水晶質(zhì)感的界面是令人陶醉不已。這源于設計師的一個執(zhí)念,把《南部煙花記》里張麗華所居住的水晶桂宮以當代的材料加以改寫。所以連著玻璃磚圍墻是一個名為凈茶寮的玻璃屋。這是一個模糊室內(nèi)外和灰空間的場所,和院子里的花樹相掩映,仿佛失去真實,這也是一個關于禪的鏡花寓言的典故轉(zhuǎn)化。凈茶寮是張宅院子一個魔幻的開始。
差不多同時設計的院子比如微光之宅,黑白攝影之家,大理十九山和正在建設的銀器博物館之家,他嘗試用不同質(zhì)感的黑色來表達。因為這些院子的面積相對小,黑色極好地成為暈染的基調(diào)。在張宅,我決定試試白色。如今的園子做重了就容易是中式園林的微縮版。而做輕了就擺脫不了貝聿銘的蘇博水院和日本枯山水的詛咒。他用廣西白花崗巖以冰裂碎拼鋪地作為院子的基調(diào),而綠植花園仿佛層次分明的顏料滴在發(fā)光的白院子上,有如被白色波浪輕輕推動和撫摸的綠色浮島。沿著白色臺階而上,白院子有如發(fā)光一般存在,從水晶茶寮,到綠洲進入隱秘的行窩,在樹影婆娑下曲折沿著山水格柵圍墻經(jīng)過半山半亭,遙望西北角的促膝齋和北庭。這個白院子不僅可以看,而且可以游,更可以用,而最后的高潮是作為居的張宅。
白院子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抽象版,同時強化了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某種遙遠的關于一種從桃花源到白云鄉(xiāng)的對隱逸之地的幻想。白院子就是一個真實elfland。
無論如何這是一家人的居處。所以各自的臥室首先要安排妥帖。其次根據(jù)習慣安排好門廳,會客,中西餐廳,廚房,起居室和家庭起居。最后根據(jù)生活要求安排好書房,禪房,佛堂和茶室以及觀云秋月的露臺。克制但完備的家是中國人的基本理想。
但這還不夠,公共空間需要被柔和的光所聯(lián)系起來,所以從門廳到起居室到書房到家庭起居并不用一道道壁壘森嚴的門加以隔離,而是以玻璃,宣紙玻璃,山水格柵,推拉門以及屏風和天窗可分可合地聯(lián)系,同時不阻攔光線自由散漫地灑落在屋子的角落。
大起居室的和餐廳之間有一道抽象的山水紋樣的玻璃推拉門,它呼應著西側和南側的圍墻并輝映遠處連綿不斷的青山。小樓雖小,但青山在我,落日余暉從樓間撒入室內(nèi),泛著鱗鱗金色,這點題了業(yè)主的理想。是由遠而近的東西,就是寬容的極簡主義所呈現(xiàn)的“禪藝生活”。
“日是,夕陽。當太陽已經(jīng)落在山后的時候,太陽光還是余留著,明亮的能看見,有淡黃色的云彌漫著,很是有趣?!?/p>
——《枕草子》二〇八 日
1 隔斷
3 佛堂
2 室內(nèi)階梯
4 玄關
落成后,業(yè)主對設計師說,最后物業(yè)同意可以改立面了。設計師卻笑笑說,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本文最后的這張夕陽下的照片已經(jīng)表達了設計師作為建筑師對大規(guī)模高速建造出來的面目模糊的社區(qū)的一種批判態(tài)度。業(yè)主和他本人接受這種大規(guī)模的事實。但他們相信通過對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圍做積極的改造可以展現(xiàn)不甘心被這大規(guī)模模糊和平庸所裹挾的生活態(tài)度,作為個體微小的張宅在厚重麻木的庸常中的罅隙中綻放了光芒,由此積極影響了周圍鄰居去意識到自己所處的陳詞濫調(diào)但習以為常的事實,推動他們?nèi)シe極地改變它,那么我們的城市終究會重新在城市尺度重獲活力。
黃山浮暖翠,
十地寄仙居。
今日無他事,
清風御玉虛。
——賀張宅落成,俞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