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魏晉時期,荀勖是當世少有的才子。他出身名門望族,曾祖父是被譽為“荀氏八龍”的漢司空荀爽,伯祖父荀彧、伯父荀攸均是曹操手下的著名謀臣,母親鐘氏為三國著名書法家鐘繇的侄女。強大的家族基因加之良好的教育氛圍,讓荀勖集文學、繪畫、音樂等諸多才華于一身。
司馬昭打算與多年兵戈相見的吳國和親,命當時的文士以《致吳主孫皓的一封信》為題,展開作文競賽,結果荀勖脫穎而出。他的文章既申明利害,文風又溫潤如玉,孫皓看后為之嘆服,答應了和親。事后司馬昭感慨地對荀勖說:“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币黄恼?,做到了十萬兵馬也未必做到的事,荀勖的文學功夫可見一斑。
荀勖的繪畫技藝也非同小可。荀勖的母親是大書法家鐘繇的侄女,荀勖的父親死得早,他就在堂舅鎮(zhèn)西將軍鐘會家中生活,但倆人的關系處得不怎么樣。荀勖家藏有一把寶劍,價值百萬,一直由母親鐘夫人保存。作為大書法家的小兒子,鐘會的書法沒得說,有一天,他模仿荀勖的筆跡,給鐘夫人寫了一封信,鐘夫人一看是兒子的筆跡,想都沒想就把寶劍給了鐘會。鐘會將寶劍據(jù)為己有,再也不肯歸還。荀勖非常氣憤,千方百計要報復鐘會,不久便等來了機會。鐘會花費千萬錢造了一棟新宅,“甚精麗”,極盡豪華氣派。他還沒入住,荀勖瞧準機會悄悄潛入宅院,在墻上畫了一幅鐘會老爹鐘繇的肖像,此時鐘繇已去世多年。過了幾天,鐘會與哥哥鐘毓參觀新宅,抬頭忽然看到墻壁上鐘繇的畫像,栩栩如生,如同還在眼前一樣,不由大為感傷,不忍心入住新宅院,最終這座豪宅“遂空廢”,只好棄之不用了。
有一天,荀勖陪同晉武帝司馬炎“食筍進飯”,他吧嗒吧嗒米飯的滋味,對在座的人說“此是勞薪炊也!”這是經(jīng)受過勞苦的木料燒制的。在座的人都面面相覷,實在難以置信,晉武帝于是就派人去詢問做飯的御廚,結果御廚證實,那天做飯用的劈柴,真的就是廢棄的舊車輪。
如此高的才學如果用在政治上,自然也是難得的人才,晉武帝司馬炎提拔荀勖出任尚書令。但最終無論是當時的人,還是史學家對荀勖的評價都相當負面,原因何在呢?
據(jù)《晉書·荀勖傳》描述,說荀勖“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顏忤爭,故得始終全其寵祿”。原來荀勖敏捷的才思,多用在了體會人主的心思上,皇帝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都能從中讀出皇帝的所思所想,然后他需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不忤爭”,自然能大稱君心,長居高位。
晉武帝司馬炎一直有個心病,那就是繼承人問題。太子司馬衷生性愚鈍,不知政事,有人曾對他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百姓沒有飯吃,他甚是奇怪,天真地問:“那為什么不吃肉粥呢?”因此,朝臣中許多人傾向于選擇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司馬攸。當時權臣賈充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攸做王妃,這段聯(lián)姻讓晉武帝感覺很不爽,并不得不警覺起來。于是他準備調(diào)賈充出鎮(zhèn)外地,離開中央。賈充是荀勖的政治盟友,荀勖以其睿智一下子就摸到了晉武帝的脈搏,便建議賈充將女兒賈南風嫁給晉武帝的兒子司馬衷,他還親自上陣,上書給晉武帝說賈南風才貌雙全,有后妃之德。而據(jù)史書上的記載來看,賈南風“貌丑而性妒”,甚至晉武帝自己都描述她“丑而短黑”,荀勖敢于如此顛倒黑白,其實就是抓住了晉武帝真實的心理。這次成功的聯(lián)姻不僅讓賈充得以留在了洛陽,而且更加鞏固了權力。
荀勖順應了皇帝的心思,卻給國家留下了禍患。愚不可及的司馬衷后來登上了皇帝的大位,賈南風得以專權亂政,最終引來了“八王之亂”,東晉王朝至此終結。
其實才華是一把雙刃劍,有益或者為害,都取決于我們內(nèi)心里的那把尺子。荀勖保全了一生的利祿,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萬世的惡名。他為才華所誤,就是因為一點私心的重量,讓尺子失去平衡與公正的緣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