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摘? 要:小學中年級起步作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表達欲望,并有效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就成了不可回避的主要教學問題。遵循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教師設計體驗豐富的體驗活動,并用游戲的元素內(nèi)化體驗過程,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融入方法指導,從而,讓習作的課堂“玩”起來,讓學生“玩出”好文章。
關鍵詞:習作? 體驗? 游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157-01
每到習作課,學生念起“作文難,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的大悲咒。作文難,到底難在何處?一,難在無話可說,要么胡編亂造假事例,要么千篇一律抄范文;二,難在話不多說,“豆腐塊”文章比比皆是,當然此“豆腐塊”絕非彼“豆腐塊”,純粹只占其形而未有其神。一時間,筆者被習作教學被“素材”和“方法”這兩塊大石頭緊緊壓在五行山下。
學習、借鑒、實踐、思索……在初感習作教學之樂,初嘗習作教學之甜后,筆者漸漸明白了,習作教學其實沒那么難。而讓筆者的教學心態(tài)發(fā)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原因,歸根結底卻只是一個“玩”字。當上習作課的時候,和孩子們不再只是講臺上老師講的爛醉,他(她)在臺下聽的似睡,而是在課堂上一起玩耍、一起游戲、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于是,習作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
1? ?體驗活動促進表達欲望
孩子習作的筆下無話,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點,還是在于他們?nèi)笔Я松罱?jīng)歷和親歷活動的體驗。中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對周圍的世界本是充滿了好奇和想象。從他們的心理特點而言,他們更喜歡去經(jīng)歷、去探知一些有趣味、有意思的事情。當他們遇到并體驗了有意思的素材時,他們自然就會有言語表達的沖動和傾訴交流的欲望。
孩子們之所以怕寫作文,說白了,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師讓他們寫的并不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教育家朱熹提倡教育之道在于“切己體察”,所以,沒有“切己體察”,學生又何來表達的欲望和內(nèi)容呢?
俄國著名作家岡察洛夫也說過:“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的東西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偠灾?,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去設計一些體驗活動以激發(fā)孩子們寫話、寫作的興趣,盡可能地減少對他們思維的束縛,以給他們更多表達的自由。
我們學校的前身就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大宗祠的大學堂。雖近在咫尺,但很多學生并沒有深入的參觀和了解過。恰逢電視臺要到曾氏大宗祠拍攝文化短片,我不露聲色地帶著孩子們?nèi)ツ抢飬⒂^。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充當導游的角色,一一滿足孩子們對有著宏大規(guī)模和顯赫歷史的曾氏大宗祠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參觀結束回到課堂,筆者讓他們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所觀所思,然后告訴他們:“電視臺的叔叔阿姨覺得咱們班這項參觀活動特別有意義,想在咱們中間征集一篇能夠?qū)ν庑麄鞯膶в卧~,并請入選的孩子做形象代言呢?!焙⒆觽円驗楦S著筆者走遍了祠堂的每一個角落,聽筆者講了許許多多關于祠堂的歷史故事,那寫起導游詞來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2? ?游戲元素內(nèi)化體驗過程
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形式。因為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對某個方面做深刻細致的觀察,也更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為了強化體驗的刺激,教師可以把簡單的游戲予以加工,比如,故弄一些玄虛、設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意外……當孩子們置身于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情境時,他們會忘了是在寫作文,不過是想急切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而已。這樣,游戲強化了孩子們的體驗意識,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內(nèi)涵,從而使體驗的過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快樂。
這個過程從課堂角度而言,是漢字訓練的過程,是注意力訓練的過程,是習作教學的過程。但對孩子們而言,它只不過是一個游戲的過程。而兩者不同的是,嚴肅的課堂和輕松的課堂。所以,習作教學的活動體驗中盡可能的摻入一些游戲的元素,讓學生在游戲中去享受快樂與驚喜,可以在快樂中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進而激發(fā)他們語言表達的思維。
3? ?方法指導融入游戲環(huán)節(jié)
學生有了活動的親身體驗,有了游戲的快樂參與,確實突破了“筆下無話”的困局,孩子們有了自由表達、暢所欲言的積極欲望,但這些卻還不是習作教學的全部。有了自由表達的快樂,還得解決如何表達的更好的問題。在作文指導教學中,可以設計不同的寫作方法訓練點。當然,這些訓練和指導不是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孩子們的游戲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因題而異的滲透,從而提煉出來寫作方法要點,進而不動聲色地、潤物無聲地讓孩子們進入習作狀態(tài)。
觀摩過一堂關于心理描寫習作指導的課例,上課伊始,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中獎游戲”,讓學生在“信封里藏著什么?我會是那個幸運兒嗎?誰是那個幸運兒” 三次的猜測環(huán)節(jié)中體驗什么叫做心理活動,緊接著通過學生范文呈現(xiàn)心理活動從簡單到具體的變化,并順勢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不同的心理描寫方法。最后,要求孩子們運用這些心理描寫方法,并依照三個猜測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完成《神秘的禮物》習作。整個習作指導過程中,老師并沒有任何概念化、程式化的名詞解釋,所有的心理體驗,所有的寫作方法都是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去經(jīng)歷去總結的。
4? ?結語
拉西曼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鐵?!痹谥心昙壠鸩阶魑慕虒W中,我逐漸明白了,順應孩子愛玩的天性而指導習作,才能讓孩子們“玩”出好文章來。
言為心聲,孩子們那純真的眼睛,那純凈的心靈裝載著這世間最美好的一切。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用心靈歌唱,用語言舞蹈,用文字記錄下自己成長的每一個足跡。
參考文獻:
[1] 周一貫.切己體察:兒童習作之本[J].小學教學,2015(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