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限
鐵鍬挖出的遼代古墓
葉茂臺位于法庫西南45公里的101國道上。這一帶雖然在近現(xiàn)代歷史上并不顯赫,但在1100多年前,卻是如日中天的大遼帝國的中心腹地。據(jù)《遼史·地理志》“渭州”條記載:1000多年前,這里曾是駙馬都尉蕭昌裔所建的渭州,是遼代蕭氏后族的重要聚居地。彼時的這里,城郭相望、道途相連、村鎮(zhèn)密集、市井繁榮,曾經(jīng)出過6位遼國的宰相。
契丹貴族們,將大量南侵掠奪來的人口、工匠,安置在自己的封地里,創(chuàng)造著他們的繁華生活。這些貴族們,活著,享盡奢華;死了,也極盡哀榮,各種生前的珍愛之物,也一并帶入墳墓。
在葉茂臺村的北面,丘陵起伏,山岡連綿,從東至西,轉(zhuǎn)而向南,形成一個曲尺狀的山灣,當?shù)厝朔Q由東至西的山岡為北山,蜿蜒向南的山岡為西山。
1974年4月13日,葉茂臺村村民趙鵬權(quán)和他的父親去西山拉石頭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路邊山坡的地面上露出了一塊青磚,隨意往下挖兩鍬,結(jié)果還有,并且磚上還涂有紅色和白色的顏料,再往下細看還有磚砌的門檐。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處古代墓葬,于是向大隊和公社作了報告,縣里向鐵嶺地區(qū)作了報告。先期趕往古墓現(xiàn)場的鐵嶺地區(qū)群眾藝術(shù)館文物組又上報省文化廳,隨后遼寧省博物館立即派出以徐秉琨、馮永謙、曹汛等組成的考古專家組于5月2日趕往現(xiàn)場。
遼墓驚現(xiàn)千年古酒
考古專家們先清除表土,找出墓葬的壙線,一層一層向下做,一直清理到墓室,進入墓門便是甬道,兩側(cè)耳室放置了大漆盤和白瓷碗、雞冠壺、長頸蓋壺等各種瓷器,還有鎏金銀鞍鞒、繡花障泥、鐵馬鐙等全套鞍馬具及鐵鍬、鐵斧等工具。甬道墻上繪有彩色壁畫。主室后部,橫置一具木制棺床,床上架起巨型浮雕“四神”和火焰紋彩繪大石棺。棺蓋上,置有瓜棱式大型漆盒。棺前放置石供桌,桌上布滿漆缽與碗罐,內(nèi)裝食品桃、李、松子等。棺前的東南墻角處,置木桌一張,上有漆勺、漆碗、玻璃扣邊花式方盤、瑪瑙杯。棺前西南墻角處,置一把棕繩織面的木椅,放置一副完整罕見的木制漆“雙陸棋”,椅前還有銅壺等物……這真是聞所未聞、令人震撼的“地下世界”。
發(fā)掘的第一天就出現(xiàn)了奇跡??脊艑<荫T永謙在主墓室東南角的木桌底下發(fā)現(xiàn)兩件白瓷注壺,其中一件里面居然發(fā)出清脆的液體聲。由于年代太久,白瓷壺口的軟木塞已經(jīng)腐朽,專家們馬上意識到,必須立即密封壺口。那么,這液體到底是什么?瓷壺中的液體很快被送去化驗,結(jié)果出來了,清楚地標明液體中含有微量乙醇,這無疑證明,壺中的液體就是酒。
在法庫的遼墓中出土千年古酒,是遼代考古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我國考古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精美的“棺床小帳”
在隨后的挖掘中,奇跡不斷出現(xiàn)。專家們發(fā)現(xiàn)在主墓室里有一張石供桌,上面擺著精美的瓷器和貢品。讓考古專家驚奇的是,在石貢桌的后面,并沒有看到棺槨,而是一座精美別致的小帳式木建筑。小帳式木建筑用柏木制作,通體刷茶褐色漆,前面有門窗,屋頂有壓脊獸,下面有磚砌的底座和木質(zhì)護欄。護欄上有彩繪精美的圖案,大部分構(gòu)件保存完好,房屋式樣屬于古代祠堂、宅第一類的民間建筑。墓中設(shè)帳是古代皇親國戚才能享受的特權(quán)??梢姡@座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很可能與皇室有關(guān)。更珍貴的是,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質(zhì)棺房。那么“棺床小帳”為何千年不朽?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葉茂臺西山、北山地勢較高,氣候干燥,千年來未遇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而且“棺床小帳”采用的是極耐腐朽的柏木。選用柏木制作葬具,是遼國契丹人的習俗。
當棺床小帳被打開,里面露出一個雕刻精美的石棺,石棺長225厘米,寬124厘米。除了棺底外,通體雕刻華美的圖案。棺蓋中間雕刻著卷草紋,卷草紋相互纏繞,宛如一株枝繁葉茂、繁衍不息的大樹覆蓋整個棺蓋。棺蓋的四角各雕刻一只俯臥的雄獅,石棺的四壁分別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祥瑞神獸,更加顯示出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和神秘。
艱難的考證
隨著石棺的打開,尸骨的鑒定結(jié)果表明墓主人是一位五六十歲的婦女,她頸部佩戴水晶、琥珀項串,胸前安放瑪瑙管金絲球飾,雙手握瓜棱水晶球,腰部佩戴水晶珠。墓主人身穿十余件華麗的絲綢服裝,棉袍外圍著鎏金鑲琥珀寶塔鸞鳳紋銀捍腰,覆蓋身上的緙絲尸衾,緙絲紋飾是火龍、山水、海怪等圖案。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龍鳳圖案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享用。
這座墓室的奢華,隨葬品的豐富和精美,實屬國內(nèi)外罕見。如雕花敷彩石棺、棺床小帳、緙絲織海水金龍袷被、鎏金銀捍腰、袍服飾、各種精美的瓷器、雙陸棋、大型瓜棱式漆奩盒、海獸葡萄銅鏡、骨牙刷柄及鐵制器具等,都是珍貴文物;有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國之珍寶,如白釉盤口注壺封存的千年白酒;瓷器漆器中有“官”字款識,青釉碗盤中盛著的松塔和桃李余核、裝裱絹軸畫等,足以說明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其中發(fā)現(xiàn)的雞腿瓶、雞冠壺等瓷器都是中國遼代最具特色的瓷器。據(jù)此,初步結(jié)論終于在謹慎而又艱辛的清理中形成:這是一座遼代中期契丹女貴族的墓葬,下葬的年代應為遼代中期,最晚不會超過遼國圣宗皇帝耶律隆緒時期。從出土的棺床小帳、云龍紋緙絲尸衾來看,她很可能與遼國皇室有關(guān)。然而,她究竟是怎樣一位契丹女人,為什么被安葬在這里,對于這些問題,在當時的條件下,考古專家還不能做出確切的結(jié)論,遺憾的是,墓中既沒有發(fā)現(xiàn)墓志,又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能證實墓主人身份的文字。
破解墓主身份之謎
時間匆匆流逝,在其后的數(shù)年里,考古工作者在葉茂臺地區(qū)相繼發(fā)現(xiàn)了10多座遼代墓葬,特別是1976年春季發(fā)現(xiàn)的遼代宰相蕭義墓,出土了一方墓志,墓志通篇1777個字,詳細地記錄了墓主人北府宰相蕭義的身份、家世等情況,它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橫亙在考古學家心中的混沌之鎖,揭開了葉茂臺7號遼墓的歷史之謎。志文記載:蕭義“葬于遼川之右、圣跡山陽,祔先塋也”。顯而易見,葉茂臺村的西山、北山,遼國契丹人稱之為“圣跡山”,是蕭氏家族的祖塋地。
遼國的統(tǒng)治者主要由兩大氏族組成,皇帝耶律氏,皇后多為蕭氏。耶律氏和蕭氏世代通婚,成為遼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蕭義墓志的出土讓考古專家推測,葉茂臺7號墓里神秘的契丹女人可能是遼國皇室的公主,她嫁給了蕭氏成員,死后安葬在蕭氏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