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剛
伊瓜蘇大瀑布,是位于巴西巴拉那州和阿根廷邊界上的伊瓜蘇河從巴西高原輝綠巖懸崖上落入巴拉那峽谷形成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它與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美加邊界的尼亞加拉瀑布并稱為世界三大瀑布。伊瓜蘇瀑布實則是一組瀑布群,由275股大小瀑布或急流組成,總寬度4公里,比尼亞加拉瀑布寬4倍,落差由平均60米至最高82米。年均流量1,750立方米/秒,雨季時瀑布最大流量為12,750立方米/秒,這時大小飛瀑也匯合成一個馬蹄形大瀑布。伊瓜蘇瀑布巨流傾瀉,氣勢磅礴,轟轟瀑聲25公里外都可以聽見。
伊瓜蘇,印第安語的意思即“宏大的水”,大水來自密林深處的河流。伊瓜蘇存在了上億年,但被外界發(fā)現(xiàn)僅有幾百年的歷史。一直以來,伊瓜蘇大瀑布都隱藏在南美洲腹地,只有當(dāng)?shù)氐耐林用窈陀〉诎踩瞬胖浪拇嬖凇?/p>
據(jù)說,第一個看到伊瓜蘇大瀑布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álvar Nú·ez Cabeza de Vaca,他是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的徒步探險家。1541年,他被委派在太平洋海岸安第斯山脈的另一側(cè)去尋找一條從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一帶的殖民地到秘魯殖民地的可行路線,途中他看到了伊瓜蘇大瀑布。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開通直飛阿根廷或巴西的航班,想要前往伊瓜蘇觀看大瀑布,通常需要到法國巴黎中轉(zhuǎn)。
當(dāng)大海瀉入深淵
站在伊瓜蘇大瀑布面前,人們似乎站在了大海的盡頭,海水垂直地跌入世界的深淵。關(guān)于伊瓜蘇瀑布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一位天神看中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凡間女子,欲納其為妾。就在洞房花燭之夜,女子與凡間情人相約逃婚,他們在河上劃著獨木舟正在逃離時,天神大怒,揮掌將大河劈成兩半,一對可憐的戀人墜入了無底的深淵。從此這條河就形成一個巨大的缺口,河水飛流而下,大瀑布順勢而生。這處缺口被稱為“魔鬼咽喉”。
雖說這個傳說是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但這個瀑布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伊瓜蘇瀑布。其位于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兩國交界處,是世界三大跨國瀑布之一,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
發(fā)源于巴西境內(nèi)的伊瓜蘇河在匯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漸緩,在阿根廷與巴西邊境,河寬1500米,像一個湖泊。自東向西流淌的河水,在經(jīng)過一個U型拐彎處時,寬闊的河道陡然跌入一條峽谷,河水順著倒U形峽谷的頂部和兩邊向下直瀉。懸崖邊樹木叢生,眾多凸出的巖石將奔騰而下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個瀑布,形成非常壯觀的半環(huán)形瀑布群,總寬度達三四千米,平均落差達80米。它飛流傾瀉,氣勢磅礴,砸向谷底的轟鳴聲響徹方圓幾十公里。
我國最大的黃果樹瀑布寬100米,世界上三大瀑布中的北美尼亞加拉瀑布的寬度約1千米,非洲維多利亞瀑布寬1700米,而伊瓜蘇瀑布群寬度達到了舉世無雙的4000米。20世紀30年代,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夫人埃莉諾來到巴西訪問,第一眼看到傳說中的伊瓜蘇大瀑布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的尼亞加拉瀑布與伊瓜蘇大瀑布相比實在是太可憐了。
伊瓜蘇大瀑布198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2011年公布“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伊瓜蘇大瀑布位列其中。
伊瓜蘇瀑布的特點是觀賞點多,不同地點、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由于伊瓜蘇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兩國交界處,瀑布分布于峽谷兩邊,阿根廷與巴西就以此峽谷劃分國界。這兩個國家很早就利用這個大自然的恩賜,打造了兩個獨立的國家級公園,即各建了一個伊瓜蘇國家公園。從不同的對岸看去,景象各具特色,所以要想看清楚伊瓜蘇瀑布的全貌,必須兩個國家公園都要去,否則便會留下遺憾。阿根廷的伊瓜蘇機場快捷方便,每天都有大量航班往來于阿根廷和巴西。筆者一行利用兩天時間,穿梭于阿根廷與巴西兩國之間。
探秘伊瓜蘇大瀑布
我們下榻在阿根廷伊瓜蘇市,所以觀賞大瀑布首先從阿根廷伊瓜蘇國家公園開始。進入阿根廷的伊瓜蘇國家公園,首先歡迎你的是成群結(jié)隊的野生動物——果子貍,它們根本不知道害怕游客,有些膽大的甚至敢扒著游客的腿討要食物。
抵達瀑布中心需乘一段觀光小火車。阿根廷這邊修了棧道,分上下兩條游覽路線。下面的路線蜿蜒貫穿密林,可自下而上領(lǐng)略每一段瀑布的氣勢恢宏或秀美多姿,十步一景,別有洞天;上面的路線是自上而下感受瀑布翻滾而下的氣勢,被稱為“魔鬼咽喉”的觀景棧道橋就修在瀑布上面,游客可“站在瀑布上”近距離觀看峽谷頂部的瀑布中心。近看對面洶涌澎拜的瀑布,猶如千軍萬馬向你奔騰而來,飛流直下的巨響攝人心魄,仿佛下一秒就要把你吞沒。腳下咆哮著狂瀉而下的瀑布飛珠濺玉,水霧彌漫在密林上空。
另一道風(fēng)景線是美麗的彩虹,許多小瀑布在中途被突出的巖石擊碎,使水流偏轉(zhuǎn)而飛濺升騰,霧幕酷似一幅彩色的幔帳,煞是好看。從瀑布底端向上看,霧幕與彩虹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在上面的觀景棧道橋上,游客們能一睹瀑布與霧氣所形成的彩虹,彩虹橫跨在寬闊的瀑布之上,獨特綺麗。峽谷周圍茂密的林木與瀑布中漂浮的霧氣、彩虹構(gòu)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畫。覓食的飛鳥貼近瀑布的巨大水幕,忽高忽低地盤旋。置身如此美景之中,興奮的游客久久不舍離去。
雖然伊瓜蘇瀑布的大部分在阿根廷境內(nèi),巴西僅占瀑布范圍的20%左右,但在巴西一側(cè)觀景卻更勝一籌。翌日,筆者一行乘興繼續(xù)前往巴西伊瓜蘇國家公園。進入巴西伊瓜蘇國家公園,也需要乘坐園內(nèi)觀光車,穿過南美特有的熱帶雨林區(qū),方可進入景點中心。
巴西一側(cè)的觀景臺是一個絕佳的觀景地點,這里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致,游客們會看到瀑布舒緩的面孔,稍遠的距離讓游客弱化了近距離置身“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驚駭。在這里看伊瓜蘇大瀑布,它猶如萬條絲帶一般從山間滑下,漫過嶙峋的巨石,穿過蔥郁的灌木,及至谷底又迅速匯成了奔騰向前的激流。
觀賞瀑布其間,神秘的雨林中隨時會出現(xiàn)許多稀奇古怪的小型野生動物,個頭碩大的蜥蜴會大搖大擺地停在游客身旁歇歇腳,這邊的果子貍絲毫不遜于阿根廷那邊的同宗兄弟,糾纏游客索要食物,翻垃圾箱也是得心應(yīng)手,歡快的松鼠在樹上蹦來蹦去,一群彩蝶翩翩起舞,很多在空中飛翔的小鳥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這里的生態(tài)保護得非常好,各種動物都能在這方土地上自由地生息繁衍。
順著觀景臺游覽,游客們會來到瀑布的中心,這里就是“魔鬼咽喉”。與阿根廷“站在瀑布上”從上往下看相反,巴西方面是從下往上看,他們在“魔鬼咽喉”下方的河里建了一座可通往瀑布正下方的棧道橋,站在橋的最前端抬頭仰望,從天而降的水流氣勢磅礴,如同巨大的水龍,怒吼著傾瀉而下,橋上瀑布激起的水汽撲面而來,游人必須穿著雨衣,才不至于淋成落湯雞。
如果你喜歡冒險,如果你覺得這種似乎伸手可及的零距離接近還不夠過癮,那你可以搭乘快艇去到瀑布下面,親身感受一下水的力量,它能夠讓你腎上腺素迅速爆表,終生難忘。游覽船在峽谷的河道中穿行,人們穿著桔紅色的救生衣,為的是零距離貼近瀑布(當(dāng)然禁止進入“魔鬼咽喉”),體驗被瀑布澆頭變成落湯雞的刺激。每當(dāng)游艇沖進瀑布,人們便驚叫不已,暢快淋漓,快感十足。
在巴西這邊,搭乘直升飛機俯瞰馬蹄形的伊瓜蘇大瀑布是個人氣超高的旅游體驗。15分鐘的直升機空中俯瞰,能讓你從高空領(lǐng)略到大瀑布的美麗壯觀。乘坐五座的直升機,飛臨伊瓜蘇瀑布上空,繞飛瀑布兩圈,看寬闊的伊瓜蘇河告別兩岸郁郁蔥蔥的叢林,到了懸崖突然跌下深淵,激起團團水霧。其情其景,嘆為觀止。飛行時間雖短,但110美元的費用倒也厚道。
從伊瓜蘇峽谷奔涌而下的河水緩緩匯入世界第五大河流—巴拉那河,在巴拉那河上游有著僅次于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它位于巴西和巴拉圭兩國邊境,由兩國共同建造??磥硪凉咸K瀑布的“大水”不僅可以吸引世界各國的游客慕名前來觀賞,更重要的是伊瓜蘇大瀑布的“大水”還是流域內(nèi)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命脈。大自然的眷顧,是這里的人民千秋萬代福祉之所在。
挑戰(zhàn)“沖瀑”
“沖瀑”,意思是“乘船沖到瀑布里”。套上救生衣,全副“武裝”坐上橡皮艇,起航、靠近、沖刺,沖出去,轉(zhuǎn)個彎,再沖出去,許多來到伊瓜蘇瀑布的人們都喜歡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360度感受它的魅力。由經(jīng)驗豐富的船工掌舵,冒著潭中的驚濤駭浪,箭一般向著傾瀉而下的瀑布沖去,無疑瞬間激發(fā)了乘客們的腎上腺素。
如果你也想體驗“沖瀑”的快感,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水套裝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手機一類數(shù)碼產(chǎn)品,務(wù)必需要好好防護。如果你想用戴上防水套的手機在瀑布中拍照,可能不好實現(xiàn),沖瀑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不過,為了彌補遺憾,在景區(qū)內(nèi)有Gopro拍的照片方便游客購買。
據(jù)說沖鋒舟項目包括沖瀑布環(huán)節(jié),建議不想濕透的游客備好雨衣。這里不賣手機防水套,目的是為了讓你購買景區(qū)工作人員用Gopro拍的照片。
實際上即使用防水套也沒法在瀑布里拍照,買了用處不大。除沖瀑布外手機不會被弄濕,工作人員也會給你時間在河上拍照,所以直接帶著手機、沖瀑布前放進口袋用雨衣包好就行。
如果你來伊瓜蘇大瀑布度假,可以提前預(yù)定瀑布旅游景點附近的旅館,例如Orquideas宮,La Sorgente Hotel Posada,Carmen Iguazu酒店等,這樣就不必擔(dān)心“沖瀑”帶來的一身“精彩”了。
無論是深入瀑布沖瀑探險,還是與瀑布面對面,仰觀其容,實在是蔚為壯觀。就像王家衛(wèi)的電影《春光乍泄》中出現(xiàn)的那樣,面對伊瓜蘇大瀑布,有震撼,有驚艷,有紀念。世間滄海盡桑田,億萬年間,伊瓜蘇大瀑布見證著來往于此的游客,也啟迪著從此間走過的每一位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