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光雅
從農村娃成長為杰出工匠,海油工程高級技師劉海林有師傅提攜,有愛人支持,更有自己的努力。
●精益求精,是劉海林的座右銘。 攝影/蘇衍福
一把焊槍,三十多噸、上百萬根焊條,總長度可繞北京五環(huán)三圈。
二十一年間,上百個國內外海洋工程項目,經他手焊接的焊縫,被稱為“免檢”產品。
奪得首屆北京“嘉克杯”國際焊工大賽手工電弧焊第一名,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yè)技術能手、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9 年底又入列中央企業(yè)“百名杰出工匠”。
他就是中國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電焊工高級技師劉海林。
1981 年,劉海林出生在山東菏澤。雖然生在農村,但作為家里的“老小”,他從小就沒吃過苦。
18 歲技校畢業(yè)時,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選擇?!爱敃r要來天津,我媽一下就哭了,真的覺得太遠了。”
母親的勸解并沒有阻擋劉海林追夢的步伐。1998 年,他招工進入海油工程,和其他60 多個新兵一樣,開啟了海油“鐵軍”的追夢之旅。
經過4 輪篩選,首批學徒畢業(yè),劉海林拜師郭連京。
看著師傅高超的技術,劉海林羨慕不已,時常問師傅:啥時候能上手,啥時候可以獨挑大梁……
1999 年3 月,摸索大半年的劉海林開始上手實操了。一根導管架鋼樁卻讓他犯了難。
“海林,這根鋼管直徑有2 米,需要仰焊。你把本事亮出來,讓我看看?!惫B京的鼓勵讓劉海林熱血澎湃。他覺得機會來了,可過了半個小時,施工現場除了滿地的焊渣,啥也沒留下。
看著燙得滿身破洞的徒弟,郭連京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海林啊,路還遠著呢……”
時隔21 年,這句話劉海林仍然記得清清楚楚,記得當時羞愧得低下了頭,自信心被打擊到了谷底。
從那時開始,劉海林成了郭連京的“跟屁蟲”。拉把線、調電流、擺工具,只要上班,他就泡在師傅身邊,這一泡就是10 年。
常年的基層摔打磨練,劉海林技藝迅速提升。2008 年,已經小有名氣的他,負責東方海底管線修復工作。當時海底管線撕裂位置在水下6 米。業(yè)主制作了干濕倉,他需要在落潮時進行搶修,時間只有兩小時。
當天下午3 點,劉海林進倉,半小時后到達既定位置。在不到3 米見方的空間里,他熟練地對撕裂的海底管線進行烘烤、打磨、抽水、焊接……兩小時后,潮水上漲,劉海林以高超的施工和精準的把控,完美地完成了搶修工作。
當收到業(yè)主的表揚信,郭連京拍著自己的徒弟說:“海林啊,這回你成了!”師徒倆樂開了花……
2010 年,劉海林進入海油工程焊工培訓隊。這是海油工程焊工領域的王牌,在中國海油技能大賽、全國技能大賽、“嘉克杯”國際技能大賽中蟬聯團體冠軍。培訓隊常年保持10 人左右的編制,采用末位淘汰制選拔隊員。
“入隊后,除了冠軍,我沒想過別的。”劉海林的決心不只停留在口頭,訓練中他開足馬力。
2010 年酷暑,培訓隊開始封閉集訓,備戰(zhàn)“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
連續(xù)的高強度訓練,劉海林的身體開始吃不消,出現失眠、嘔吐、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
為了扛過疲勞期,他想了很多辦法,沖涼、跑步、吃藥??扇水吘共皇氰F打的,單調枯燥的訓練,讓他心理波動明顯。
7 月的一天,模擬測試中的劉海林,扔下錘子,徑直走出了考場。
“當時我用錐子鑿試驗件。兩小時的連續(xù)施工,讓我根本拿不起來錘子,右手被磨出了好幾個血泡。我就想問問,這到底圖個啥!”劉海林回憶說。
劉海林的咆哮刺激了教練任勝漢的神經。他盯著劉海林,好一會兒沒說話?!皥D個啥?我像這樣足足干了16 年!圖個啥,就圖個問心無愧!”
任勝漢的話敲醒了劉海林。從那以后,劉海林更刻苦了。他要為了自己12年的汗水爭取,為了任勝漢堅守16 年的初心努力,為了更多像他一樣的“農村娃”爭取一片天。
2010 年9 月,他收獲了焊接生涯的第一個國際冠軍。此后的十數年間,他參與了蓬萊19-3、荷蘭SBM-GUSTO 公司4000 噸吊機、沙特KCROP、泰國ZAWTKA 等數十個國內外重特大海洋工程項目,成為中國海油名副其實的技術“大拿”。
經常有人問他,怎么把技術練得爐火純青?劉海林的秘訣聽起來很簡單,卻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一有時間就練手托板磚,從一塊到兩塊,從半小時到三小時,提高手腕的耐力和穩(wěn)定性。
●劉海林不吝于向大家傳授經驗。 攝影/蘇衍福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挑重擔、技術創(chuàng)新,是劉海林的座右銘,也是他不斷向前的動力所在。
2017 年10 月,已成為高級技師的劉海林領命卡塔爾NFA 總包項目海管部分施工。這是中國海油在中東范圍內鋪設的首條雙金屬復合海管。三種檢驗模式、31.6 毫米壁厚都是劉海林團隊從未接觸過的。
對此,他認真分析每道焊口的技術難點,研究每道焊口的焊接位置、電流參數等等,不斷練習手腕0.2 毫米精度擺動的技術要領。技術性材料他堆滿了兩個柜子,寫滿了5 本筆記本。
10 個月的努力,被譽為“史上最難海管”的卡塔爾項目被劉海林團隊成功拿下。海油焊接史上“雙金屬復合管內壁6 毫米以下”零缺陷的底線,也被劉海林團隊成功守住。最終,該項目的焊接合格率為99.88%,19 天順利完工。
有人說:“你已經是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高級技師了,沒必要再如此精細。”他卻覺得:只有精益求精、更加精益求精,才能做好一名工匠。
我國海管焊接作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眾多技術人員、基層工匠的辛勞付出。劉海林只是千百萬人中的代表,每天干著重復、枯燥的基層工作。但正因為有像他這樣的大國工匠,才有了我國石油行業(yè)的跨越,才有了渤海年產3000 萬噸的宏偉壯舉,才有了中國海油這塊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
說到劉海林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家人的支持,其中媳婦張紅靈功不可沒。
2005 年結婚起,張紅靈從山東菏澤奔赴700公里來到劉海林身邊。衣食住行、坐臥起居,這個80 后山東姑娘扛起了家里的一切。
“當時就覺得他為人挺實在的。雖然那時還是基層的小兵,可他做事認真的勁頭,我就覺得他肯定差不了?!睆埣t靈笑著說。媽媽也曾對她說:“你啊,干啥都沒趕上點,就找個對象還湊合?!?/p>
2010 年夏天的一個電話,讓張紅靈深深覺得幾年的辛苦沒有白費。
“紅靈,我拿了‘嘉克杯’比賽冠軍了,是冠軍……”聽著電話里傳來的消息,張紅靈的眼淚奪眶而出。
就在3 天前,孩子發(fā)燒住院。為了不影響劉海林備戰(zhàn)比賽,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掛號、抽血、檢查、取藥,忙完了已經是午夜時分。一個人倚靠在住院部的墻角,想著結婚時劉海林的承諾,她默默流淚。
那天通話的15 分鐘,張紅靈清晰地記得劉海林說的每一句話。從嫁給劉海林那天起,她就期盼著有這樣一個時刻。從此,她享受著愛人帶來的各種榮譽。
2012 年,他們的第二個小天使出生,張紅靈的壓力更重了。后來她干脆辭掉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照顧家庭上。
一晃就是14 年,張紅靈一直默默付出著?!八嫱Σ蝗菀椎?,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確實費了不少心?!眲⒑A终f。
愛人的夸贊讓張紅靈欣慰,但她也希望愛人有空的時候能多陪陪家人,畢竟家是最溫暖的港灣,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正是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劉海林才有更多精力去琢磨電焊。如今,劉海林帶領眾多技能人才,成為中國海洋工程“國家隊”的一線尖兵。
他們的足跡遍及東南亞、孟加拉灣、波斯灣、澳洲、北海、北冰洋海域,把“中國制造”推向世界,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探索者和先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