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是件簡單事兒,但是如果出汗過多,或者是只有局部出汗,就沒那么簡單了,因為不同類型的出汗,代表身體狀況的預警,也有不同的調(diào)理策略。
盜汗:補當歸六黃湯
有不少人在夜晚睡覺時會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醒來被褥都是濕漉漉的。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董峰:盜汗的根本病機,是陰虛證,中老年人腎陰虛者多,所以會出現(xiàn)盜汗。此外,人過度疲勞,也可能導致陰精虧虛、虛火內(nèi)生。臨床上常用當歸六黃湯調(diào)理,取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各6克,黃芪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一次即可。
自汗:生活中可多食山藥
許多中老年人稍微一活動便是大汗淋漓,有些甚至安靜不動也流汗不止,還常伴有心煩口干的癥狀。
董峰:這種情況中醫(yī)稱為自汗,“自汗之癥多主虛”。中醫(yī)認為,上了年紀,肺、脾功能下降,“營衛(wèi)之氣”受損,其“固攝津液”的功能下降,這時自汗的癥狀就出現(xiàn)了。
一般自汗患者,要是情況不是很嚴重,可以酌情服用玉屏風散。它是著名的益氣固表止汗的中成藥,價格不貴,效果卻非常好。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山藥,熬粥或炒菜,也可用人參、黃芪、黨參、白術等補肺健脾益氣的藥物。推薦食療方: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煎服。
半身汗:用桂枝湯治療
有些35~50歲左右的男性,他們出汗的方式比較奇特,就是以顏面和胸、腹正中線為分界線,或左半身出汗,或右半身出汗,一側皮膚出汗,另一側皮膚無汗,且界限分明。
董峰:夏季“半身汗”大都因為“氣血不充,內(nèi)挾寒飲所致”。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老人出現(xiàn)半身汗,要警惕是否是中風偏癱的先兆。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一斤,當歸一兩,生姜二兩即可。當歸是常用的補血藥材,生姜則能解表發(fā)汗、散寒,配以溫補的羊肉可起到驅寒溫中補氣血的作用。
手汗:飲食上可適當滋陰
很多人都把手汗癥比作“社交癌”,這是因為患者雙手常年汗如雨下,造成自卑、憂郁,不敢與人握手交朋友。
董峰:手心發(fā)熱出汗可能是陰虛了,飲食上可以適當滋陰,可以適當吃點鴨肉,比如沙參玉竹老鴨湯就不錯。中醫(yī)認為“嫩鴨濕毒,老鴨滋陰”。所以燉這個湯一定要用老鴨,不能用嫩鴨,否則不僅不會改善陰虛內(nèi)熱的情況,反而可能加重身體濕熱的程度。這款湯一周喝2~3次就可以了。平時胸中煩悶、手腳心發(fā)熱的人也適合。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