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在到處是山、無山不洞、無洞不美的貴州巖溶(喀斯特)高原上,巖溶洞穴隨處可見。聽說在獨山縣有一個神仙洞,它是貴州巖洞之冠,全國罕見,實測長度達(dá)5公里,由大小12個溶洞組成,景觀奇特,好像神仙游覽的地方,因此人們稱它“神仙洞”。
我們在初夏來到貴州獨山縣城南上道鄉(xiāng)麻銀寨,跟隨導(dǎo)游去了一趟神仙洞。這個洞在一座陡峭的大山之中,山勢雄偉,好似一把利劍直插云霄。我們沿著陡度達(dá)50度的山坡,踩著怪石,撥開藤蔓,盤繞而上。到了半山腰的洞口,導(dǎo)游拿出地形圖,用地形地物法,估測洞口的海拔高度是950米。
一到洞口,我就感到?jīng)鲆獗迫?。?dǎo)游說,所有溶洞都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因為洞內(nèi)空氣對流條件差,受大氣溫度影響小,溫度終年保持在16℃~17℃。
洞中,一片幽靜、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仿佛進(jìn)入沉睡的地下世界。導(dǎo)游打開手電筒,照著緩慢前進(jìn)。剛進(jìn)入蝙蝠洞,我放眼一看:一尊尊、一簇簇、一串串的碳酸鈣沉積物,千姿百態(tài),婀娜多姿,似群仙,似百花,似竹筍,似寶塔,似利劍……構(gòu)成應(yīng)有盡有的地下“大觀園”。
我們隨后來到直徑達(dá)10余米的蓮花池。這里擠滿了游客,大家爭相拍照。只見池壁由彩色環(huán)帶狀的石葡萄鋪砌而成,池里盛滿了洞壁的滲流水,倒映著洞頂成排的石鐘乳。俯看起來,好像連綿不斷的皚皚雪山。一根高大的竹節(jié)狀石筍,巋然屹立在池中央,足有20米高。
導(dǎo)游還教我們用學(xué)校里學(xué)過的知識,將手電筒照準(zhǔn)石筍尖(這相當(dāng)于直角三角形的一條斜邊),再用皮尺量出手電筒到石筍基部中心的距離(這相當(dāng)于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用量角器測出這兩條邊的夾角,以夾角的正切值與相鄰直角邊的乘積,測出了這根石筍的實際高度。
穿過一片曲徑幽長的石筍林,我們踏著石田壩,俯身翻越一個剛好能過人的吹風(fēng)口,眼前突然感到豁然開朗,這就是有名的樓廳洞了。這里空曠誘人,中間有幾根頂天立地的柱子,從洞底一直與洞頂相連。有人不解地問:“這柱子是怎樣形成的?”
導(dǎo)游用手電筒從下到上把一根最大的柱子照了一遍,解釋說,這柱子取名為石柱,它是由頂上的石鐘乳和洞底的石筍,彼此連接而成的。她又指著另一根快長成的石柱說,那石鐘乳表面上的滲滴水涓涓流著,它一邊流,一邊蒸發(fā),一邊沉積,形成上大下小的乳頭狀,表面的水流在乳尖處匯集,然后一滴又一滴地滴在下面的石筍尖上,使石筍不斷長高長大。我仔細(xì)一看,乳頭和筍尖的距離已經(jīng)挨得很近,大約只差20厘米。導(dǎo)游說,再過200多年,一定能長成粗大的石柱。
導(dǎo)游順手撿了一塊動物化石,解釋道:“這顆腫骨鹿的牙齒,已經(jīng)石化變成了化石,從它死亡的時間來推算,已經(jīng)有好幾十萬年的歷史了。這說明,此洞在幾十萬年前就形成了?!笔娙?、石筍生長200多年,只能說是地質(zhì)時代中的一瞬間。溶洞中的沉積物,往往含有不同的礦物質(zhì),因而色澤不一,五顏六色,十分鮮艷。
洞,時寬,時窄,時高,時低。我們一群游人有時信步而過,有時匍匐前進(jìn),盡管行程艱苦,但終于順利到達(dá)最后一個支洞。我們沿途經(jīng)過了巨大的廳堂,曲長的地下長廊,有一落千丈、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斷橋深淵”,有深不可測、水平如鏡的地下溶潭,有艱險難行、寒氣逼人的“吹口坳”,有茫茫蒼蒼的“洞中雪山”,以及恰如珍珠遍地的石葡萄坡。我觀賞了種類繁多、國內(nèi)少見的沉積珍品:垂枝倒掛的絮狀石鐘乳、栩栩如生的葉片狀石鐘乳、光彩奪目的晶簇狀石鐘乳、爭艷怒放的喇叭狀石花、內(nèi)紅外白的石蛋、如絹似錦的高大石帷幕、潔白無瑕的石瀑布、色彩明麗的“五谷豐登”石?!@真是一座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中又有洞,洞洞景觀別致的地下花花世界!
導(dǎo)游指著那“斷橋”下的深谷,我們聽到傳來的轟隆轟隆的聲音。這不是風(fēng)在吼,而是咆哮如雷的地下河在奔流,聲音是那樣沉悶。洞底兩旁的松散物質(zhì),黑色的主要含錳,是工業(yè)上的重要原材料;灰色的主要含磷,是重要的農(nóng)肥,原來它們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礦物呢!
這座神仙洞主要受北東—南西向構(gòu)造裂隙的控制,兩個主洞沿此向做平行展布,其余10個支洞交織如網(wǎng),構(gòu)成了一座幽長曲折的地下迷宮。導(dǎo)游告訴我們,未來幾年貴州省將在這里修建一個地下冷庫,利用這個天然溶洞貯藏石油。這里,既能讓游客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又能讓人們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