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陽山實驗初級中學校 錢小軍
以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基本經濟制度》為例,設計了如下教學片段:
全國文明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蘇州高新區(qū)通安鎮(zhèn)樹山村創(chuàng)設集體經濟合作社。主要從事“翠冠梨、云泉茶和楊梅”樹山三寶的品牌宣傳,每年舉辦梨花節(jié),為村民進行技術指導等。村民不出村,可以賺錢,2017年,樹山村400 戶村民收入5000 萬元,村集體收入800 多萬元,樹山村人走在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設問:請結合材料,說明發(fā)展集體經濟的意義?
教學效果:雖然素材是一手的生活化材料,但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積極的參與意愿,教師也未及時調整和引導,課堂教學基本冷場。
診斷分析:樹山村是學生們每年春天全家必去的地方,離學校不到3公里,教師將材料呈現(xiàn)后,設問發(fā)展集體經濟的意義。拋出問題的起初,學生還是表現(xiàn)出比較濃厚的興趣,但供學生思考的點較少,課堂氛圍迅速趨冷。從課堂實踐來看,是一次失敗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認知增益角度來說,學生對于理論性的較深的內容真的懂了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學目的就更加無法達成了。
經過研究,建議授課者材料不變,修改設問:樹山村集體收入的800 萬如何使用更合理?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
解讀與思考:
1.設問要有趣,生活化的課堂更精彩。材料不能太理論化,問題設問不能太僵化,要有生活化的趣味。生活化材料、生活化設問,由于其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一類問題的思考和交流連接新知識并發(fā)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認知能力和素養(yǎng)水平。
教師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實施教學,改變單一教學模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歷史學習。并且選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歷史學習方法,找到歷史學習的“門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進一步提升,歷史綜合素養(yǎng)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2.生活趣問,指向實際問題的解決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手段。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存在表層和深層兩個過程,掌握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的表層,而通過知識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學習態(tài)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才是學習的深層?!焙茱@然,真實復雜的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的趣問指向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于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有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達成現(xiàn)代教育所倡導的深度學習目的。
以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提高文化認同感》為例,設計如下教學片段:
內容___________調查結果___支持與喜愛本民族文化產品_20%_____喜愛外來文化產品_________28%_____無所謂 50%_____
近日,小明在老師的幫助下,和同學們成立調查小組,就中學生“關于文化認同的問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并提出問題:上述表格反映的信息,說明了什么問題?對此應該怎么做?
教學效果:學生并無興趣點,是一次失敗的教學。
診斷分析:老師呈現(xiàn)了一個小明的調查研究,對學生來講,別人的調查研究結果一出場就決定了學生和案例的疏離感,假情境帶給學生的太“虛”的感覺,自然激發(fā)不出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設問上來講,“說明了什么”是淺層次的認知過程,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對于怎么做的問題,缺乏明確的指向和深度,學生更不知如何表達。
經過修改,課堂呈現(xiàn)如下:
紅紅火火中國年,移風易俗新時代,新年將至,同學們和父母一起去市場上購買年貨,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年貨單,選擇最多三樣作為家里過年必備的年貨備品,請和你的小組成員交流選擇年貨的理由并在全班范圍內分享:紅棗、鞭炮、對聯(lián)、國外大片的電影票、上塘街評彈票、云片糕、其它______。
解讀與思考:
1.關注高階思維的深度問題
從修改的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問題的開放度和思辨度有效提升了教學的深度,體現(xiàn)了較高的思維要求,激活了課堂教學,發(fā)展了學生。從問題的基本分類來說,客觀性、描述性的問題屬于淺層的學習問題,常見的設問:材料說明了什么?材料表明了什么樣的國策或發(fā)展理念等等;詮釋性問題則屬于深度學習型問題。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設計類似有思維深度的問題,開展教學。
2.問題互動中的智慧把握,讓學習靈動
課堂中這類問題既可以在教學設計中使用,也可以在師生互動中通過追問的方式實現(xiàn)。上面的課堂案例中,教師抓住給表妹“圣誕樹”還是“更濃中國味”這一課程隨機生成的具有一定思維量的思辨性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習更具靈動,更有深度。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習是否深入,取決于學生是否獲得認知收益,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獲得提升,并具備較強的知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智慧把握。
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節(jié)奏與旋律》為例,設計如下教學片段:
讓學生根據“運用你的經驗”欄目,進行經驗分享,并提出問題:第一,梳理一下你在不同集體中的角色,數一數有多少種,都是什么角色;第二,當這些角色之間發(fā)生沖突時,你是如何處理的?
教學效果:硬搬教材,教學沒有激情,問題沒有層次。
蘇州高新區(qū)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潘老師課例,教學設計:
皇后樂隊(Queen),是1971 年成立于英國倫敦的搖滾樂隊,由主唱佛萊迪·摩克瑞、吉他手布賴恩·梅、鼓手羅杰·泰勒和貝斯手約翰·迪肯組成。弗雷迪曾是一名機場搬運工人,他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也不甘心做個搬運工人,他有一個夢想唱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幾位樂隊成員并成為了該樂隊的主唱,并將樂隊改名為皇后樂隊。正當皇后樂隊逐漸走上正軌,他的父親卻極力反對他組樂隊,甚至不惜以斷絕父子關系為要挾。
【活動一】(小組討論2 分鐘)小小調音師初級班,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并做出選擇。
問題1:為什么弗雷迪會在家庭與事業(yè)中產生矛盾沖突?
問題2:你們的選擇是什么?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提問3:請同學們回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角色沖突事件,說說你是怎么解決的。
解讀與思考:
1.分層設問的價值思考。從參賽教師的設計來看,不難看出該教師使用背景材料幫助學生建立角色意識,幫助學生分析角色沖突的意義,并尋求解決沖突的平衡點,引導學生懂得不斷調整角色的過程時自身不斷成長。從設問層次上來說問題1、2 的回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起到思維支架的作用,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3 更顯自然順暢??茖W合理的分層設問,讓學生在有梯度的問題思考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發(fā)展素養(yǎng)。
2.分層設問的適用思考。分層設問既可以在微觀教學中運用,也可以在案例主題式問題教學課堂中適用。從主體性來說,可以根據分層設問的難易度,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符合當下公平的教育發(fā)展內涵。設計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及他們的實際,使他們有所發(fā)展。
優(yōu)化問題設計,讓設問聚焦真實問題解決、關注高階思維和分層驅動教與學,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習者學習由淺入深,改變課堂,改變學校。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會問促進學生學習,以教師會問帶動學生會問會學,在會問會學中,建構“大寫的人”,讓學習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