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摘 要】 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一門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一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通常無從下手,對復雜的數學題目產生抵觸心理,降低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高中數學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探討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途徑,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解題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數學;解題能力;教學策略
數學是高中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高的學科,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也難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對數學公式不能合理運用,老師只是通過題海戰(zhàn)術來讓學生熟悉各種數學題型,培養(yǎng)數學解題能力,但是這種做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大量做題也讓學生感到厭倦。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面對數學題時有清晰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加強基礎知識,夯實數學學習基礎
學生扎實的數學基礎是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學生解答數學問題前,首先需要學生對相關的數學基礎知識有深刻的學習理解,數學解題過程通常是各種數學定理公式的組合運用,學生如果對基本的數學定理和公式缺乏記憶和理解,在解題過程中也會缺乏思路,無從下手,不了解相關公式何談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定理和公式的運用,不能讓學生眼高手低,要加強學生關于基礎知識題型的練習,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熟練掌握了數學基礎知識后,學生才能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在數學問題解答中合理組合運用,更快更精準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例如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的講解時,一定要讓學生對幾何體有充分的認識,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對于空間幾何體的基本特征,要先讓學生在腦海中有正確的印象,不能急于讓學生解決相關問題,要打好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通過借助球、圓錐、圓柱的實體模型,加深學生對于空間幾何體的理解,結合生活實例進行基礎知識講解,讓學生深刻理解空間幾何體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之后再結合基礎知識例題的講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實踐中掌握熟練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會給學生的解題過程帶來極大便利。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好大喜功、好高騖遠的不良習慣,對基礎知識不夠重視,這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為此,教師一定要尊重教學規(guī)律,同時基于學生的科學認知規(guī)律,引導他們筑牢基礎,在此基礎上靈活地轉換,一步一個腳印,達到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目的。
二、培養(yǎng)審題能力,領會數學問題本質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審題是最為關鍵的步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和老師都容易忽略審題的重要性,學生經常做錯題,很多時候并不是相關知識點掌握不到位而導致的,而是因為審題錯誤導致解題思路出現錯誤,老師在教學中也忽視了對于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審題能力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審題是學生解題的首要步驟,也是關鍵步驟,審題正確才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審題錯誤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解決。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就可以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做題前要先對題目進行認真閱讀,在題目中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已知條件中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讓學生從已知條件推理出隱藏的未知條件,當學生對題目中的邏輯關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后,問題的答案也就很容易找到了。
例如在解決函數與方程相關的問題時,老師首先要讓學生分析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運用數學定理公式等對已知條件進行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問題便迎刃而解。例如根據函數方程選擇正確函數圖像的解答中,通過對方程進行分析,找出曲線在坐標系中各象限的位置,與坐標軸的交點等,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正確的圖像。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審題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審題能力,讓學生面對問題時能把握問題的點滴細節(jié),拋棄對問題負面影響的無用信息,從而為高效解題提供保證。
三、發(fā)散解題思維,提升學習能力
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同樣的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在高中數學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中,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在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運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對待相同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解答,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老師要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學生解題的難度,數學問題由易到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后,解題能力也會相應提高,遇到問題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可以從各個角度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問題: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兩人必須不相鄰,那么排法有多少種?此題有很多種不同的解法,可以使用排除法,首先算出七個人并排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排法,再減去甲、乙兩人相鄰的排法,就可以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還可以使用插空法直接得到甲、乙不相鄰的排法。在學生了解了問題的各種解法后,碰到問題就會有更多的解題思路,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
數學原本就是思維與能力的綜合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始終滲透在點滴教學中,時刻對學生數學思維進行訓練,這樣,他們的思維品質才會不斷地得以優(yōu)化,數學解題能力也才會與日俱增。
總之,高中數學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數學學習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這不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更要幫助他們不斷地發(fā)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學生的數學解題效率才會不斷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