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顏 茹小靜 李良潔 陳景芳
中風疾病通常出現(xiàn)在中老年群體中,這一疾病屬于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這一疾病本身具有發(fā)病急和病死率高等特點,這一疾病對中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具有比較大的影響[1-2]。在相關統(tǒng)計中能夠得出存活的中風患者中約為90%的患者具有偏癱等肢體功能障礙,使得患者生活質量較大程度降低,為其他家屬都帶來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為了促使中風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需要采取較為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推動患者能夠較快恢復健康[3]。本文采取中醫(yī)護理對中風偏癱患者干預,對患者康復情況分析,明確其取得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6—2018 年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共60 例,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30 例,對比組男性17 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54.81±1.59)歲,患者平均患病時間(1.21±0.79)年,平均肌力等級(2.82±0.23)級。研究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患者平均年齡(55.11±1.51)歲,平均患病時間(0.89±0.40)年,平均肌力等級(2.71±0.39)級,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由于肢體活動仍然無恢復情況而入院,確診為中風所致的左側偏癱,患者存在腦卒中現(xiàn)象,這些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排除其中患有其他方面疾病和中途放棄治療等患者。
兩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對比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含病房護理和功能鍛煉等護理內容[4],研究組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法,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身體鍛煉 患者身體從肢體鍛煉和細節(jié)鍛煉等方面出發(fā),肢體鍛煉包含著引導患者實施伸展鍛煉和收回鍛煉及站立鍛煉等,引導患者行走,細節(jié)鍛煉的時候是對患者進行動作引導和訓練,例如拾撿東西和盛飯等,盡量做到定期翻身,患者無法進行自主翻身的情況下,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幫助患者做到定期翻身[5]。
1.2.2 情志鍛煉 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及時觀察和調節(jié),對情緒低落的患者講解治療成功案例,促使患者能夠在治療的時候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及時和患者溝通交流,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大的支持,幫助患者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推動患者更加積極樂觀[6]。
1.2.3 飲食調整 在患者飲食調整的過程中需要患者具備一定飲食標準,促使患者健康飲食,患者飲食規(guī)定的時候,盡可能食用低鹽和少膽固醇的食物,促使多吃一些豆制品和魚類,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情況,逐漸降低患者出現(xiàn)血凝塊的概率[7]。體虛的患者在護理的時候需要對患者實施山藥和黃芪等補益藥物配合食用治療,肝陽上亢者在護理的時候可以食用平肝熄風類藥物,而風痰淤血等患者則需要配合化痰通絡類藥物。
兩組患者利用FMA 運動功能量表測評評分及Berg 平衡量表等方式加以評價患者的康復結果[8]。
表1 兩組患者FMA 運動功能測評評分對比(分, ±s)
表1 兩組患者FMA 運動功能測評評分對比(分,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30) 30.86±14.71 56.82±13.57對比組(n=30) 30.35±14.85 46.11±14.67 t 值 1.39 12.45 P 值 >0.05 <0.05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 對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 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明顯要比治療前運動功能強,研究組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明顯要比對比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肢體功能恢復明顯,研究組患者肢體功能Berg 平衡量表評分為(40.42±1.07)分,比對比組的(21.38±1.00)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112,P <0.05)。
中醫(yī)將腦血管疾病稱為中風,這一疾病的發(fā)病率是比較高的,患者的發(fā)病相對比較快,在患者治療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治療不及時的現(xiàn)象,這就容易造成致殘率比較高的現(xiàn)象,對中風偏癱患者的護理也比較重要[9]。在對中風偏癱患者護理的時候,在中醫(y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具體護理實施,中醫(yī)護理過程中,始終認為中風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比較多樣,其中包含著氣虛和肝陽上亢及痰熱腑實等,根據不同發(fā)病原因需要對患者針對治療,促使其臨床意義更加顯著[10-11]。中醫(yī)護理中肢體鍛煉實施的時候能夠有效推動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得到必要提升,患者面部肌肉群鍛煉可以對自身面癱狀況加以改善,情志調整可以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等方面加以改善,在進行患者飲食調整實施的時候對患者改善自身疾病情況提供必要支持,在中醫(yī)護理干預實施的時候,其能夠有效加強患者預后改善和患者治療有效性的提升,患者治療后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恢復情況較為顯著,促使患者護理滿意程度提升,對住院費用降低也具有重要影響[12-13]。
綜上所述,中醫(yī)護理干預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能夠對因中風而使偏癱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復,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存在著有利影響,可以提升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對患者疾病發(fā)展控制效果顯著,減少患者質量成本。在本次研究實施的時候,其中包含著一定問題,如對患者的護理無法完全周密,患者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使得患者護理針對性效果并不顯著,無法做到非常細心的護理和開導,中醫(yī)護理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家屬護理的教育困難的情況,無法促使家屬護理這一方法得到更好應用,在以后的護理過程中加強家屬的護理培訓,推動護理效果能夠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