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萌, 朱自萍
(安徽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shù)交通運輸行業(yè)研發(fā)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tài),促使公路交通量持續(xù)增加。許多高速公路都是雙向四車道,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的交通需求,需要對其進行拓寬[1,2]。
我國運營的中小跨徑橋梁中,空心板橋數(shù)量較多,空心板拓寬連接基本都是上部結(jié)構(gòu)連接,下部結(jié)構(gòu)不連,而上部結(jié)構(gòu)主要是通過濕接縫進行連接[3,4]。
本文結(jié)合實際工程項目,對20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拼寬處的濕接縫受力進行研究分析,并結(jié)合有限元計算結(jié)果,確定拼接處濕接縫的受力模式,從而進行配筋設計。并給出一些控制濕接縫裂縫發(fā)生的建議。
既有橋梁結(jié)構(gòu)形式為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20 m),共11片空心板,主梁高度0.90 m。既有橋梁段邊板寬1.435 m,中板寬1.17 m。拼寬段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20 m),共5片空心板。主梁高度0.95 m,外側(cè)邊板寬1.62 m,內(nèi)側(cè)邊板寬1.24 m,中板寬1.24 m??招陌鍢藴势磳挋M斷面布置如圖1所示。既有橋梁段和拼寬橋梁段通過濕接縫連接,濕接縫寬39.5 cm,厚19 cm。
圖1 空心板標準拼寬橫斷面圖(單位:cm)
采用MIDAS Civil梁格法進行建模,如圖2所示,縱向梁格的剛度按各片空心板的剛度進行選取,橫向梁格截面為空心板的頂板截面,并通過釋放梁端約束的方式來模擬空心板的鉸接。為模擬鉸接構(gòu)造,在計算模型中釋放了新、舊空心板接縫橫梁端節(jié)點的角位移,使其能夠轉(zhuǎn)動,傳遞剪力但不傳遞彎矩。這樣的處理方式與實際情況較吻合。
圖2 Midas Civil整體梁格模型圖
拼寬橋梁的施工過程見表1,其中CS1為舊橋施工,實際建造年限考慮了12年的收縮徐變,CS2~CS3為新橋空心板施工,CS4為新橋存梁等待時間,CS5階段是二期鋪裝,CS6為澆筑混凝土后的收縮徐變,總計考慮3 650 d。
表1 施工流程圖
整體模型計算完成后,可以得出拼接縫處縱向受力,對拼接縫處進行RC截面配筋設計。本次梁格模型對接縫處縱向進行使用階段正截面抗彎驗算、使用階段斜截面抗剪驗算、使用階段裂縫寬度驗算。接縫處縱向配筋情況為:上緣配置3根直徑為12 mm的鋼筋,下緣配置3根直徑為12 mm的鋼筋,抗剪鋼筋直徑為12 mm。從結(jié)果上看承載能力和裂縫寬度均可以滿足要求。
采用三維有限元軟件MIDAS Fea建立實體有限元模型,車輛荷載選用55 t標準車進行加載,其在橋梁縱向布置情況如圖3所示,橋長20 m,重車車輪布置在跨中位置。
圖3 車輛荷載縱向布置形式
車輛荷載橫向布置采用兩種方式,如圖4所示。工況一為偏載模式,此時接縫上緣橫向拉應力最大,下緣橫向壓應力最大。工況二為重車車輪作用在拼接縫處模式,此時接縫下緣橫向拉應力最大,上緣橫向壓應力最大。
圖4 車輛荷載橫向布置形式
分別進行持久狀況抗裂驗算和最大壓應力驗算,并考慮升溫組合和降溫組合,抗裂計算結(jié)果是接縫處橫橋向最大拉應力為8.3 MPa,發(fā)生在接縫下緣支點處角點,范圍較小,接縫上緣跨中最大橫橋向拉應力為1.9 MPa,接縫上緣支點拉應力在5~8 MPa,拉應力支點較大,從支點到跨中整體遞減。壓應力驗算結(jié)果為接縫處橫橋向最大壓應力為18 MPa,發(fā)生在接縫下緣支點處。
對于拓寬橋梁,由于修建時間較長,原橋基礎沉降已基本完成,而拼寬部分的基礎還有可能發(fā)生沉降,整體沉降差必然存在,沉降差會在橋梁梁體,特別是拼接縱縫中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結(jié)構(gòu)安全及正常使用。假設新橋基礎沉降按線性規(guī)律反映到新橋空心板,基礎沉降模擬如圖5所示,分別取新橋最大沉降量為3、5 mm進行分析。
圖5 基礎沉降模擬示意圖(以5 mm為例)
表2匯總了新橋線性最大沉降分別為3、5 mm時接縫單元上、下緣最大應力。以受拉為“+”,受壓為“-”。
表2 沉降引起的接縫混凝土應力
由表2可以發(fā)現(xiàn),沉降引起的接縫混凝土應力隨著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趨勢。在設計時應對新建橋梁基礎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保證其沉降值在許可的范圍之內(nèi)。
針對接縫支點處拉應力較大情況,采用支點加厚處理,加厚高度為老空心板的高度,總高90 cm,縱向加厚長度為40 cm,進行抗裂驗算。接縫處橫橋向最大拉應力為6.7 MPa,發(fā)生在接縫支點上緣,范圍較小,加厚端下端拉應力最大為6.6 MPa,支點加厚之后拉應力水平會降低。
支點加厚之后,沉降計算見表3,可以發(fā)現(xiàn)沉降引起的接縫混凝土應力水平有所降低,但是支點上緣和下緣拉應力仍然較大,因此在設計時應對新建橋梁基礎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保證其沉降值在許可的范圍之內(nèi)。
表3 沉降引起的接縫混凝土應力(支點加厚處理)
通過建立全橋?qū)嶓w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橋梁拼寬濕接縫在荷載作用下受力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接縫在梁端部受力較大,支點需采用加厚處理,并在接縫處支點縱向1.5 m范圍內(nèi),加強配筋。
(2)支點1.5 m范圍內(nèi)將橋面鋪裝層內(nèi)的鋼筋直徑變?yōu)?6 mm,以提高濕接縫橋面處抗裂能力。
(3)由于沉降產(chǎn)生的橫向拉應力水平較高,應適當加大樁長、樁徑,控制新樁總的沉降量,如工期允許,建議延后新老空心梁的拼接時間,可在吊裝完新空心梁后放置6個月以上時間,既可減小新、老空心板的收縮徐變差的影響,也可降低新老基礎的沉降差。
(4)可以在接縫處采用高性能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