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藝 陳明 李憲臻
摘要:文章以生物工程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生物化學為例,探索并構建了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質量評價體系,聚焦“評學”,建立持續(xù)改進的質量文化,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產出導向;課程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1-0333-02
2016年6月2日,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xié)議《華盛頓協(xié)議》的正式會員。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大背景下,根據(jù)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要求,各專業(yè)需深化課堂改革,健全評價機制,建立持續(xù)改進的質量文化,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是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內涵,圍繞這一中心思想進行教育改革和研究也成為我國高校工科類專業(yè)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產出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工程教育認證的重要理念和指導思想,它是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水平及其達成度來組織和開展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取得的學習成果,即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后,能夠將課程所學運用于實踐,并達到一定的標準。因此,在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和評價上,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課堂聽課、教學檢查、學生評教等方式進行,而是要聚焦課程目標的達成及對相應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支撐。建立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質量評價機制,并切實有效地貫徹執(zhí)行,是教學質量保障的核心,也符合工程教育認證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本文以生物化學課程為例,構建了生物工程專業(yè)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張在此基礎上完成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并以評價結果為導向,對教學過程進行持續(xù)改進。
一、課程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根據(jù)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和要求,課程質量評價應強調學生主體地位,聚焦學生的學習成果,客觀判定與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相關聯(lián)的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實現(xiàn)由教向學的轉變,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提供改進教學的路徑。
(一)聚焦學生學習成果,建立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質量評價標準
OBE理念重在學生技能的獲得,強調對學習成果的實現(xiàn)性評價。每個專業(y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要求,具體體現(xiàn)在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中,即學生在畢業(yè)時要獲得的能力。因此,對于課程質量評價標準的建立,首先要確立與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相對應的課程目標,其次需明確課程目標考核的標準,并以此作為教學過程實施和學習成果評價的依據(jù)。
(二)根據(jù)課程評價標準,合理設計課程評價的內容并明確考核標準
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可作為畢業(yè)要求達成情況的計算依據(jù)。因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以課程目標為指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應能夠滿足課程目標的達成。課程的考核內容應與教學內容相匹配,考核方式能覆蓋全體學生,并有利于判斷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
學生綜合能力的獲得貫穿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而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通過考核給予學生評價。因此,課程的考核方式應多元化。根據(jù)不同課程性質或課程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小作業(yè)、小測驗、調查報告等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使成績構成多元化,增強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這樣可以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指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以便保障課程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選擇合理的方式對課程進行評價,形成完整的課程質量評價記錄
課程質量評價最終服務的是課程的持續(xù)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課程質量評價針對課程目標進行,分析學生整體和個體對每個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整體評價有助于發(fā)現(xiàn)授課過程的短板,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個體評價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精準幫扶。課程質量評價的形式可多樣化,根據(jù)課程性質不同教師可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或二者相結合。
二、生物化學課程質量評價實施及持續(xù)改進
在本校生物工程專業(yè)的畢業(yè)要求中,本門課程主要支撐了3個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相對應地設定了4個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考核內容及考核方式的設計全都圍繞著課程目標進行。具體內容及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表1 《生物化學》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的對應關系
課程目標 教學內容 考核方式
課程目標1:正確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理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術語,了解組成生命體的各種物質的化學本質及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激素等物質的定義、化學本質及分類;物質代謝以及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概念和術語 作業(yè)、隨堂測驗、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2:牢固掌握糖類、脂類、核酸和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及主要理化性質;掌握酶蛋白的結構特點和催化特性以及酶促反應動力學基本理論;理解并掌握生物大分子分離、分析、鑒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結構和理化性質;酶的結構與功能、酶促反應動力學;維生素和激素的作用方式;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物質分離、分析和檢測方法 作業(yè)、隨堂測驗、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3:理解并掌握新陳代謝和生物氧化的基本理論,著重掌握大分子物質的代謝途徑、代謝途徑的調控以及物質代謝的相互關聯(lián);能夠計算在物質代謝過程中涉及的能量變化;理解并掌握物質代謝途徑及其調控在發(fā)酵工程中的應用。 新陳代謝與生物氧化;糖類代謝;脂類代謝;核酸降解與核苷酸代謝;蛋白質降解與氨基酸代謝 作業(yè)、隨堂測驗、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4:理解遺傳信息傳遞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核酸及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基本法則和基本過程。 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遺傳密碼的性質和功能;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作業(yè)、隨堂測驗、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的計算公式如下:
以生物工程專業(yè)某年級中一個班的考核結果為例,進行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結果表明,4個課程目標的達成評價均值分別為0.838、0.742、0.657、0.731,都在0.65以上,表明本課程目標達成。四個課程目標的評價值存在一定差異,其中目標3的評價值最低,為0.657,表明學生對物質代謝途徑及其調控、應用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稍差,是本次課程評價結果的短板,在以后的授課中將進行重點改進。課程目標3所涵蓋的知識內容繁雜,涉及多種代謝途徑,是本課程教學的難點。學生不能僅僅依靠機械記憶,而是需要理解物質代謝的規(guī)律及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代謝網(wǎng)絡的概念。在今后的課程講授中,針對此目標涉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平衡理論講授和例題講解的時間,尤其是涉及計算、公式推導、代謝途徑等內容,在PPT演示的基礎上,要用板書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輔助例題講解,使學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記憶。此外,教師還應加大習題的練習量,幫助學生在應用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課程質量評價一般以常規(guī)的課堂聽課為主,僅關注教師的表現(xiàn)而忽略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課程質量評價的核心,聚焦“評學”,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合理評估。此外,區(qū)別于以分數(shù)段進行評價的傳統(tǒng)標準,按照課程目標對考核結果進行分項評價,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短板,并可依此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進,從而提升課程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建立面向產出的課程質量評價機制,有助于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實用型工程人才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紅坊,朱正偉,李茂國.工程教育認證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及其對我國工程教育的啟示—2016年工程教育認證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7,(01):88-95.
[2]馬親民,王曉春.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體系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251-253.
[3]孫桓五,張琤.基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理念的地方高校工科專業(yè)建設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39-42+53.
[4]Harden R.M. Developments in outcome-based education[J]. Medical Teacher,2002,24(2):117-120.
[5]李志義.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之二:我們應該防止和摒棄什么[J].中國大學教學,2017,(01):8-14.
[6]姜宇,姜松.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6):105-109.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basic course in Biochemistr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o buil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outcomes. The system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quality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BE; course quality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