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佳
(上海嘉定城發(fā)置業(yè)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 201800)
在建設項目中,鋼筋保護層厚度對項目最終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施工部門必須對其展開科學控制。借助先進的檢查方式以及儀器等檢測鋼筋保護層的實際厚度時,往往會被許多因素所影響,致使此項檢測最終精準度有所下降,進而會使現(xiàn)場人員控制混凝土構件厚度的工作受到不利影響。
(1)案例分析: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針對某大型居住社區(qū)1#樓委托我檢測公司對此棟樓做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檢測。
(2)現(xiàn)場檢測方法依據(jù)。
檢測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程》(JGJ/T 152—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
評定依據(jù):《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2015)。
檢測儀器:PROFMETER5鋼筋保護層厚度測試儀。儀器編號:JD-219。
(3)測試方法和原理。
PROFOMETER5型鋼筋保護層厚度測定儀是基于渦流和脈沖原理,儀器產生磁場由于與磁性材料存在而引起該磁場產生變化,根據(jù)變化的數(shù)值而最終轉化為測試參數(shù)的。該儀器由處理系統(tǒng)、信號激勵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傳感器系統(tǒng)四大部分組成,信號激勵系統(tǒng)在處理器的控制下,產生信號傳入傳感器,傳感器感應被測鋼筋,經(jīng)數(shù)據(jù)采集轉化數(shù)字信號,送入處理系統(tǒng)進行處理,判定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1]。
檢測前,應對鋼筋探測儀進行預熱和調零,調零時探頭應遠離金屬物體。在檢查過程中,應核查鋼筋探測儀的零點狀態(tài)。結合某大型居住社區(qū)1#樓梁板配筋圖了解鋼筋布置狀況。
檢測時,應避開鋼筋接頭和綁絲,鋼筋間距應滿足鋼筋探測儀的檢測要求。探頭在檢測面上移動直到鋼筋探測儀保護層厚度示值最小,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重合,在相應位置做好標記。按上述將相鄰的其他鋼筋位置逐一標出。
鋼筋位置確定后首先應設定鋼筋探測儀量程范圍及鋼筋公稱直徑[2]。
(4)檢測結果見表1。
結論:經(jīng)檢測該工程主體梁結構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抽檢合格點率:梁類構件為92.9%,板類構件為93.1%。
在對鋼筋工程展開隱檢的時候,存在綁扎質量較差的問題。
問題原因:
(1)未對位箍筋進行設定,主筋的位置被放反,致使主筋出現(xiàn)偏移。
表1
(2)墻與板的鋼筋網(wǎng)、花扣與相應要求規(guī)范并不相符,存在松扣、缺扣等現(xiàn)象,且接頭處沒有綁扎三道扣。
(3)主筋和箍筋未呈現(xiàn)垂直狀態(tài),二者間距并不均勻,沒有被牢固地綁扎,且箍筋沒有貼于主筋上,另外二者的接頭沒有錯開。
(4)對主筋進行矯正時,并未按照1:6的坡度進行矯正。
預防方法:
(1)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循相應的規(guī)定標準。
(2)對于鋼筋搭接的位置,需要用鐵絲在兩端以及中心綁扎牢固。
(3)對主筋進行矯正的時候,必須根據(jù)1:6的坡度進行矯正。
(4)為了避免主筋被彎曲,應該設置定位箍筋。
柱、墻的主筋保護層過薄或者過厚,部分位置存在露筋問題。墻板的內、外排鋼筋有著過小間距。此外,柱筋定位不夠精準出現(xiàn)偏移,致使鋼筋出現(xiàn)彎曲,如圖1所示。
圖1 柱筋彎曲、偏移
問題原因:
(1)缺放或者漏放混凝土保護墊塊。
(2)保護層墊塊的實際厚度與相應規(guī)定、標準并不相符。
(3)墻板的內外排鋼筋缺少撐筋。
(4)沒有為柱、墻的鋼筋安排限位的方案。
(5)澆筑混凝土的時候,保護層被料斗或者振動棒撞血、碰歪,且并未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預防方法:
(1)根據(jù)相應標準放置混凝土保護墊塊,在通常情況下,放置間距為1m。
(2)根據(jù)GB 20204—92第357條規(guī)定設置墊塊的厚度。
(3)根據(jù)設計要求,將撐筋放置在墻板的內外排鋼筋上。
(4)將1道臨時插筋加至柱鋼筋的外伸部分,同時將1道水平筋加至墻板筋的模板上口處,并對其限位。
(5)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最大限度地避免料斗、振動棒撞到鋼筋,一旦發(fā)生碰撞,則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糾正。
通常情況下,常見的木材、混凝土塊與有機玻璃等材料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結果的影響,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材料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結果的影響
為了有效控制鋼筋保護層的實際厚度,現(xiàn)場人員則需要嚴格遵循控制全程質量的相關原則,把此項控制工作詳細劃成:事前檢查、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檢驗這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檢驗人員需要把在檢驗批驗收當中落實保護層厚度檢驗工作,從施工到檢驗批的過程中,施工單位的質檢工作人員需要工序確認所有分項檢驗批,在澆筑作業(yè)前還需要檢驗批驗收鋼筋保護層厚度。現(xiàn)場自檢工作人員在對批驗收進行檢驗的時候,不僅要進行旁站觀察,也需要在事前對開剝檢驗存在困難且受力集中位置,如鋼筋代表性部位、梁柱的接點以及鋼筋的密集部位等,展開澆筑作業(yè)開始前的檢驗與量測,隨后完成簽訂檢驗批相應文件的工作[3]。
因為澆筑施工會逐漸增加施工荷載,而現(xiàn)場施工人員連續(xù)作業(yè)也會對鋼筋保護層產生較大影響,這種狀況下極易發(fā)生上部受力筋保護層變大、腳踏鋼筋變形以及模板松動等一人為問題,因此管理人員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對工人進行班前教育,操作的時候安排熟練人員執(zhí)行操作,并使工作面得以縮小。
(2)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已驗收模板以及成品鋼筋應進行看護,在進行澆筑施工的時候,需要鋪設相應馬道,將馬凳筋增設在上部鋼筋,并且對下部鋼筋做相應的支撐,同時派遣專業(yè)人員進行跟進防護,從而避免留下安全隱患。
在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tài)的短時間內,應用局部開剝以及鉆孔檢查等方法對鋼筋保護層進行檢查,因為其費用并不高,并且也不會對接下來的作業(yè)產生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檢驗人員需要嚴格遵循有關文件當中關于驗收保護層厚度是否合格的標準,如果所有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點超過90%,則可以判定檢驗結果合格,處于80%~90%范圍里,如果按照2次抽樣數(shù)的總和進行計算,且合格點率超過90%的時候,也可以判斷檢驗結果是合格的。
總之,如果鋼筋保護層實際厚度與設計標準不相符,便會導致外界有害介質穿過保護層對鋼筋整體結構產生侵蝕,進而使鋼筋結構被嚴重破壞、銹蝕,使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脅。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的精度取決于儀器的性能和操作者的技能,在鋼筋保護層厚度比較小,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的準確率很高。在檢測前,應該了解熟悉鋼筋配筋,檢測中,當懷疑多筋、少筋的場合,可用改變檢測位置的方法確定:多筋的場合改變檢測位置就能排除扎絲,鐵釘?shù)辱F磁性物質,少筋的場合(發(fā)現(xiàn)波幅變寬處的測值變小)可把檢測儀旋轉180°,從試件反方向(從右到左)檢測。所以有關部門必須采用最合適檢測方式對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檢測,同時對檢測精準度產生影響的因素加以分析,關注事前、事中與事后的控制要點,保證檢測具有較高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