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妹
【摘 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應是當代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教師不能只顧著提升學生的文化知識,而忽略培養(yǎng)其身心發(fā)展。所以,當前體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體育運動影響學生的思維、心理、性格、品質(zhì)等方方面面。只有使學生身心各方面都得到鍛煉,增強學生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學生才能真正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關(guān)鍵詞】學生;抗挫能力;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36-0155-02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堅定意志、合作精神及競爭能力等。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有針對地進行抗挫教育很有必要。
一、學生產(chǎn)生受挫心理的原因
學生受挫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客觀的、潛在的外在因素,是會對學生成長造成深刻影響的因素;另一個則是內(nèi)部因素,是學生產(chǎn)生受挫心理的主要因素。
外在因素有三種。一種是自然發(fā)生的,如旱災、火災、洪災和地震等。它不僅毀壞物質(zhì)財產(chǎn),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家庭遭遇變故,還會直接或間接危害生命,給學生的心靈造成極大傷害,讓他們失去自信,萎靡不振。一種是社會方面的,如和家庭成員、教師的關(guān)系不佳,和同學、朋友相處不和睦等,這些都會使學生心情煩悶,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另一種是教育方面的,如學校片面追求學習成績,教育者使用強制的方法管理學生,以及學校的環(huán)境差,這些也會讓學生產(chǎn)生受挫心理。
內(nèi)在原因指學生個人思想、認知水平和修養(yǎng)的限制,以及各種能力和意志品質(zhì)的不完善。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阻礙學生既定目標的實現(xiàn)。家長的過分保護,也常使學生出現(xiàn)受挫
心理[1]。
二、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抗挫能力的途徑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提高抗挫教育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體育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提高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的能力。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上體育課就是開展跑步、打球等體育活動。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觀念也應隨之改變。體育教師也要向?qū)W者型教師轉(zhuǎn)變,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既教書又育人,將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作為最終目標。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要從學生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開始。體育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運動技能?!翱勾旖逃蹦茏寣W生打開心中一扇門,從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快樂,從內(nèi)心深處激發(fā)出不甘人后、永不言敗、自找樂趣的本能。這樣學生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才能勇敢自信,有積極樂觀的精神。體育教師應該時時肯定學生的良好行為,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珍惜并贊揚學生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贊揚他們每次的成功。通過肯定性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戰(zhàn)勝挫折,提高抗挫能力[2]。
(二)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nèi)容,增強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靈活設計教學內(nèi)容,將培養(yǎng)學生抗挫能力的機會融入到每一項體育課堂活動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抗挫能力。開展800—1000米跑走交替時,有的學生會畏懼,這時教師可改進跑和走的教學內(nèi)容。如設60—80米跑,接著變?yōu)樽?,讓學生重復做幾次。還可以轉(zhuǎn)變?yōu)槠渌问?,如領先跑、追逐跑等。如果場地小,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運動路線,如方形、圓形、8字形、蛇形等,開展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會跑步時的呼吸節(jié)奏,從而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增強其練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這樣的指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面對困難時,不斷努力、不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增強信心和樂趣,使他們“玩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三)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適時引導
學生面對挫折時的表現(xiàn)存在著個體差異,尤其在體育運動中,主要有四種表現(xiàn)。第一種是忐忑型,如體育課上“跳山羊”時,有的學生害怕得發(fā)抖,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甚至遭到個別學生的嘲笑,慢慢對運動失去信心,表現(xiàn)得焦躁不安。教師要及時進行心理引導和鼓勵,使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第二種是沖動型,如體育課上開展蹲踞式跳遠時,有些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高,認為自己會跳得很遠,根本沒聽教師講解技術(shù)動作,然而跳的過程中因為缺乏控制力,跳得不遠。這時體育教師可利用教師與學生的示范對比、學生與學生的示范對比,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第三種是激進型,如開展迎面接力賽時,有的學生會因為比賽輸了而產(chǎn)生憤怒情緒,甚至出現(xiàn)攻擊、謾罵同學的行為。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說明、強調(diào)“強中更有強中手,不能笑話別人,只要團結(jié)一心,一定會成功”的道理。第四種是逃避型,如進行400米考核項目練習時,一些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會很難達到考核目標,上課時臨陣脫逃,用各樣借口掩飾自己的逃避。對此,教師要拉近師生距離,在語言、行動等方面多關(guān)心,讓學生堅定信心,積極運動起來[3]。
(四)通過體育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能力
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體育實踐活動,這對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有幫助,同時也能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增強自信心的平臺和機會。如體育游戲“兩人三足”不但可以提升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對學生性格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幫助。再如拔河比賽,將學生分為兩隊,勝利的一隊可以得到獎勵,這樣學生在參與時不但有動力,也能有效培養(yǎng)抗挫能力,明白團結(jié)協(xié)作的重要性。開展體育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競爭,不斷調(diào)整策略,提高抗挫能力。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能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讓他們有實力去迎接和創(chuàng)造一個更燦爛的未來。
(五)教師引領示范,激發(fā)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長遠的,這不僅因為教師知識的豐富,更因為教師的表率作用。上體育課時,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教師都要提前到,在學生面前站姿嚴肅、不放松,即使在冬季也不縮手縮腳。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到課堂中。為人師表,只有嚴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和學生一起參與運動,不僅能加深師生感情,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師生一起玩、一起運動,讓學生主動進行身體訓練,也能提升學生與教師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總之,體育教師應該利用好體育課,拓展體育教學內(nèi)涵,不能只抓文化知識,而忽略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要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引導學生疏解心理問題,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擁有堅定的意志品質(zhì)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鐘小蝶.試析小學體育教學的學生抗挫力培養(yǎng)[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8).
[2]韓瑞霞.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6).
[3]楊玉龍.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