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其生,麥振達,陳輝煌,聶劍飛,宋秀豹
(1.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康復科,廣州 510630;2.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3.廣東肇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是一種因肱二頭肌長頭腱于結節(jié)間溝部位受損而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性炎癥,臨床癥狀以患肩疼痛為主,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肩關節(jié)功能[1]。放射式?jīng)_擊波是既往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處疼痛,恢復患肢運動功能[2]。肌骨超聲介入治療近幾年在運動系統(tǒng)疾病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效果確切,且價格低廉,深得患者青睞。兩者聯(lián)合應用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治療中,或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鑒于目前國內(nèi)尚未見肌骨超聲介入聯(lián)合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的相關報道,本文以此為課題展開研究,并對比了聯(lián)合治療與單純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的效果差異,探討臨床治療該病的有效療法,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康復科和骨科2018 年5 月到2019 年5 月收治的98 例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9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1 例;年齡范圍21~67 歲,年齡(38.9 ±6.7)歲;病程范圍22~63 d,病程(35.3 ±6.8)d;受傷部位中,左側22 例,右側23 例,雙側4 例。觀察組:男27例,女22 例;年齡范圍21~65 歲,年齡(39.1 ±6.6)歲;病程范圍22~62 d,病程(35.4 ±6.7)d;受傷部位中,左側23 例,右側22 例,雙側4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均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經(jīng)臨床癥狀、X 線檢查、MRI 檢查、Speed 試驗、Yergason 試驗等證實,滿足臨床診斷規(guī)定;③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①近3 個月內(nèi)接受過其他治療;②患處局部皮膚感染、潰瘍;③對研究藥物過敏;④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⑤嚴重臟器疾??;⑥妊娠與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行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與肌骨超聲介入聯(lián)合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
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應用EMS 沖擊波治療儀(Swiss DolorClast Smart,瑞士),選擇激痛點治療模式?;颊呷⊙雠P位或坐位,顯露患肩,輕微外旋患肢,局部涂耦合劑;于激痛點與肱二頭肌長頭結節(jié)處定位,進行定點或移動治療;治療壓力2.0~3.0 Bar,頻率8~10 Hz,沖擊次數(shù)2 000 次,手柄壓力由中度到重度。每周1 次,治療4 次。
肌骨超聲介入治療: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西門子,AcusonSequoia 512),探頭頻率7~13 MHz。患者取仰臥位,顯露患肩關節(jié),取肱二頭肌長頭腱探查體位,超聲檢查肩袖各肌腱,重點掃查結節(jié)間溝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與腱鞘,測量橫徑與腱鞘積液的最大寬度。常規(guī)消毒進針部位,采取長軸進針法,運用21G PTC 穿刺針進針(穿刺時避開主要血管),準確抵達低回聲積液處,回抽積液(盡量抽空),向肱二頭肌長頭腱鞘推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Schering-Plough Labo N.V.(比利時) 生產(chǎn)]0.5 mL+注射用水2 mL,超聲導入利多卡因(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0.5 mL;拔針,按壓止血,局部紗布包扎,觀察30 min 后離開;注射處24 h 內(nèi)保持干燥,預防感染。
本研究方案經(jīng)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屬知情同意書。
1.4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于治療前及每次治療后對患肩疼痛程度進行評估,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采取十分制評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強烈[3]。(2)肩關節(jié)功能:于治療前及每次治療后進行評定,運用Constant-Murley 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法(CMS),評價項目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關節(jié)功能度與肌力,采取百分制評分,得分越高提示肩關節(jié)功能越好[4]。(3)肩關節(jié)活動度:于治療前及每次治療后對患側的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ROM)進行測定,運用美國microFET2 便攜式肌力測試儀,主要測量肩關節(jié)前屈和外展的角度(正常情況下應>150°)[5]。(4)臨床療效:于療程結束后進行綜合評定,結果分為①治愈:疼痛消失,無不適,關節(jié)活動功能正常;②顯效:疼痛基本消失,關節(jié)活動功能明顯改善;③有效:疼痛減輕,關節(jié)活動功能有所改善;④無效:疼痛、關節(jié)活動功能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6]。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0.0 分析研究資料。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不同時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LSD-t 檢驗+時間兩兩比較差值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VAS 評分均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P <0.05),組間和時點間存在交互效應;兩組治療前的VAS 評分對比,P >0.05;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同時點的評分,P <0.05;兩組治療后各時點的VAS 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P >0.05。見表1。
2.2 肩關節(jié)功能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CMS 評分均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P <0.05),組間和時點間存在交互效應;兩組治療前的CMS 評分對比,P >0.05;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的CM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同時點的評分,P <0.05;對照組治療后第2~4次的CMS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 >0.05,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的CMS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 >0.05。見表2。
表1 兩組的VAS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的VAS 評分對比(,分)
注:VAS 為視覺模擬評分法;整體分析為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資料球型性校正采用HF 系數(shù)法,組間比較,F(xiàn)=34.974,P <0.001;時間比較,F(xiàn)=21.085,P <0.001;組間×時點比較,F(xiàn)=45.617,P <0.001。時間精細比較為差值t 檢驗,與組內(nèi)治療前比較,aP <0.05。組間精細比較為LSD-t 檢驗,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P <0.05
表2 兩組的CMS 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的CMS 評分對比(,分)
注:CMS 為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法;整體分析為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資料球型性校正采用HF 系數(shù)法,組間比較,F(xiàn)=50.117,P <0.001;時間比較,F(xiàn)=45.864,P <0.001;組間×時點比較,F(xiàn)=62.503,P <0.001。時間精細比較為差值t 檢驗,與組內(nèi)治療前比較,aP <0.05。組間精細比較為LSD-t 檢驗,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P <0.05
2.3 肩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ROM 評分均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P <0.05),組間和時點間存在交互效應;兩組治療前的ROM 評分對比,P >0.05;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的ROM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同時點的評分,P <0.05;兩組治療后各時點的ROM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ROM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的ROM 評分對比(,分)
注:ROM 為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ROM);整體分析為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資料球型性校正采用HF 系數(shù)法,組間比較,F(xiàn)=39.043,P <0.001;時間比較,F(xiàn)=60.254,P <0.001;組間×時點比較,F(xiàn)=53.715,P <0.001。時間精細比較為差值t 檢驗,與組內(nèi)治療前比較,aP <0.05。組間精細比較為LSD-t 檢驗,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P <0.05
2.4 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以運動員居多,發(fā)病和運動項目特征有關,常見如摔跤、柔道、排球、網(wǎng)球等;非運動員以40 歲以上的中年人居多,發(fā)病和外傷、勞損、受涼有關,常見如肌腱長時間摩擦形成腱鞘內(nèi)的慢性炎癥等[7-8]。
放射式?jīng)_擊波的作用機制是在介質(zhì)中傳播機械波,運用空化作用等原理消除局部炎癥,繼而促使生理性修復[9]。于患處進行體外沖擊波,可使體外沖擊波的能量在肌肉、肌腱等組織中來回穿梭,并形成能量差,引發(fā)機械沖擊,以此促進沖擊部位的局部循環(huán),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環(huán)境,使黏連組織得以松解[10-11]。對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而言,該療法還可改善膠原紊亂,促使腱病修復[12]。
腱鞘內(nèi)積液是造成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主因,所以抽出腱鞘內(nèi)積液是對緩解患肩疼痛具有顯著效果[13]。肌骨超聲介入治療可在超聲引導下可視化抽出腱鞘內(nèi)積液,可減少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減輕局部水腫癥狀;積液抽出后注入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起到良好的抗炎功效;利多卡因?qū)儆诼樽硭幬?,采取超聲導入方式,機體吸收后可起到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因此該療法能有效清除炎癥、緩解疼痛,具有穿刺簡單、直視操作安全有效等優(yōu)勢[14-15]。劉曉娜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肌骨超聲介入治療可快速緩解疼痛,改善肩關節(jié)活動度。
本研究對比單純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對照組)與肌骨超聲介入聯(lián)合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觀察組)的效果差異,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的VAS、CMS、ROM 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點的評分,且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緩解程度以及肩關節(jié)功能與活動度的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積液抽出后可有效清除腱鞘內(nèi)的炎性因子水平,繼而減輕炎性反應;超聲引導下進行沖擊波治療,可實現(xiàn)準確定位,超聲導入利多卡因能確保藥物直達病所;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與利多卡因注射液具有消炎、鎮(zhèn)痛效果,可有效減輕炎性反應,緩解疼痛[17-18]。
綜上所述,肌骨超聲介入聯(lián)合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效果理想,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增強肩關節(jié)功能,改善肩關節(jié)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