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霞 趙尹玲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幼兒園
《挑西瓜》音樂律動,生成于小班活動主題“香香甜甜”。《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藝術領域“表現與創(chuàng)造”中指出:“喜愛藝術活動,并大膽進行表現?!北敬蔚募w學習活動,就是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巧妙設計音樂,基于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以“我”作為活動的主體,增強幼兒的代入感。根據音樂的強弱變化,大膽嘗試身體不同部位,隨音樂一點一點地長圓長大。幼兒獨特的感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隨著活動的層層推進,結合生活常識,引出了挑西瓜的要點,怎么挑?成熟的大西瓜一拍,會有“咚”的聲音。幼兒在傾聽音樂后,嘗試根據音樂中西瓜被挑到,拍一下“咚”這個聲效處,做出“轉圈”的動作,從而感受到挑西瓜這個活動的有趣。這也是在對幼兒進行充分解讀、對音樂反復研磨、精心設計上的亮點。最后勤勞、憨厚的挑西瓜老爺爺的加入,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1.在游戲活動中,能控制自己的動作不碰撞到別人。
2.嘗試根據音樂的強和弱變化,用動作表現出西瓜逐漸長大長圓。
3.聽音樂,能在音樂中的“咚”處做“轉圈”動作,感受挑西瓜游戲的好玩。
活動準備:自制音樂、角色扮演。
活動過程:
1.提問:西瓜長得是大還是???是什么樣子?
教師小結:西瓜長得很大,而且圓圓的。
(設計意圖:用輕松的談話方式引入,提取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鼓勵孩子用夸張的動作,去感知、去表現西瓜的外形特征,激發(fā)興趣,為后面嘗試西瓜逐漸長大做鋪墊。)
1.安靜傾聽音樂,教師用肢體動作夸張地示范西瓜長圓長大的樣子。
提問:說說看,小西瓜是怎樣長成大西瓜的呀?
2.試著根據音樂的變化,用手臂去表現西瓜逐漸長大的樣子。
3.隨A段音樂做游戲。
(構建思路:音樂由弱漸強配合獨特的聲像效果,和西瓜的生長特點高度匹配,營造了西瓜逐漸長大長圓的氛圍。幼兒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個小西瓜,將自我?guī)氲揭魳非榫持校ㄟ^傾聽→觀察→隨音樂嘗試→強化幼兒的參與和音樂的感知,過渡到“還有哪里可以長得又大又圓呢?”“小西瓜們”隨音樂不斷生長加上夸張的肢體帶入,用“真”游戲,潤教學無痕,體現了學中玩,玩中學。)
1.傾聽B段音樂,感知音樂中的變化。
提問:大西瓜成熟了,我們用手輕輕地拍,會聽到什么樣的聲音?
小結:原來呀,大西瓜成熟了,用手輕輕拍一下就會發(fā)出“咚”的聲音。
2.在教師的哼唱過程中嘗試玩游戲,并逐步掌握游戲方法,知道在被拍到時“轉圈”。
3.跟隨音樂,一起玩拍西瓜的游戲吧。
(設計意圖:根據游戲情境的不斷推進,借助音樂的聲效,遷移生活經驗,引出西瓜熟了,輕輕一拍會發(fā)出“咚”的聲音。通過觀察教師動作,主動模仿西瓜轉圈,促發(fā)音樂的趣味。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知道在音樂的什么時候轉圈;另一個就是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保護自己和不碰撞到他人。)
提問:一個老爺爺來挑西瓜啦,想想看,他會挑什么樣的呢?
1.老師和幼兒共同玩游戲。
2.增加游戲難度,大膽嘗試用自己的動作夸張地表現出更大更圓的西瓜。
(設計意圖:小班年齡段的幼兒處于音樂學習的初始階段,形象直觀的游戲方式以及生動有趣情境,都會給孩子一種真實的代入感。同時根據生活經驗的遷移,西瓜的成長規(guī)律,此處加入了“挑西瓜”這個環(huán)節(jié),于整個活動而言既是并聯(lián)也是串聯(lián),更是真實走向的結果。
鞏固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提升游戲難度,體驗挑西瓜的樂趣。)
1.體育游戲:運西瓜。
2.請幼兒嘗試扮演老爺爺,繼續(xù)開展“挑西瓜”的音樂游戲。
活動點評:
這是一節(jié)基于幼兒興趣的活動,設計巧妙,幼兒參與度極高,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策略有效。音樂律動《挑西瓜》基于《指南》中:學習的關鍵,是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注重體驗、感受,為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插上翅膀,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創(chuàng)造美。從孩子搖身一變成為游戲中的主角,用自己的身體根據音樂傳遞的信號,感知西瓜的成長。在情景的推進和音樂的遞進中,引導幼兒自己去分辨,主動學習。用隱形的路徑提出:西瓜是怎么長大的?→成熟的西瓜一拍會有什么聲音?→拍一下西瓜,它會怎么樣?→西瓜熟了,誰來挑瓜了?→挑什么樣的瓜?老師在游戲中發(fā)現孩子的“哇”時刻,發(fā)現孩子在游戲中的精彩行為,寓學習于游戲中。
在整個活動中,能清晰地看到孩子們對音樂的體驗和表現,更能感受孩子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可謂真正做到了有質量的游戲,看得見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