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蘭云
(清河縣中心醫(yī)院,河北 清河)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受生活習慣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有肺癌疾病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多發(fā)群體為慢性肺疾病患者、吸煙者以及吸入尾氣者等,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痰中帶血、氣悶等癥狀,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嚴重者危急患者生命[1]。臨床上對該疾病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為主,雖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但不可忽略的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就給予肺癌手術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探討該護理方法對患者不良情緒以及恢復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的80 例研究對象是我院收治的肺癌手術患者,選取的時間為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齡26~78 歲,平均(58.14±6.43)歲。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齡27~78 歲,平均(58.36±6.29)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用藥指導、病房護理等措施。觀察組:行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需要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大多數(shù)肺癌患者存在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需要護理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情況,為術前做好心理準備工作。
(2)進行目標性心理干預: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情緒進行目標性心理干預,針對患者產生的煩躁情緒,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讓患者的心情平復下來,給予患者關心、支持和鼓勵,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患者能夠積極接受治療;針對患者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可能是因為對疾病的了解不夠充分,對手術存在的風險產生恐懼的心理,為此,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受教育情況以及知識理解能力,采用言簡意賅的方式為患者講解相關手術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將手術的優(yōu)點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對患者提出的相關疑問,要做出正面回應,讓患者正視疾病,同時也可展示相關手術成功案例,也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3]。
(3)家庭支持: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促進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和術后康復,因此,護理人員也要對患者家屬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工作,告知患者家屬多耐心陪伴患者,認真傾聽患者的心理需求,日常加強和患者的心理溝通,搭建良好的家庭氛圍。
(4)切合實際:心理護理工作要具有針對性,要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不能對所有患者實施同一種護理方法,要根據(jù)患者的心理情況來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心理護理方案,密切觀察患者的配合度,確保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有效的[4]。
(1)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5]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況進行比較,29 分以上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現(xiàn)象嚴重,21~29 分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明顯,14~20 分表示患者有焦慮、抑郁現(xiàn)象,7~13 分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焦慮、抑郁現(xiàn)象,但不嚴重,7 分以下表示患者生活狀態(tài)良好。
(2)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進行觀察,主要包括自由下地時間、心電監(jiān)護時間、胸腔閉式引流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將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焦慮量表評分和抑郁量表評分同對照組相比較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分)
焦慮量表評分 抑郁量表評分組別 例數(shù)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0 14.19±4.78 8.17±2.14 16.74±2.48 9.17±1.09觀察組 40 14.36±4.92 5.14±2.08 17.49±2.09 6.14±1.23 t 0.184 6.421 1.463 11.660 P 0.854 0.000 0.148 0.000
觀察組的術后恢復指標同對照相比較優(yōu),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 t P自由下地時間(min)90.36±21.48 68.17±14.58 5.406 0.000心電監(jiān)護時間(d) 4.17±0.24 2.49±0.64 15.545 0.000胸腔閉引流時間(h) 8.27±2.18 4.19±1.49 9.772 0.000住院時間(d) 8.58±2.49 4.97±1.09 8.400 0.000
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惡性腫瘤,與吸煙、職業(yè)暴露等因素密切相關,該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針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6]。手術治療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出現(xiàn)癌細胞擴散現(xiàn)象,有效抑制疾病的發(fā)展,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7]。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受到手術風險、知識了解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手術治療產生抵抗情況,不愿接受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此,心理護理工作顯得十分關鍵[8]。
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了解其負面情緒的來源,或來自治療,或來自家庭等各個因素,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和引導,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和鼓勵,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心理護理方案,確保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搭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更有助于心理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故而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同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有所減緩,恢復情況較好,充分表明心理護理方法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給予肺癌手術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和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