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后,觀察組的2 hPBG、BMI、FBG以及HbA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guān)鍵詞] 糖尿病;飲食護理;康復護理[中圖分"/>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康復護理中運用飲食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09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再運用飲食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jié)果 干預前,兩組的BMI、HbAlc、2 hPBG以及FB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2 hPBG、BMI、FBG以及HbA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飲食治療依從性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通過將飲食護理運用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飲食護理;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3(a)-0093-02
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以消瘦、多飲、乏力、多尿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的特點,若不及時治療,容易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不僅危害患者健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當前在治療糖尿病時,合理控制飲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的依從性不高,無法獲得滿意療效[2]。因此,該文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9例,對患者運用飲食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隨機抽樣法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9例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104例,觀察組105例。觀察組中45例為女性、60例為男性;年齡41~78歲,平均(59.3±10.5)歲;病程2~18年,平均(9.6±3.4)年;對照組中47例為女性、57例為男性;年齡42~79歲,平均(59.5±10.6)歲;病程2~19年,平均(9.8±3.5)年。兩組的基本資料如病程、年齡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即指導患者按照醫(yī)囑服藥,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并且適當參與戶外運動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飲食護理,包括以下幾點:①健康指導。護理人員通過詢問、交談等方式,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疾病程度、心理需求、依從性以及文化程度等,制定個性化宣教方案。通過一對一交流、發(fā)放宣傳冊以及播放視頻等方式,給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guān)治療,尤其是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②飲食指導。告知患者糖尿病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控制總熱量,減少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適當食用高纖維食物,并且對日常飲食和餐次進行合理安排;指導患者將理想體重作為依據(jù),對每日總熱量進行計算,對每餐熱量和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進行合理分配。同時,將患者的標準體重和勞動強度作為依據(jù),對每天所需熱量進行計算,其中15%為蛋白質(zhì),20%~30%為脂肪,55%~65%為碳水化合物,即:蛋白質(zhì) 對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者,減少蛋白質(zhì)攝入量為0.6 g/(kg·d);對于腎功能正常者,攝入蛋白質(zhì)量為0.8 g/(kg·d),并且在蛋白質(zhì)總量中,動物蛋白質(zhì)應該≥50%;脂類 盡量選擇植物油,避免食用膽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并且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碳水化合物以低蛋白含量的麥淀粉飲食為主,避免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增加氨基酸的攝入,使氮質(zhì)潴留情況得到改善。此外,對于運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和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盡量避免選擇高鉀的食物;③制定多樣化食譜。將每日能量攝取量作為依據(jù),再與患者的個人喜好和飲食習慣相結(jié)合,將符合要求的食物一一列舉出來,計算熱量值后,讓患者個人選擇,對食譜進行編制,并且指導患者掌握食物置換法,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包括BMI、糖化血紅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空腹血糖(FBG)等,并且運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包括4個方面內(nèi)容,分別為根據(jù)標準安排飲食、準確估量食物、按時定量進餐以及計劃控制飲食。
1.4? 統(tǒng)計方法
由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飲食治療依從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的飲食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各項指標
兩組干預前的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2 hPBG、BMI、FBG以及HbAlc水平均下降,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慢性的一種終身性疾病,通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夠預防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有文獻報道,在糖尿病行為干預中,提高自我管理行為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治療模式[3]。通過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能夠使胰腺負擔減輕,使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對代謝紊亂進行糾正,使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降低,并且還能減輕體重,使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個人經(jīng)歷、文化程度以及知識結(jié)構(gòu)與飲食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guān),通過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評估,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性,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在正確認識疾病的基礎(chǔ)上,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可以根據(jù)標準安排飲食,對食物熱量進行準確估量,并且堅持定量、定時的基本原則,從而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減輕腎臟負擔[5]。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個人喜好,制定多樣化食譜,可以增強飲食管理的依從性和可操作性,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復護理中,通過加強飲食護理,不僅可以降低血糖水平,還能提高飲食治療依從性,有助于穩(wěn)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錦.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腎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20):99,102.
[2]? 黃?;ǎ钍绶?,謝如鑾.規(guī)范化飲食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身心健康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18):2254-2256.
[3]? 李曉琳.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12):221-222.
[4]? 趙大梅.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對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1):215,243.
[5]? Kamalesh Chakravarty,Garima Shukla,Shivani Poornima,et al. Effect of sleep quality on memory, executive function,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focal epilepsy and controlled epilepsy versus healthy controls-A prospective study[J].Epilepsy & Behavior,2019,18(13):92.
(收稿日期:2019-12-06)
[作者簡介] 崔燕春(1974-),女,吉林長春人,???,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康復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