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88 中心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7)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臟疾病,病因主要是冠脈粥樣硬化所致血管狹窄、阻塞,進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情況[1]。冠心病持續(xù)進展,患者常合并心絞痛,這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需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治療疾病。針對冠心病心絞痛,一般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但是單純用藥的效果不理想,容易引起疾病反復發(fā)作,因此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2]。本研究中,探討了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改善不良情緒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70 例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超聲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確診[3]。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②惡性腫瘤疾病及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組如下:研究組35 例,男21 例,女14 例;年齡62-81 歲,平均(69.6±1.5)歲。對照組35 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齡61-80 歲,平均(69.1±1.4)歲。一般資料上對比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均予以患者對癥治療,主要是使用硝酸脂類藥物,針對疼痛嚴重的患者實施鎮(zhèn)痛治療。在對癥治療期間,予以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加強同患者的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針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導及注意力轉移等方式進行干預,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整潔及舒適,定期對病房進行打掃及消毒,控制病房溫濕度在合適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切忌擅自停藥及增減用藥劑量,保證治療效果;指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規(guī)律作息,日常生活中加強運動鍛煉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預見性誘發(fā)因素護理。負性情緒、體位改變、睡眠障礙等均是誘發(fā)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的因素,對此護理人員就需要為患者講解相關因素引發(fā)疾病的機制,讓患者在平常生活中可積極規(guī)避相關影響因素,實現(xiàn)有效的預防,有效保護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4]。②預見性心理護理干預。冠心病心絞痛常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時疼痛難忍,這不但會給患者身體帶來巨大痛苦,同時還會讓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這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為此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具體護理上需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并傾聽患者的講述,制定并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③預見性病情指導及健康教育。了解疼痛性質(zhì)及持續(xù)時間,加強病情監(jiān)測及病房巡視,采取科學的鎮(zhèn)痛方法緩解疼痛,針對出現(xiàn)心絞痛的患者需采取科學的干預方式;鼓勵患者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但需注意控制運動量在合理的水平,以免患者病情加重,指導患者平常飲食上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的食物,戒煙戒酒,保持身心愉悅。兩組均進行6 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護理后采用簡易生活質(zhì)量評分表(SF-36)評價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體分成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社會功能4 個方面,各方面總分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②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也提示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 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zhì)量評分。研究組生活質(zhì)量各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組別 n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社會功能研究組 35 85.26±7.15 85.03±7.02 86.69±6.98 86.41±6.91對照組 35 80.13±6.87 80.11±6.74 81.12±6.51 81.03±6.36 t - 3.061 2.991 3.452 3.389 P - 0.003 0.004 0.001 0.001
2.2 心理狀態(tài)。兩組護理后SAS 與SDS 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研究組評分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
表2 護理前后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5 65.03±5.62 42.26±4.26 62.23±5.17 40.28±4.13對照組 35 65.12±5.58 48.86±4.75 62.15±5.13 46.69±4.52 t - 0.067 6.120 0.065 6.194 P - 0.947 0.000 0.948 0.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老年群體常見的類型,發(fā)作期間患者常表現(xiàn)為持續(xù)疼痛,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疾病非常關鍵[5]。在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上,常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采取該方式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為了保證疾病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還需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6-7]。預見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將該護理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干預中,可以保證患者在出院后也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降低疾病的發(fā)作頻率,且通過預見性護理干預也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及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認知度,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及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上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同時在護理后患者焦慮及抑郁量表評分上研究組評分降低幅度也較對照組顯著,這充分提示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輔助治療價值顯著[8-10]。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在對癥治療的過程,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緩解患者的焦慮及抑郁不良情緒,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