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心中所想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在生活中,有些時候暫且沉默一下會讓我們受益良多。尤其是在下面情況下,沉默比亂說話好。
1. 信心不足時。在底氣不足時與人溝通,一方面會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想法,讓人云里霧里;另一方面會讓對方覺得你沒自信,減少對你的信任。所以,在緊張的時候不必著急發(fā)言,不妨先聽聽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搞清楚情況,深思熟慮后再講話。
2. 心生妒嫉時??吹絼e人獲得成功、好處而自己沒有時,內心有酸溜溜的情緒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此時就和旁人毫無顧忌地大發(fā)嫉恨之辭,就十分不明智,也不是心胸寬廣的做法。當意識到自己在嫉妒,有可能出口傷人,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不再繼續(xù)討論這個話題;也可以化妒嫉為動力,告訴自己:別人能行,我也有機會。
3. 想要揭短時。有時憤怒的情緒上頭,很容易說出指責對方的話,甚至會人格攻擊。如果控制不了情緒,就先控制自己的嘴,不要輕易說出傷害對方和關系的話??梢韵茸鰝€傾聽者,理解對方的想法,沒必要據理力爭,那樣做不會有結果,還會讓你和對方的隔閡更深。
4. 想傳小道消息時。自從人類的語言出現(xiàn)之時起,就有了小道消息的存在。其實這也屬于一種交流方式,可以用來結識朋友、傳播信息、辨明是非、表明自己的立場,除此之外還是一種消遣方式。但小道消息也有好壞之分,傳播不實消息在任何時候都是壞的、不道德的。人人都有好奇心,也有透露秘密的欲望,但在沒有搞清事實之前,或知道這個消息會傷害他人,就要控制自己,不傳播流言蜚語。
(郭瑞、高寶寶/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