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虎 李乃穩(wěn) 孫海龍 李廣輝
(1.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四川成都 610065;2. 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qū)河流開發(fā)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5;3. 四川沃爾宜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5)
在大風等不利天氣條件作用下,土壤表面的顆粒物進入大氣環(huán)境中,對環(huán)境空氣和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響[1]。因此,控制土壤揚塵排放對提升城市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實踐中,主要采取設(shè)置外圍擋風墻[2]、防風抑塵網(wǎng)[3]等措施,以降低風速,減少湍流,從而達到抑塵的目的,這種方法雖然能夠長期抑塵,但材料成本較高。有研究表明,植被覆蓋對土壤遭受風力侵蝕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4],植物生長會使土壤揚塵排放潛能快速降低[5-6],但是,由于植物生長具有周期性,在植物種子萌發(fā)期不能有效抑制土壤揚塵的排放。許玥、熊峰等人研究結(jié)果表明,覆膜最佳效果可提高抑塵效率達99%以上[7]。覆膜由于長時間暴露在環(huán)境中,容易老化分解,不能達到長效抑塵的目的[8]。本研究使用的覆蓋可降解薄膜可以在初期實現(xiàn)抑塵,后期通過植物的萌發(fā)覆蓋進行抑塵,從而達到長效抑塵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針對土壤揚塵,探討不同薄膜開孔率與植物作用對土壤揚塵排放的影響,確定最優(yōu)覆膜開孔參數(shù)和植被覆蓋度,以期為土壤揚塵排放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彭州市地處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的盆地北部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高溫期與多雨期同季。災(zāi)害性天氣主要表現(xiàn)為干旱、暴雨、秋綿雨、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受緯度和地形地勢影響,彭州市境內(nèi)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日照逐漸遞減,無霜期逐漸縮短,降水量逐漸增多,平壩、丘陵、低山區(qū)、高山區(qū)的氣候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5.9 ℃,最熱的7 月平均氣溫為25.1 ℃,最冷的1 月平均氣溫為5.3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67 mm,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 月份,夏季降水的強度大,秋季綿雨多。歷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131.0 h。
本研究采用的覆膜為通過市場購置的可降解淀粉接枝薄膜。該覆膜既具有傳統(tǒng)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達到使用壽命之后,通過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的作用,在自然環(huán)境中分裂降解,最終以還原形式重新進入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植物種子選用的是高羊茅,是四川省常見的禾本科植物,其適應(yīng)性強,抗逆性突出,耐踐踏和抗病力強,且夏季不休眠,是適宜廣泛推廣和使用的草種。
根據(jù)彭州市天氣特點,試驗時間選擇在2018 年9 月到12 月進行,采用附近農(nóng)田邊裸露土壤進行人工模擬試驗。將土壤過2 cm 篩后混合均勻,在平地上鋪設(shè)成20 cm 厚度的土壤層,控制容重在1.3 g/cm3左右,含水量在15%左右,每個試驗小區(qū)面積為20 m2。
設(shè)置了覆蓋膜不同開孔率的試驗(開孔率分別為15%,30%,45%,60%,75%,開孔為圓形,孔徑為1 cm)。每個試驗3 個重復,另設(shè)置無覆蓋播種、無覆蓋無播種對照組、完全覆蓋(未播種)對照組。種子用量為15 g/m2(表1)。各土壤場地與該季節(jié)常見風向垂直排列,間隔5 m,為了避免相互間的干擾,各試驗小區(qū)間用高4 m 的隔板分隔。
表1 試驗分組
采用Dusttrak 設(shè)備測試揚塵排放的PM10和PM2.5濃度,同時測試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參數(shù)以及進行視頻監(jiān)控。每個試驗小區(qū)布置4 個測試點,數(shù)據(jù)采用平均值。本研究的評估時間為3 個月,試驗期間平均風速為2~4 m/s。
植被覆蓋度測試利用數(shù)碼相機作為傳感器捕捉光通過植被層的情況,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軟件進行處理,據(jù)此計算植被的覆蓋度。此方法經(jīng)濟適用,測量效率較高,測量精度較好。
覆膜4 h 后,植物種子沒有萌發(fā),此時僅由覆膜開孔率影響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見圖1。由圖1可知,由于第1 組開孔率為0,與外界空氣沒有接觸,故PM2.5,PM10排放濃度最低,其值分別為6,31 μg/(m3·h)。第7 與第8 組完全開放,故此時PM2.5和PM10濃度均較高。PM2.5,PM10排放濃度最高出現(xiàn)在第8 組,其值分別為125,722 μg/(m3·h)。
圖1 覆膜4 h 后各組的PM10,PM2.5 濃度
由圖1 可知,PM2.5和PM10的濃度隨著覆蓋膜開孔率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于此時植被覆蓋率為0,開孔率越大,與空氣接觸越充分,PM2.5和PM10的濃度也越高。PM2.5排放濃度的增長速率維持在一個平緩的狀態(tài),說明此時開孔率對PM2.5排放的影響作用較小。相比之下,PM10排放濃度的增長速率在開孔率為0%到100%之間變化較大,開孔率對PM10的排放濃度影響效果較大。通過對比第7 組和第8 組的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不覆蓋膜時,是否播種對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影響很小。通過對比可知,在植被覆蓋度為0 時,覆膜開孔率與PM2.5和PM10的濃度呈正相關(guān)。
由于覆膜前期開孔率的不同,所以覆膜1 個月后的植被覆蓋度也有所不同,見表2。開孔率較大的組,其植被覆蓋率也較高。
表2 覆膜1 個月后各組的植被覆蓋度
覆膜1 個月后各組的PM10,PM2.5濃度見圖2。由圖2 可知,在覆膜和植被覆蓋共同作用條件下,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較覆蓋4 h 植被覆蓋度為0 時,有了明顯下降,較之前分別平均下降了69.2%,89.3%,這說明覆膜與植被覆蓋聯(lián)合作用比單純覆膜更有利于降低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由圖2 可知,在覆膜和植被覆蓋共同作用下,PM2.5和PM10濃度最高值都出現(xiàn)在第7 組,分別為47μg/(m3·h)和227μg/(m3·h),說明此時仍然是開孔率對PM2.5和PM10的濃度影響較大。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在第1 組到第6 組的增長比較穩(wěn)定,此時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的增長速率較覆膜4 h 有了明顯的下降。從第6 組到第7 組時,有了一個明顯的增加,PM2.5的排放濃度增長值為11 μg/(m3·h),PM10的排放濃度增長值為101 μg/(m3·h),這說明覆膜對降低PM2.5和PM10濃度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圖2 覆膜1 個月后各組的PM10,PM2.5 濃度
覆膜3 個月后,可降解淀粉接枝薄膜降解,功能喪失,此時只有植被覆蓋度對抑制PM2.5和PM10的排放濃度起作用。前期開孔率較大的組,其植被覆蓋率也越高,見表3。
表3 覆膜3 個月后各組的植被覆蓋度
覆膜3 個月后各組的PM10,PM2.5濃度見圖3。由圖3 可知,覆膜3 個月后,由于第1 組開孔率為0,故其植被覆蓋率為0,所以PM2.5,PM10的排放濃度最高出現(xiàn)在第1 組,其值分別為108,648 μg/(m3·h)。由于第7 組前期開孔率最大,故其植被覆蓋率也最高,所以PM2.5,PM10的排放濃度最低出現(xiàn)在第7 組,其值分別為22,97 μg/(m3·h)。
圖3 覆膜3 個月后各組的PM10,PM2.5 濃度
由圖3 可知,隨著前期覆膜開孔率的增加,植被覆蓋率也隨之增加,PM2.5和PM10的濃度隨之減小。前期的開孔率在0~45%變化時,PM2.5和PM10的下降速率較快,前期的開孔率在45%~100%時,PM2.5和PM10的下降速率較緩慢。僅有植被覆蓋作用條件下,PM2.5和PM10濃度較之前在覆膜和植被覆蓋同時作用下時,有了明顯的上升,PM2.5濃度較之前平均上升了147.1%,PM10濃度較之前相比平均上升了142.3%,說明覆膜與植物聯(lián)合較單純植物作用效果更好。
不同時期PM2.5和PM10濃度對比見圖4。由圖4可知,當開孔率處于45%~75%時,此時PM2.5和PM10的濃度在覆膜1 個月和3 個月時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濃度水平。對比CK 組(第8 組)可知,當開孔率處于45%~75%時,在覆膜1 個月時,PM2.5濃度較CK 組平均下降了75.9%,PM10濃度較CK 組平均下降了83.7 %。在覆膜3 個月時,PM2.5濃度較CK 組平均下降了70.4%,PM10濃度較CK 組平均下降了81.8%,說明45%~75%的開孔率對揚塵濃度下降效果顯著。在覆膜1 個月時,開孔率為45%時抑塵效果最好,此時與CK 組相比,PM2.5濃度平均下降81.9%,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85.8%。在覆膜3 個月時,開孔率75%時抑塵效果最好,與CK 組相比,PM2.5濃度平均下降了78.3 %,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85.1%。但在45%開孔率、覆膜3 個月時,與CK 組相比,PM2.5和PM10的平均濃度僅下降60.8%和76.8%。在75%開孔率、覆膜1 個月時,PM2.5和PM10的平均濃度僅下降了70.4%和81.7%。這說明了開孔率主要影響前期的土壤揚塵抑制效果,植被覆蓋度主要影響后期的抑塵效果。開孔率為60%時,此時抑塵平均效果最好,在覆膜1 個月時,PM2.5和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75.3%和83.9%,在覆膜3 個月時,PM2.5和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72.2%和83.5%。在覆膜1 個月和3 個月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故60%為最為優(yōu)化的開孔率。
圖4 不同時期各組的PM2.5 和PM10 濃度對比
本研究以城市土壤揚塵為研究對象,通過現(xiàn)場試驗、實地監(jiān)測等方法對揚塵特征進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相應(yīng)的策略與方法,主要研究結(jié)論如下:
(1)覆膜與植被覆蓋聯(lián)合作用比單純覆膜更有利于降低PM2.5和PM10的濃度。在覆膜和植被覆蓋共同作用條件下,PM2.5和PM10濃度較僅由開孔率作用時有了明顯下降,PM2.5濃度較之前平均下降了69.2%,PM10濃度較之前平均下降了89.3%。
(2)開孔率主要影響前期的土壤揚塵抑制效果,植被覆蓋度主要影響后期的抑塵效果。在覆膜1 個月時,開孔率較小的組(植被覆蓋度較?。┮謮m效果較好。在覆膜3 個月時,淀粉膜降解,前期開孔率大的組(植被覆蓋度大)抑塵效果好。
(3)開孔率為60%時,整體抑塵平均效果最好。覆膜1 個月時,PM2.5和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75.3%和83.9%;覆膜3 個月時,PM2.5和PM10濃度平均下降了72.2%和83.5%。其在覆膜1 個月和3 個月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