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英 王蕊欣 崔建蘭
[摘 要]世界酒文化與鑒賞課程作為我校全校公選課,是在原葡萄酒文化與鑒賞課程基礎上重新設計改革而成的。該課程以世界三大釀造酒、三大蒸餾酒為主要對象,從酒品的釀造、飲酒的禮儀風俗等層面進行對比學習。在普及學生對世界酒類飲料全面認知的前提下,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異,找到中國酒文化立身的依據,激發(fā)學生對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國酒文化的興趣。該課程在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也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 酒文化;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一、前言
高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肩負著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守是當前國家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全校公共選修課(以下簡稱“公選課”)是實施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增強中國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值得引起高校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忽視[1]。酒文化作為各國文化的縮影和對外展示的窗口,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包括釀酒技術的發(fā)展、酒具的產生與演化、飲酒的風俗習慣以及地理、歷史、宗教、文學、藝術及養(yǎng)生等領域的泛文化,是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良好題材[2]。
世界酒文化與鑒賞是中北大學一門全校公共選修課。該課程是在原葡萄酒文化與鑒賞課程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學生對中國酒文化的認知現狀及原課程在文化育人方面的欠缺而提出來的。具體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目前高校學生普遍缺乏對酒文化正確的認知。(2)高校學生盲目崇拜外國酒文化,缺少對中國酒及中國酒文化精髓的認知。(2)原來的葡萄酒文化與鑒賞課程以國外酒文化教育理念為指導,缺乏對中國酒及其文化的引導。因此,從課程思政的角度,有必要對該課程進行重新設計[2]。
二、世界酒文化及鑒賞課程的設計思路
(一)酒種選擇
世界各地酒的種類有數萬種之多,由于釀酒原料多種多樣,釀造方法也各有特色,特別是各個國家風土水質的差異,酒的風味特征也各有千秋。但全世界的酒按照生產工藝可分為三大類,即釀造酒、蒸餾酒和配制酒;而世界主流酒種分為三大釀造酒和三大蒸餾酒。世界的三大古酒即釀造酒分別是葡萄酒、啤酒和中國黃酒;世界三大蒸餾酒為中國白酒、白蘭地和威士忌。因此,課程選用這六種酒為主要內容來進行闡述。
(二)突出重點
酒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合體。酒的釀制及品評屬于物質文化層面的內容,而在酒的享用時所體現的價值觀、審美情趣、所形成的禮儀風俗,這些則屬于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名醇佳釀和優(yōu)秀的酒文化傳統(tǒng)。課程重點介紹六大酒種的釀造及其歷史,以及原產國的酒禮儀風俗。在這六大酒類的對比學習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們重點研習中國酒及其文化傳統(tǒng)。
(三)確定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可細分為知識層面、能力層面和課程思政層面。知識層面的課程目標是:了解世界六大酒種的起源、歷史、釀造原料和工藝,了解各酒種的品鑒方法、原產國的文化風俗、酒禮與餐酒搭配。能力層面課程目標是:學生可以辨識不同的酒款,掌握基本的品鑒方法并可以進行餐酒搭配,熟悉就餐、宴請、就坐、敬酒等禮儀,做到學以致用。課程思政層面課程目標是:加強中國酒文化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重各國飲食習慣的意識,深刻領悟中國文化在酒領域的應用與拓展,提升學生的中國文化審美情趣;在提高學生在對世界酒類飲料全面認知的前提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異,找到中國文化立身的依據,提升學生對中國酒文化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對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國酒文化的興趣[3]。
(四)確定課程內容
根據以上的課程目標,設計出課程的主要內容。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們把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按十個主題進行。釀造酒與蒸餾酒進行配對講解教授:中國黃酒對白酒,葡萄酒對白蘭地,啤酒對威士忌。
三、世界酒文化及鑒賞課程改革
(一)改革教學模式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達到較好的教書育人效果。課程的教學方式也進行了諸多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體。在酒的釀造、歷史、文化風俗方面,收集一些精美圖片和視頻短片,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力。尤其是視頻短片的帶入感較強,可直接進入釀酒現場,與釀酒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一些與酒相關的風俗視頻可讓人感受當地人以酒來表達對祖先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中國酒文化對人身心的調節(jié)與滋養(yǎng)。
2.增加品酒實踐環(huán)節(jié)。品酒是最直接的體驗,體驗是最直接的教育。品酒時需要平穩(wěn)心情,專注于酒的色、香、味,一方面可有效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品嘗與品評,對知識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酒甘易釀,味辛難醞。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通過品嘗,可以感受到好酒釀造的精微,尤其進行酒的對比品鑒時可增加學生對醞釀的理解。
(二)改革考核評價方式
以往的公共選修課以命題結課論文為核心考核內容,但該課程以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為導向,課程考核方式更全面。一是除了酒及酒文化的知識考試外,還要考察學生在互動中體驗、感悟中國酒文化魅力的能力;二是以學生對酒及酒文化感悟寫作結課論文,這是該課程重點考核的方面。因此,課程的考核指標除了知識點外,還增加了參與度和論文原創(chuàng)性的考察。
參考文獻
[1]何秀賢,莊小將.酒文化承載的社會功能——和諧社會視角下酒文化建設問題研究之一[J].中國集體經濟文化產業(yè),2011(1):128-129.
[2]馬曉,馬瑩.理工科高校開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意義[J].德育研究,2017(11):52-55.
[3]李明晨.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與考核改革維度探析——以“飲食文化”課程為例[J].課程教學,2017(9):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