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明,姚飛,史艷超
(河北省易縣醫(yī)院,河北 保定)
由于頻繁發(fā)生的交通事故、高能炸藥、深度燒傷、工傷和腫瘤切除,大面積軟組織缺損伴有骨暴露的骨科創(chuàng)傷感染患者數量一直在增加[1]。這種傷口通常伴有嚴重的撕脫、感染和血液供應不足,因此需要很長的愈合時間。傳統(tǒng)的傷口敷料方法常常引起并發(fā)癥,例如傷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骨壞死、骨髓炎和瘺管形成。嚴重感染可導致截肢。因此,解決某些問題至關重要,包括預防病理性微生物、臨時覆蓋傷口表面等[2]。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有效治療各種傷口表面,特別是對于在一步手術中無法實現(xiàn)清創(chuàng)和覆蓋的傷害。本研究旨在探討骨科創(chuàng)傷及感染創(chuàng)面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招募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診于我院的骨科創(chuàng)傷及感染的患者,共計38例,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各19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 17~59歲,平均(27.3±2.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齡21~58歲,平均(26.3±1.8)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骨科創(chuàng)傷感染。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換藥治療,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洗,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更換清潔敷料,每2天更換一次敷料。對較大的較深的創(chuàng)面,使用引流條,7 d后進行病原學檢查。實驗組進行清創(chuàng)后,進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進行治療,7 d后取出敷料,進行病原學檢查。待創(chuàng)面肉芽長出,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進行縫合或皮瓣創(chuàng)面植皮等操作。
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愈合時間、并發(fā)癥等情況。治療效果包括:治愈為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新生組織完全覆蓋及結痂,傷口無感染;有效為創(chuàng)面明顯縮小,有新鮮肉芽長出,傷口無感染,有輕度炎癥紅腫、分泌物等;無效為創(chuàng)面無愈合,無新生肉芽長出,感染加重,分泌物增加。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數×100%。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研究分析,采用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n(%)]
實驗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明顯對于對照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 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愈合時間比較(n)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和高能量損傷的增加,大面積皮膚缺損并伴有嚴重損傷的患者數量迅速增加,這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如果大面積皮膚缺損未得到及時處理和有效覆蓋,則會發(fā)生皮膚缺損,骨折和長期病程的延遲愈合,這一直是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的困擾。然而,傳統(tǒng)的皮膚缺損治療容易引起一些并發(fā)癥,如皮膚缺損感染和不愈合、骨折、骨壞死、瘺管形成等[3]。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引流系統(tǒng),已被用于治療難以愈合的各類傷口。與傳統(tǒng)的引流方式和治療相比,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效率是顯而易見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大量證據表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更好的、更安全的、有效的治療開放性骨折的方法,比傳統(tǒng)的治療具有較低感染率[4]。目前,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已被用于成功修復復雜傷口,如周圍或亞周圍軟組織傷口和大面積軟組織缺損伴有小腿骨暴露、骨筋膜室綜合征和肺氣腫性腎盂腎炎。我們都知道所有這些傷口都很難通過傳統(tǒng)療法來治愈。
盡管一些研究表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治療大面積軟組織缺損和皮膚缺損方面的作用,但這些研究僅包含少量患者或病例報告。本研究旨在探討骨科創(chuàng)傷及感染創(chuàng)面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效果。
眾所周知,盡管接受清創(chuàng)和活性抗感染治療,傷口表面仍然容易受到嚴重感染。例如,抗生素通常在局部傷口微環(huán)境中達不到有效的殺菌濃度。自1997年由Argenta和Morykwas推廣并于2010年由Kairinos等人進一步研究以來,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應用已被廣泛認為在治療軟組織創(chuàng)傷方面是有效的。然而,用于治療骨暴露傷口的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使用很少得到全面和徹底的研究。例如,皮膚移植聯(lián)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已用于治療大腿軟組織缺損和小腿骨暴露,這可能無需截肢和復雜手術。該技術涉及使用聚乙烯醇/藻酸鹽混合泡沫、引流管、半透膜和負壓源。由傷口表面內的壞死組織分解產生的氣體可以平穩(wěn)地滲透到半透膜的外部空間中,但膜外的空氣和細菌不能成功地進入傷口表面。盡管如此,傷口表面周圍的健康皮膚可以正常呼吸。
綜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可以改善部分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少水腫和細菌,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和提高愈合率。對細菌繁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來自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負壓,其在傷口表面上產生相對缺氧的環(huán)境,而不影響周圍的健康組織。由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這些優(yōu)點,外科醫(yī)生已將廣泛接受的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用于治療軟組織創(chuàng)傷的和骨暴露的傷口。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可以減少水腫液,促進肉芽組織形成和清除傷口的細菌。我們的研究一致表明接受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傷口清潔且沒有滲出物。此外,骨膜(骨周圍的組織骨)包含分泌大量的VEGF和BMP2的,從而在促進骨愈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進一步表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療法可以增強傷口愈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傷口幾乎沒有炎癥細胞浸潤,這也證實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可以抑制炎癥反應,并可以增強表皮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