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生自由發(fā)展,不是由著他天馬行空,更不是助長他目空一切,而是要引導他守住底線,不驕不躁,同時又不受拘束,解放思想、大膽幻想,這樣才會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過傳忠
作文究竟是寫給誰看的?
作文嘛,當然首先是寫給語文老師看的。那你為什么要寫給他看,他又為什么一定要看呢?作為學生,是為了讓老師由此指導自己學會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從而具備與人交流溝通時表情達意的能力;作為教師,是為了由此傳授相應知識、方法與技巧,通過反復的訓練與操作,使學生具備表情達意的能力,以適應踏上社會以后對文字功底的種種要求。
看來,作文這項活動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表情達意的寫作能力。簡言之,也就是為了學生的“為文”。
一個人的“為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起來、鍛煉出來的。一位好的教師,應當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結合語文教材的學習,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擬定一個大體明確并適用的作文教學計劃。不求馬上寫出像樣的文章,而要比較扎實地掌握有關寫作的知識和技能。譬如,表達的五種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與此相關的主要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嚴格地說,這些文體只是訓練用的,但這是基礎。報刊上只發(fā)表通訊、論文和科學知識專論或小品,那才是社會上實用的體裁),有關寫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主題、題材、結構、風格……當然也缺不了文字、語法、邏輯等項目。所有這些,要求應該是統(tǒng)一的,但方式卻可以是豐富多變的。可以寫片段,可以實地寫生,可以確定收文對象,可以縮寫、改寫……盡可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盡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一般也不至于引起大的爭論,形成共性大于個性的局面。
以上談的是“為文”。但對一個人來說,“文如其人”,每個人的表達都是離不開他的思想、感情、性格、風采、趣味的?!盀槲摹逼鋵嵃凇盀槿恕崩锩?。作文教學在教會學生如何寫作的同時,不管是否意識到,一定會影響到每個學生當今甚至以后的“為人”。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這樣——也會有些老師,或者怕多事,或者避是非,或者不理解,對這些作文不以為然,甚至試圖予以扭轉(zhuǎn)。說到“為人”,尤其是中學生,當然不可能毫無瑕疵、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個性,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這是我們始終應該尊重的。但凡學生身上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都應肯定與鼓勵,并熱情關懷,積極引導到對他們成長發(fā)展有利的方向上去。而對他們的不足與缺陷,則應嚴肅指出,并幫助他們克服、改進。鼓勵學生自由發(fā)展,不是由著他天馬行空,更不是助長他目空一切,而是要引導他守住底線,不驕不躁,同時又不受拘束,解放思想、大膽幻想,這樣才會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成才是要愛護、負責的。
這樣看來,老師閱讀與批改學生的作文,實際上分兩塊。一塊是表情達意的基本功訓練,這方面要嚴密、扎實,強調(diào)格式和規(guī)律,并爭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吸引學生,使他們愉快地掌握“為文”的本領;另一塊則是表情達意的有關內(nèi)容,這方面是人各有貌的,要珍視各個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造與改革求新精神,這就不必設置樊籠,不要多做限制,而要讓學生獲得自由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成員,這是“為人”的一面。其實,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分開談只是為了方便。
回想我自己的中學生活,就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一方面,他(她)們在基本功上對我十分嚴格,一字一句都不輕易放過。另一方面,在表達形式和方法上,尤其是思想情感的擷取和提煉上,則非常寬容厚道。我曾被允許以文學習作充當作文,老師照樣打分;我曾因某些觀點和情緒與老師促膝長談,深受鼓舞。而當我成了語文教師之后,幾十年來,也試著向他們學習,把作文當成溝通師生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學生們跟我交心的紀念冊我過了幾十年還保存著,每每翻及,至今還似乎能觸摸到他們的體溫,這也是作為教師的一種享受吧。
也有人說,作文歸根到底是寫給高考試卷閱卷者看的。只有中了他們的意,你才能得到高分,才能進入心儀的大學。為此,有些老師在“審題”指導上煞費苦心,有的老師甚至把作文可能涉及的觀點和材料悉數(shù)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像科舉考八股文那樣背誦出來……這樣做的效果其實很有限。
作文的關鍵還在于“為文”與“為人”。掌握了“為文”的規(guī)律,具有“為人”的心胸和品格,才會所向無敵。把作文寫給語文老師看,目的或許就在于此吧。
“首先”之后,還有“其次”。作文除了讓老師看,還應該給誰看?這恐怕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想到的。應該考慮,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最希望讓誰了解和接受。是父母?是同學?是親人或并不親、甚至對自己有看法的人?這些對象越明確,你寫起來才會越有針對性,才會越有內(nèi)容。
一生“為人”,總要“為文”(說話也是“為文”,或者叫“為語”),能從中學時代開始,就逐漸明確并掌握人際交流的目的,對自己的人生絕對是有益的。那就早早學起來吧,盡管只是一種訓練,而且是在老師幫助之下,但畢竟是不可少的,這或許就是任何學校都要寫作文的道理之一。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