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勤, 林潔
(茂名市中醫(yī)院 全科醫(yī)學科, 廣東 茂名525000)
靜脈輸液外滲是指靜脈輸液過程中由多種因素導致輸入的藥液滲漏在靜脈外的軟組織。 靜脈外滲嚴重時會導致機體組織壞死。 靜脈輸液在兒科中應用較多, 患兒因年齡較小, 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較低[1]。 喜療妥主要成分為多磺酸基粘多糖類,廣泛應用于靜脈炎的治療[2]。 馬鈴薯富含淀粉及糖, 具有高滲作用, 對局部組織水腫具有消退作用[3]。 品質(zhì)管理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簡稱品管圈, 從人性角度出發(fā), 鼓勵護理人員參與, 不斷改進護理干預方法, 降低患兒輸液外滲率[4]。本研究觀察品管圈活動在喜療妥聯(lián)合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小兒輸液外滲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 年8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輸液外滲患兒100 例。 納入標準: 符合輸液外滲現(xiàn)象[5]; 年齡<8周歲; 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有心、 肺、 肝等器官疾病; 存在認知障礙。 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0 例。對照組中, 男28 例, 女22 例; 年齡2 個月~7 歲, 平均年齡(3.84 ± 1.13) 歲; 穿刺部位: 手部靜脈25 例, 足部靜脈15例, 頭部靜脈10 例。 干預組中, 男26 例, 女24 例; 年齡5個月~7 歲, 平均年齡 (4.01 ± 1.08) 歲; 穿刺部位: 手部靜脈21 例, 足部靜脈20 例, 頭部靜脈9 例。 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50%硫酸鎂濕敷: 50 g 硫酸鎂粉 (山東今朝化工有限公司) 溶于100 mL 40 ℃水中制成50%硫酸鎂溶液, 取無菌紗布浸濕溶液后敷于患處, 紗布覆蓋范圍超越腫脹處邊緣2 cm 以上, 30 min/次, 4 次/d; 采用常規(guī)護理, 告知家屬進行適當看護, 避免無意中觸碰針頭, 對家屬進行宣教,與家屬進行交流, 讓其幫忙安撫患兒, 緩解患兒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配合度。 干預組采用喜療妥聯(lián)合新鮮馬鈴薯外敷: 喜療妥 (德國Sankyo Pharma Gm, 14 g/支) 涂抹于患處, 3 次/d; 新鮮馬鈴薯切片后敷于患處, 并用保鮮膜固定, 20 ~30 min/次, 4 次/d, 保持馬鈴薯片的新鮮濕潤。 兩組患兒治療1個月。 干預組采用品管圈活動。 ①組圈: 科室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進行組圈, 護士長為圈長, 選出圈名和圈徽, 在護理部進行注冊, 組長負責活動策劃, 對組員進行培訓。 ②分析原因:結(jié)合分析文獻及過往臨床情況, 觀察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原因,經(jīng)小組觀察國內(nèi)外情況后發(fā)現(xiàn)年齡<2 歲患兒中常見外滲部位為腕關(guān)節(jié)[6]。 因此在觀察靜脈輸液過程中, 護理人員和家屬注意血管固定情況, 防止患兒好動導致輸液外滲。 若護理人員存在技術(shù)上的問題, 會導致患兒血管壁出現(xiàn)損傷, 而藥物濃度不當也同樣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③對策實施: 針對上述情況采取一系列的對策, 改進血管固定方法, 彈力繃帶可防止針頭脫落, 減少靜脈輸液藥物外滲情況; 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培訓, 防止護理人員存在技術(shù)誤差造成輸液外滲; 藥物濃度的應用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 隨時關(guān)注患兒的靜脈情況。
1.3 觀察指標依據(jù)文獻[7]進行療效判定: 痊愈: 腫脹及疼痛消失; 顯效: 腫脹消失50% ~80%, 疼痛改善; 有效: 腫脹消失<50%, 疼痛有所減輕; 無效: 腫脹及疼痛均未改善。 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 總有效率= (痊愈例數(shù)+ 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行t檢驗, 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 干預組的總有效率為90.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0%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n, n (%)]
2.2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干預組的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兒的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比較 (±s, d)
組別 n 損傷痊愈時間 完全消腫時間干預組 50 8.71±1.24 7.15±1.37對照組 50 12.52±2.39 10.04±2.62 t 10.006 6.912 P 0.000 0.000
新生兒疾病的常見治療方法為靜脈輸液治療, 靜脈輸液外滲為靜脈輸液治療的常見現(xiàn)象, 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為新生兒靜脈管腔狹小、 彈性差、 血管固定性差等, 導致輸液外滲發(fā)生率上升[8]。 針對輸液外滲的治療主要為溶液濕敷, 常見為50%硫酸鎂溶液。 硫酸鎂溶液可有效松弛平滑肌、 擴張毛細血管, 改善微循環(huán)。 但50%硫酸鎂濕敷并未得到臨床醫(yī)患的一致認可。 馬鈴薯含有膽甾烷衍生物, 可改善血液流通和興奮平滑肌, 抗真菌。 馬鈴薯富含B 族維生素, 其中B1 和B2 分別對膽堿乙?;傅募せ罴暗鞍踪|(zhì)、 脂肪和糖的代謝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抗神經(jīng)炎、 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 喜療妥主要成分為多磺酸粘多糖, 可抗感染和血栓, 促進結(jié)締組織再生, 對防治自體動靜脈血腫具有明顯作用。 張衡[9]的研究采用喜療妥和新鮮馬鈴薯治療糖尿病腎病動靜脈內(nèi)瘺血腫, 結(jié)果表明臨床療效較好。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解決了護理工作的實際問題[10]。 品管圈活動要求護理人員結(jié)合團隊力量, 改善主題。 本研究中, 通過分析文獻及過往臨床情況, 觀察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原因, 對組員進行培訓, 依據(jù)靜脈輸液實際情況, 選擇合適材料防止針頭脫落, 加強組員與患兒家屬的交流, 加強宣教, 結(jié)果顯示干預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損傷痊愈時間和完全消腫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表明品管圈活動在喜療妥聯(lián)合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小兒輸液外滲中的應用效果較佳。 品管圈活動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調(diào)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規(guī)范了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 使護理管理更為精細化、 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
綜上所述, 品管圈活動在喜療妥聯(lián)合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小兒輸液外滲中的效果較好, 可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加快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