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四川 江油,6217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伴隨著的是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水污染、光污染、大氣污染直接影響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從而危害到了人體的健康。呼吸系統(tǒng)類的疾病的發(fā)病率近幾年來逐漸上升,該類疾病有病程長、反復性強、種類多的特點,在臨床的診治中很難根治,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嚴重的會引起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更為嚴重的會引起肺部的癌變。有關研究表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如果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因此本文對76例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來證實此類研究的正確性。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重癥患者76例,并將這76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中,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176.35歲,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該組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9例,支氣管患者7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在對照組中,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896.21歲,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該組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例,支氣管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12例,兩組根據上述資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兩組具有可比性,可以進行對比分析實驗。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式,護理的工作包括有患者在治療中的不良反應以及不適癥狀,對患者定期進行體征觀察;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1)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監(jiān)測,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由于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2)對患者進行情緒的安慰,患有呼吸類的疾病的患者在情緒上容易受到波動,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保持患者心情的穩(wěn)定,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3)養(yǎng)療護理,(4)機械通氣護理
根據綜合的評估,對療效進行評定。顯效:患者基本痊愈,呼吸系統(tǒng)疾病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能夠進行相應的自理,呼吸系統(tǒng)基本正常工作;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有效改變,甚至有加重傾向。
本研究中采用的是計量資料,因此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的處理,計算出相應的X2值,并計算出相應的P值,若P<0.05,則表明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了記錄并進行了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對比分析 n(%)
從表1可以得出,采用常規(guī)護理并強化干預護理觀察組與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的效果顯效、有效以及無效比例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患者呼吸重癥有了顯著的改善,總體有效率為92.11%,而對照組總體有效率為78.95%,可以得出采用兩種不同方式進行護理的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總體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
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是一種病程長、發(fā)病時間長、且反復發(fā)作的一類病癥,由于該類疾病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治療,也容易引發(fā)患者的感染,導致二次治療。呼吸內科的重癥種類有很多, 如哮喘、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癥狀,這些患者會出現吞咽食物困難、呼吸不暢使得患者承受較大的痛苦,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不僅要有臨床的治療,也要能夠進行護理干預工作,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二次感染的概率,促進患者呼吸內科的恢復健康。
護理工作首先對護理工作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護理人員第一要具備專業(yè)的護理知識,第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臨危不亂的心態(tài),第三,要有一顆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在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積極的將各種護理方式有效的結合。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相關護理工作外,還要對患者的心理、飲食、環(huán)境等進行護理,為患者恢復健康,擺脫病癥提供便利。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更需要有效的護理措施,在本研究中,得出了對呼吸內科進行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和好轉。因此,根據本文的探究,該種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