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芳,齊鵬
(邯鄲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邯鄲)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技術的發(fā)展,目前使用剖宮產進行生產的產婦數(shù)量逐年上升,在此類手術之中會由于多種因素出現(xiàn)惡心嘔吐表現(xiàn),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反流誤吸等表現(xiàn),影響分娩情況以及手術情況,增加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可能,如不采取措施,其發(fā)生率高達80%[1-2]。因此,在用藥過程中,采取一種安全、有效的止吐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通常給予擴容、升壓、止吐等藥物處理。但藥物應用的同時存在一定弊端。隨著中醫(yī)藥技術在臨床工作中的推廣應用,撳針是一種特制小型醫(yī)用針具,針刺于具體腧穴的皮下或皮內,給腧穴于弱小而持久的刺激,達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的功能[3-4]。本研究組前期工作中發(fā)現(xiàn)將撳針埋于穴位刺激應用于剖宮產術中,取得了一定效果,減少了藥物應用的副作用,因此,特別選取200 例剖宮產患者進行治療干預,得到了較為科學有效的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后,特別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0 月于我院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行剖宮產分娩的2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并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其中托烷司瓊組患者年齡20~39 周歲,平均(28.62±2.36)周歲;穴位組患者年齡20~40 周歲,平均(29.36±2.41)周歲,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其中均應當排除以下存在:(1)近期有惡心嘔吐表現(xiàn);(2)腸胃疾病史;(3)酗酒史;(4)嚴重肝腎功能異常;(5)患者以及家屬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6)多胎產婦;(7)在進行剖宮術前24 h 內服用過其他止吐藥物。
(1)所有患者均使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指導患者采用向左側臥位,使用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耐樂品)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完成麻醉操作之后,在患者右側髂腰部放置軟枕,使其傾斜30°,減少仰臥位綜合征的出現(xiàn),并且在麻醉期間給予吸氧供應。
(2)托烷司瓊組患者入室即給予托烷司瓊4 mg,藥物選用注射用鹽酸托烷司瓊(國藥準字:H20060288;生產企業(yè):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于術前使用藥物進行靜脈注射。
(3)穴位組患者入室將撳針埋于內關穴、人中穴,在進行剖宮術前0.5 h 進行撳針埋針處理,針體選擇為1.2 mm 的消毒針體,首先對于內關穴、人中穴兩穴進行局部消毒處理,利用醫(yī)用鉗輕輕夾住撳針尾部,在垂直方向直接進針,然后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均對每個穴位按壓30 s,但需要注意的是,按壓力度需在患者微微感受酸脹即可,切勿過于用力造成疼痛刺激,按壓過程需使用指腹進行持續(xù)性的旋轉,協(xié)調而有規(guī)律。
對比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宮縮素用量、麻醉時長以及手術時長等手術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體驗度評分,使用自擬評分表進行體驗度評分檢測,護理人員在產后指導患者進行填測后并收回記錄,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5-6]。
應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使用不同方式預防干預后,穴位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幾率明顯低于托烷司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情況[n(%)]
穴位組患者的宮縮素用量、麻醉時長以及手術時長均優(yōu)于托烷司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穴位組患者的體驗度評分優(yōu)于托烷司瓊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手術指標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手術指標
注:*與托烷司瓊組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宮縮素用量(支)麻醉時長(min)手術時長(min)托烷司瓊組100 3.89±0.23 62.01±4.59 35.29±5.03穴位組 100 2.16±0.24* 54.56±5.36* 27.72±4.81*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評分[n(%)]
惡心嘔吐實質是一種主觀感受,實際是消化道不適造成的,這也是較為常見于剖宮產中的并發(fā)癥狀,并且近年來使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但是由于藥物作用會致使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可能增加,此類病癥在中醫(yī)范疇被歸屬于“嘔吐”的范疇之中,生產原本就是大虛,加之藥物以及應激反應更加影響機體氣血,刺激腸胃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了藥物以及撳針穴位的方式進行治療干預,通過撳針穴位埋注能夠有效干預惡心嘔吐表現(xiàn),但是藥物選用了托烷司瓊,作為西藥制劑對于患者影響較大,且治療效果不夠顯著,影響患者用藥干預的體驗度評分。而使用撳針穴位埋注是在我國傳統(tǒng)針灸之中的發(fā)展與延伸,通過對于穴位的刺激達到治愈病癥的目的。撳針實際是屬于皮內針的一種,針放置于皮內能夠更好地刺激皮下神經,并且持續(xù)性進行作用,將氣血進行調節(jié),穩(wěn)定身體平衡,并且傳導至中樞神經,對于腸胃等消化道器官進行神經反射,以此達到改善惡心嘔吐的目的[7-8]。
綜上所述,使用撳針穴位埋注在預防剖宮產術中惡心嘔吐的臨床效果極為顯著,在改善惡心嘔吐表現(xiàn)的過程中,還極為安全有效,便于操作,起效快速,應當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