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蔥屬蔥蒜類蔬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也稱蔥、青蔥、四季蔥等,全國南北地區(qū)都有種植,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以及華北等地區(qū),具有特殊的辛辣氣味,所以也稱香辛類蔬菜。該文主要對冀東地區(qū)大蔥高產栽培過程中的土地準備、壯苗培育、大田準備、精細定植、水肥一體化管理、除草培土、病蟲防治以及適時收獲等技術要點進行介紹,為提升當地大蔥整體產量與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關鍵詞: 大蔥;栽培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
王振山. 冀東地區(qū)大蔥高產配套栽培技術[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19,40(08):72.
大蔥的根為弦線狀須根,主要分布于地下30 cm、橫向15-30 cm的土層內。大蔥喜涼爽的氣候條件,發(fā)芽適溫13-20℃,植株生長適溫20-25℃,低于10℃生長緩慢,高于25℃生長細弱,葉片發(fā)黃,易產生病害,35-40℃時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部分外葉枯萎。水分耐旱力很強,但由于根系弱,需達到70%-80%的土壤濕度,空氣濕度60%-70%時生長有利。對光照的需求偏低,所以適宜密植。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長良好。整個生長過程中以氮肥為主,但生長后期需要較多的磷鉀肥。
大蔥可以秋播,也可以春播。大蔥為二年生植物,但栽培上作為三年生栽培[1]。冀東地區(qū)與3月上中旬播種豌豆,3月中下旬播種育蔥苗,6月初豌豆收獲,6月上中旬除蔥苗進行大蔥移栽,大蔥10月上中旬收獲。
一、栽培技術
1、土地準備
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種植效益,大蔥移栽田前茬栽培豌豆,豌豆收獲后移栽大蔥。育苗地面積為大蔥種植面積的10%-15%,其余85%-90%土地種植豌豆。豌豆常年在3月12日前后播種,播種前結合深翻土地施用三元復合肥30 kg,豌豆開花期每畝施尿素10 kg,生育期結合土壤墑情澆水2-4次,底部豌豆莢見白時適時收獲,常年在6月1號前后。
2、培育大蔥壯苗
大蔥是忌連作的蔬菜,育苗地也忌連作,苗地要選擇前茬非蔥蒜類作物的高坑地。冀東地區(qū)大蔥育苗期長達70天,苗地要畝施1000 kg腐熟糞肥。畦寬連溝1.5 m,做成1.1 m寬的小平畦,四周開好溝系利于排水。品種一般選用剛蔥品種惠和1號、北極星等。每90 g種子需苗床地66.7 m2,這樣育成的苗可移栽1畝大田,一般采用機器播種。冀東地區(qū)常規(guī)播期3月20日左右,播種后要澆水。
播種后出苗前可覆蓋地膜,有利于增溫、保濕及防止雨水造成土壤板結,出苗后及時除去地膜[2]。大蔥種子發(fā)芽的溫度以18℃左右最快,一般5-8天出苗。冀東地區(qū)播種較早,溫度較低,播后8-12天可以出苗。苗期根據地墑情況,再澆3-4次小水,水分不能過多,以免幼苗徒長。整個苗期追肥3-4次,三元素復合肥30 kg分三次使用,為培育壯苗奠定良好基礎。育苗期間,苗床地要及時除草與防治病蟲。壯苗標準:苗高30 cm,假莖粗1 cm,葉色深綠,無病蟲害,養(yǎng)分積累多,苗齡70天左右。
二、大田準備
大蔥適于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長。在前作物收獲后深翻土地25-30 cm,結合翻耕畝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1000 kg。后開溝,溝深30 cm,溝寬20 cm,兩條溝之間的距離80-85 cm。溝內進行耕翻,深度20 cm。每10 m溝底施生物菌肥1 kg,每畝施用保到底藥肥5 kg,要求土壤與肥料混合均勻,溝內土壤松細。這時溝背應高出溝底30 cm以上,以便以后軟化。
三、精細定植
定植時間一般在6月上中旬,最晚不晚于6月20日。定植前大小苗分開,剔除病苗、弱苗、過小苗及明顯彎曲苗,株距每米28-32株,行距0.85 m,畝栽2.3萬株左右。定植時避免蔥苗折斷,定植深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定植時應將葉面與栽植溝成垂直方向排列,利于密植與管理。定植后將蔥株兩邊的松土壓實,隨后澆透水。
四、大田管理
1、肥水一體化管理
定植后鋪設貼片式滴灌帶,進行肥水一體化管理。如天氣不十分干旱,一般不宜再澆水,應加強中耕除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墑,以促進根系生長。定值后第10天和第30天,分別通過滴灌施三元素肥20 kg,從八月中旬開始每10天隨澆水施肥一次,共施高鉀復合肥5次,每次20 kg。正常情況下,滴灌澆水每10畝地滴灌澆水4 h。滴灌施肥時先清水20 min,再滴灌施肥,最后清水滴灌20 min。遇雨時土壤濕度大時施肥要快,施肥時間把握在半個小時以內。遇大雨注意排水,防止蔥溝積水,雨前做好防澇排水準備[3]。
2、除草和培土
大蔥移栽后,每畝200 g菜草通兌水30 kg土表噴霧,進行土壤封閉除草。從8月中旬到10月上旬用培土機培土4次,每15天一次。第一、二次培土時,植株生長緩慢,培土應較淺;第三、四次培土時,植株生長迅速,培土宜較厚。每次培土都不能埋沒蔥心。
五、病蟲防治
大蔥的主要病害是紫斑病、軟腐病等;主要的蟲害是蔥薊馬、潛葉蠅、夜蛾等。紫斑病發(fā)病初期用百菌清500倍或殺毒礬500倍噴霧,7-10天1次,連續(xù)2次;大蔥軟腐病可采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防治;蔥薊馬可采用蚜虱凈2000倍液防治;潛葉蠅可用0.9%阿維菌素1500倍液防治,用藥時間以上午為宜;夜蛾可用25%噻蟲嗪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六、產品收獲
10月中旬可采收,露水干后收獲。在良好栽培條件下,畝生產總量6000-8000 kg。通過大蔥收獲機械起蔥,人工束成小捆。在不受損傷情況下運至加工廠。
參考文獻
[1] 王其鵬,王麗喬,張巍巍,等. 洋蔥EST-SSR標記在大蔥中的通用性及多態(tài)性分析[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8,46(23):45-49.
[2] 朱佩群,孫鳳陽. 大蔥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yè)與技術,2018,38(06):98.
[3] 張勁松. 大蔥栽培后期管理技術[J]. 種業(yè)導刊,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