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畢素清
【摘要】目的 本論文系統(tǒng)性研究在針灸推拿過程中再施以合理的康復手段對頸椎病的治愈效果。方法 在作者工作的醫(yī)院展開研究,研究時間為期兩年(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對象數(shù)量100例,平均分到兩組中,50例為一組,試驗組采用論文研究計劃的治療方法(中醫(yī)治療+康復治療),對照組只采用單一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研究兩組患者頸椎部位疼痛狀況和最終的治愈結果。結果 給兩組患者實行不同的治療手段后,結果得出試驗組疼痛狀況有效緩解,治療時間也比對照組縮短。同時,最終的治愈效果相對于對照組高。結論 通過研究分析,針灸推拿治療進程中引入康復治療能提高頸椎病的治愈效果,緩解疼痛情況,這對于臨床治療非常有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針灸推拿;康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4..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地點選擇作者所在的醫(yī)療單位,研究時間為期兩年(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對象數(shù)量100例,平均分到兩組中,50例為一組,試驗組患者性別比例1:1,年齡34~58歲,平均46歲。對照組患者性別比例3:2,年齡30~60歲,平均45歲。所有的患者都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為神經性頸椎病。所有患者存在患病部位疼痛、酸脹、活動受限等病癥,有的患者伴有結節(jié)病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信息不存在醫(yī)學統(tǒng)計意義,能研究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一的中醫(yī)治療方法(針灸推拿)。
試驗組:采用論文研究計劃的治療方法(中醫(yī)治療+康復治療),實際操作:
針灸:患者在針灸之前選擇合適的位置俯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穴位進行消毒清潔,例如大椎、外關、天宗等穴位進行系統(tǒng)局部消毒。進針采用一次性針,扎入穴位后快速捻針,患者出現(xiàn)觸電感后持續(xù)1分鐘時間,針留置時間定為30分鐘,一天治療一次,堅持治療4周。
推拿:相關人員指導患者坐位,肩部和頸部放松操作時間持續(xù)10分鐘,通常情況下都選擇滾桿或者人的掌根來操作。然后,用手指點按患者頸部和雙肩的相關穴位,保持30秒時間,同時反復叩打返回穴位路線。而后,按摩頸椎、肩部等僵硬死板的部位。最后,最后一次給患者放松頸部、肩部肌肉,通過這項操作結束推拿。一天治療一次,堅持治療4周。
1.3 康復治療
給患者頸部做牽引:首先要選擇一個患者能承受的牽引重量,嚴禁進行過分拉伸動作,牽引角度合理安排。每次牽引30分鐘為宜。
矯正患者頸部:患者在相關人員指導下采取俯臥姿勢,醫(yī)生撐起患者頜部,引導患者抬頭并搖頭。最后一步,揉搓患者肩部和上肢,輕點患者頸部的有關穴位。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
通過研究分析治療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同時,疼痛評價分數(shù)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3 討 論
從目前的臨床治療結果中看出,西醫(yī)對神經性的頸椎病還沒有權威性治療方法和特效藥。大多情況下都是對癥下藥治療,例如,鎮(zhèn)痛、頸部肌肉放松等,針對這些病癥來緩解患者痛苦。因此,最后的治療效果不佳,容易復發(fā)。然而,我國的傳統(tǒng)古法中醫(yī)卻對頸椎病有多方面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針灸和推拿為主,在這兩項治療措施下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學者將頸椎病定義為“骨痹”類病癥,一把都是由于患者的氣血不足、內分泌失調,從而造成患者的經絡堵塞、血液循環(huán)過慢。長期勞作強度過大、濕邪。本次論文研究是通過中醫(yī)對患者頸椎和肩部的相關穴位進行針灸、推拿結合后期康復治療,通過這些方法直接作用于患者頸椎不適位置,進而促進患者總脈絡和身體各個組織的經絡保持順暢性,調節(jié)患者氣血代謝功能,最終能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中醫(yī)推拿講述的就是要提高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速度和效率,將患者頸部曲線矯正。針灸、推拿和康復治療配合下,有效緩解痛苦,最終提高治愈效果和水平。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分析,針灸推拿治療進程中引入康復治療能提高頸椎病的治愈效果,緩解疼痛情況,這對于臨床治療非常有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忠毅.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6,37(07):73-74.
[2] 江澤輝.低溫等離子髓核消融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中期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
[3] 李云華.耳穴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隨機對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