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文,林志堅,陸志偉,林小雷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麻醉科,福建漳州363000;2.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普外科,福建漳州363000
腹腔鏡手術應激反應明顯,而老年患者合并癥多,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麻醉方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局部麻醉在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日趨增多[1]。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作為專家共識推薦鎮(zhèn)痛麻醉模式[2],應用于很多中低位的腹腔鏡手術,可以對腹部進行有效鎮(zhèn)痛[3]。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引進“SNerve 型”超聲儀,具有較強的針顯像技術,進行超聲引導下TAPB,能夠清晰地顯示腹橫肌平面的組織結構,實時觀察穿刺針的徑路,準確定位進行麻醉,且超聲穿刺微創(chuàng),減少組織損傷,降低穿刺風險,在TAPB 中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采用“S-Nerve型”超聲引導下TAPB,探討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擇期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40 例。所有患者均無心腦血管疾病,ASA I~II級,年齡65~80 歲,排除肥胖、合并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長期使用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本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SonoSite S-Nerve型,USA”超聲儀(美國索諾聲有限公司生產(chǎn))。高頻線陣探頭,頻率6~13 MHz,根據(jù)患者腹壁的厚度調節(jié)深度,調節(jié)焦距和增益,顯示最佳成像能力。
所有患者入手術室后,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常規(guī)誘導后行氣管插管。對照組患者進行全憑靜脈麻醉。觀察組患者全麻誘導后,使用“S-Nerve型”超聲儀,行超聲引導下雙側TAPB?;颊呷⊙雠P位,超聲探頭垂直位于前腹壁臍水平腋前線,超聲從上到下依次顯示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膜和蠕動的腸管,使用20 G 靜脈穿刺針,采用平面內穿刺技術,回抽后無血無氣將藥注入腹內斜肌與腹橫肌之間,注藥后顯示為筋膜之間的液性包塊。每側分別給予0.5 μg/kg 右美托咪定2 mL 與0.2%羅哌卡因1 mg/kg的混合液阻滯麻醉。TAPB 后15 min行手術切皮。術中給予靜脈持續(xù)輸注丙泊酚4~7 mg?kg-1?h-1,瑞芬太尼0.05~0.15 μg?kg-1?min-1,順苯磺酸阿曲庫銨2 μg·kg-1?min-1,維持BIS 值在45~60,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不低于術前20%。手術結束前30 min 停止輸注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手術結束前15 min 停止輸注瑞芬太尼,追加舒芬太尼0.2 μg/kg。具體操作見圖1。
圖1 超聲引導下TAPB操作圖Fig.1 Photographs taken in TAPB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記錄觀察組患者超聲引導穿刺成功率。記錄術前(T0)、切皮(T1)、手術30 min(T2)和氣管拔管即刻(T3)的MAP、HR和皮質醇(Cor)。測評術后2、6、12、24 h患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測評術前1 d、術后1 d、3 d 的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5],MMSE評分比術前低2分及以上者判定為認知功能障礙。
采用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手術時間中術中出血量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s,n=20)Tab.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2 groups(Mean±SD,n=20)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s,n=20)Tab.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2 groups(Mean±SD,n=20)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年齡/歲72.1±4.3 71.5±4.0體質量/kg 60.9±5.5 60.6±6.4手術時間/min 114±13 116±12術中出血量/mL 56±14 56±21
觀察組超聲引導下穿刺一次成功20 例,成功率為100%,無出血、血腫、腸穿孔。
T1、T2和T3時點,觀察組患者的MAP、HR 和Co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觀察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3)。
術后2、6、12 h,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VAS評分無顯著差異。見表4。
術前1 d 和術后3 d,觀察組患者MMSE 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而術后1 d,觀察組患者MMSE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1 d,觀察組有3 人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對照組有9 人,觀察組發(fā)生率1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5%(P<0.05),而術后3 d,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均為5%,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5。
表2 術中不同時間點MAP、HR和Cor比較(±s,n=20)Tab.2 Comparison of MAP,HR and Cor during operation(Mean±SD,n=20)
表2 術中不同時間點MAP、HR和Cor比較(±s,n=20)Tab.2 Comparison of MAP,HR and Cor during operation(Mean±SD,n=20)
*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指標MAP/mmHg HR/bpm Cor/ng?mL-1 MAP/mmHg HR/bpm Cor/ng?mL-1 T0 102.9±4.2 75.7±6.2 165.85±41.81 100.8±3.6 73.4±5.3 167.4±42.21 T1 98.6±10.5*62.5±5.3*193.65±51.15*110.1±9.1 78.1±5.0 232.1±27.46 T2 91.1±11.2*56.9±6.1*244.15±28.74*103.0±12.4 70.9±3.6 322.55±30.01 T3 96.3±10.8*65.0±5.5*279.30±31.58*111.2±9.2 73.5±4.0 355.0±22.08
表3 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較(±s,n=20)Tab.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dosages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during operation(Mean±SD,n=20)
表3 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較(±s,n=20)Tab.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dosages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during operation(Mean±SD,n=20)
*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丙泊酚用量/mg·kg-1·min-1 5.0±0.4*6.4±0.8瑞芬太尼用量/μg·kg-1·min-1 3.9±0.5*6.3±0.5
腹橫肌平面是存在于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之間的一層筋膜層,而T7至L1的脊神經(jīng)離開椎間孔后,發(fā)出前支則走行于此平面,支配前腹壁的皮膚和肌肉。由于它主要阻滯的是腹壁的神經(jīng),相比傳統(tǒng)的硬膜外阻滯對循環(huán)的影響小,更適合用于老年人的麻醉[6]。以往行盲探操作主要靠突破感來定位此平面,效果不確切,且并發(fā)癥多[7]。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成熟,可以準確定位并將局麻藥注射于此平面,臨床應用已日趨增多[8]。
表4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s,n=20)Tab.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operatively(Mean±SD,n=20)
表4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s,n=20)Tab.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operatively(Mean±SD,n=20)
時間點術后2 h術后6 h術后12 h術后24 h觀察組2.1±0.7 3.2±0.6 3.2±0.8 3.9±0.6對照組3.5±0.7 2.3±0.5 2.4±0.5 4.1±0.6 P值0.00 0.00 0.01 0.44
表5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MMSE評分比較(±s,n=20)Tab.5 Comparison of MMSE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operatively(Mean±SD,n=20)
表5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MMSE評分比較(±s,n=20)Tab.5 Comparison of MMSE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operatively(Mean±SD,n=20)
時間點術前1 d術后1 d術后3 d觀察組28.45±0.89 27.35±1.14 27.95±1.00對照組28.30±0.98 26.45±1.36 27.80±1.11 P值0.61 0.03 0.65
我院使用的索諾聲公司“S-Nerve”型超聲儀,適用于神經(jīng)、血管、腹部、淺表等超聲成像,其自帶的SNP(Steep Needle Profiling)技術,采用的是獨特的運算法則,與多波束成像結合,在很短時間內將多張重疊圖像融合,使微弱的穿刺針信號提取放大,且經(jīng)調整后的波束傾斜角度與穿刺針長軸垂直,反射波信號更集中折回探頭,這些均能增強穿刺針的顯像技術,實時顯示穿刺針的徑路,同時,不影響周邊組織的顯像,保證神經(jīng)阻滯的安全性。有研究顯示應用超聲進行外周神經(jīng)阻滯,不僅使用效果良好,而且減少血中局麻藥的濃度[9]。本研究術中使用“S-Nerve型”超聲儀,能夠清晰地顯示腹橫肌平面組織結構,超聲波的指向性能夠對腹橫肌平面穿刺和阻滯部位進行準確定位,將穿刺針準確地穿入預定阻滯部位,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達100%,且無出血、血腫、腸穿孔等并發(fā)癥。相比盲法穿刺,超聲引導穿刺具有定位準確的優(yōu)勢,可以減少重復穿刺率,以及麻醉范圍錯誤[10]。另外,通過超聲成像,可以實時觀察麻醉藥在阻滯部位的注射情況,還能直觀地對穿刺部位及穿刺路徑進行觀察,避免意外穿刺引起臟器血腫等嚴重并發(fā)癥[11]。
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超聲引導下TAPB,幾乎無穿刺禁忌,采用局部麻醉阻滯對全身影響較小,可以有效減少麻醉藥的使用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超聲引導下TAPB 有利于減少術中全麻藥的用量。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切皮、手術30 min和手術結束時的MAP、HR 和Cor 顯著低于對照組,與張惠艷等[12]報道一致,說明聯(lián)合超聲引導下TAPB患者應激反應較低,分析其機制,可能是TAPB 阻滯了腹壁神經(jīng)對疼痛的傳導,從而減少疼痛對機體的應激作用。
由于腹壁神經(jīng)相對分散,需要局麻藥的劑量大,而如果使用大劑量的高濃度局麻藥,則容易出現(xiàn)局麻藥中毒,老年人尤甚。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應用于神經(jīng)阻滯不僅可以減少局麻藥的用量,還有保護周圍神經(jīng)的作用[13]。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由于其手術切口的平面位于T8~L1,實施超聲引導下TAPB 具有明顯優(yōu)勢。分析其對患者鎮(zhèn)痛效果和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TAPB 患者術后2、6、12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超聲引導下TAPB 有利于增強術后鎮(zhèn)痛效果和延長術后鎮(zhèn)痛時間,其機制可能與預防痛覺過敏和感覺異常有關。一方面,TAPB 阻滯腹壁神經(jīng)對疼痛的傳導,另一方面,腹橫肌平面內的血管較少,局麻藥吸收代謝減慢,延長阻滯時間[14-15]。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病人外科手術后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MMSE 評分,發(fā)現(xiàn)觀察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超聲引導下TAPB 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分析其機制,第一,超聲引導下TAPB 減少了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第二,局麻藥中的右美托咪定可以延長腹橫肌平面阻滯的時間,減輕術后疼痛;第三,全麻藥用量相對較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SNerve 型”超聲引導下TAPB,具有可視化、定位準確的優(yōu)勢,減少盲穿的損傷風險,而且相比單純全麻,全麻中聯(lián)合應用超聲引導下TAPB,有利于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中麻醉藥用量,減輕術后疼痛,改善術后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