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由成銘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麻醉科,遼寧 大連 116027)
麻醉專業(yè)是為臨床輸送麻醉從業(yè)人員的主要專業(yè),而在麻醉學的專業(yè)教學中。臨床實踐是非常重要的緩解,該過程是實現(xiàn)理論知識向具體實踐操作過渡的重要階段,為專業(yè)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臨床工作提供有力幫助,推動麻醉學的良好發(fā)展[1]。而在既往的麻醉學專業(yè)實踐教學中,常常是由帶教老師講解相關的麻醉實踐操作要領,提高麻醉人員的操作技能。但是實際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過程往往比較枯燥,這使得教學效果常不理想[2]。隨著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發(fā)展,在麻醉學專業(yè)實踐教學中,推廣使用肺超聲教學的應用實踐,超聲技術的應用,可通過觀察穿刺動脈及血管的動態(tài)變化,提高麻醉操作的合理性。本研究中,就探討在麻醉學專業(yè)實踐教學中,應用肺超聲教學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醫(yī)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本院麻醉科進行實習的75 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所有的實習生均通過第一階段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臨床見習,本次屬于具體臨床實習階段,實習時間為期3 個月。將實習生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以下兩組:觀察組40 名,該組主要包括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19-23 歲,平均(21.1±0.8)歲。對照組35 例,男23 例,女12 例,年齡20-24 歲,平均(21.4±0.8)歲。比較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實踐教學模式,以橈動脈穿刺置管這一實踐操作為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先講解橈動脈解剖、動脈穿刺置管方法、穿刺置管失敗原因及分析,之后將該組的35 名學生分成4 組參觀具體的動脈穿刺置管實踐操作,參觀可不局限在同一時間進行,在參觀的過程帶教老師可再次結合實際的操作講解穿刺置管具體操作方法與操作要領。觀察組則實施肺超聲教學,具體如下:選用美國GE 公司生產的超聲檢測儀及肺血管超聲探頭,帶教老師詳細的講解操作方法及操作要領、穿刺失敗原因,之后將40 名實習人員分成4 組參觀,參觀并不局限在一天進行。肺超聲實踐上主要是展示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期建立靜脈通路及加強對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肺部手術中在麻醉操作上保持仰臥位,對皮膚及肺超聲探頭進行消毒處理后,在垂直部位置入探頭,定位肺部狀況及走形后,保證探頭的位置不變,超聲探頭旋轉90度,將探頭左右移動尋找穿刺部位最大長軸切面,應彩超探頭肺部血流情況,穿刺置管成功后連接肝素水預充動脈壓力傳感器,在置管及穿刺過程可讓帶教老師細致講解解剖及穿刺操作要領[3]。
1.3 觀察指標。兩組均在為期3 個月的實習后,采取統(tǒng)一設計的實踐操作考核制度進行考評,考核內容包括麻醉前準備(30 分)、麻醉操作(70 分),滿分100 分。②在實習結束后,應用麻醉專業(y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實習生對帶教的滿意情況進行調查,采取現(xiàn)場發(fā)放、現(xiàn)場回收的方式,內容包括帶教工作是否對技能提升有益、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否較高、對既往學習的理論知識是否有鞏固效果、對麻醉專業(yè)實習操作技能是否掌握、專業(yè)實習是否對今后的工作有幫助。各個項目均讓實習生根據(jù)自己實習過程的情況回答“是”與“否”,評價問卷調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2.0 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專業(yè)實習實踐考核成績。在實習結束后,觀察組在麻醉前準備、麻醉操作與總考核成績上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后的實踐考核成績比較
表1 兩組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后的實踐考核成績比較
組別 n 麻醉前準備 麻醉操作 總分觀察組 40 25.15±2.45 64.23±4.41 90.13±6.58對照組 35 22.01±2.14 56.14±4.12 80.14±6.15 t - 5.871 8.172 6.762 P - 0.000 0.000 0.000
2.2 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實習生對各調查項目回答為“是”的人數(shù)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針對常規(guī)教學方式的缺陷,近年來隨著臨床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在麻醉學的專業(yè)實踐教學中衍生出多種教學模式,其中肺超聲教學就是推廣使用的教學手段,該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超聲技術引導帶教工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踐[4]。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肺超聲教學可展現(xiàn)以下幾點優(yōu)勢:第一,超聲儀通常配備高頻與低頻探頭,這樣可以清晰的顯示超聲穿刺部位及周圍組織的基本情況,在教學過程結果超聲儀顯示的實時圖像同標準化超聲圖譜對比,讓學生可獲得形象的認識;第二,肺超聲可連接液晶顯示屏,操作者僅微調超聲探頭就可以反復的進行定位訓練,這樣可以解決教師教學過程超聲解剖定位無法精準定位的難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帶教老師借助顯示屏實時展示精準操作內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操作,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成就感;第三,肺超聲教學的實施中,能接駁外置的顯屏,這樣可方便教師進行一對多的教學,如此不但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提高臨床帶教效果[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實踐操作的考核情況上,觀察組在麻醉前準備、麻醉操作及總考核成績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滿意問卷調查情況也顯示,觀察組在對各個項目滿意情況上也要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也充分提示出肺超聲教學的方法對麻醉學專業(yè)教學效果提高效果滿意。
表2 兩組問卷調查情況比較[n(%)]
綜上所述,在麻醉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工作中,實施肺超聲教學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實習生更好的掌握及提升實踐操作技能,使實習生也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臨床麻醉工作需求,并提高實習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因此值得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