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高中生的母親,同時又是一名語文教師,我經(jīng)常幫助兒子批改作文,從字詞句篇的斟酌到作文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要在尊重孩子寫作意圖的前提下潤色原稿。同時作為母親的我試著從孩子的文字里讀懂自己的孩子,進而讀懂講臺下的一群孩子,萬分珍惜這樣交流的方式和機會。
關(guān)鍵詞:期盼 修改 理性 珍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35
兒子終于讀高中了,這是期盼了很久的事。一方面,作為母親,盼望著孩子能早早長大;另一方面,兒子讀高中,我們夫妻倆作為高中教師,希望對兒子的學習能有一點幫助。
從事語文教學的我平時常常提醒學生們,要學好語文、考好語文,必須做好這幾點:一是多閱讀,二是勤練字,三是認真聽課。可惜,兒子太有主張,也許緣于平時作業(yè)太多,他基本“陽奉陰違”,所以事實情況是書讀得不多,課堂聽課一般,字練得很少。
一次,兒子的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話“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兒子的作文原稿是這樣的:
又是那一聲貓叫
在微弱的路燈下我騎車回家,在路口轉(zhuǎn)彎時看見了一只貓,它獨自走著,身上的白毛在燈光下十分引人注目,步伐緊湊而不顯倉促。我慢下來想好好看看它,它卻“喵喵”叫了兩聲便消失在燈光中。那貓叫聲卻沒有一起離開,而是喚起了我的一段回憶。
每逢春節(jié)拜年時,我們一家都要去一位親戚家拜年。他家養(yǎng)了一只頭部有些黑色、其他地方都是白色的小貓。本是喜慶的節(jié)日,但貓卻知道,這段時間是它的噩夢。
“喵喵—”的聲音從后院傳來,緊接著是不斷的笑聲。貓叫聲顯得十分刺耳,中間夾雜著恐懼與憤怒;笑聲則像從精神病院的病人嘴里發(fā)出的一樣,有意提高音量而又沒有節(jié)制。我和表弟一聽就知道又是他欺負貓了。
他見我們來了總是十分高興,仿佛終于有了觀眾,“今天我趁那貓睡覺時……”這總是他的開場白,緊接著他又狂笑起來,話已淹沒在了口水的噴吐和在床上打滾中。盡管聽不清楚又不想聽,但總要回應(yīng)一兩個字來讓他滿足一下。
他是他爺爺奶奶的掌中寶,是親戚們最容易提起的對象。爺爺奶奶對他有求必應(yīng),要錢給錢,要什么給什么。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他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舅媽經(jīng)常在我和表弟面前夸他,而他憑著他的這種“權(quán)威”藐視一切。
“鍋里的湯怎么只剩一點了?”他的爺爺在廚房里自言自語道。他又一次笑得前仰后合,然后轉(zhuǎn)過笑歪了的臉告訴我:他用熱湯“澆花”了,那“花”無疑就是花貓了!
“成績好能代表一切好嗎?”回家的路上我邊看著車窗外的田野邊問媽媽,媽媽的回答總是對別人很包容:“他還小,還沒長大懂事呢?!倍聦嵣纤槐任倚∫粴q!
他的老家去年拆遷了,我想那只花貓總算是解脫了。拆遷的前一天我們最后一次去老家,他因有事沒有回來,花貓還留在那里,已經(jīng)很老了,當我靠近時,它一直躲著我,臨走時,它長長的叫了一聲,這一聲也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隨著貓叫聲的還有腦海里他惡作劇的笑聲。
成績好并不能代表一切,但卻成了炫耀和攀比的標準。我寧可做平凡的自己也不愿成為他那樣的人。
前幾天聽說他偷了家里近一千元去買了部手機,被他爸媽打得不輕……在他各種黑歷史面前我只愿繼續(xù)做我自己。
伴隨著又一聲貓叫,我獨自在燈光下騎往回家的路上。
這篇作文我看完后,立即給了兒子三點表揚:第一,標題新穎、簡潔,讀者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起來了。第二,從自己生活中取材,是生活的有心人。兒子是走讀生,有晚自修后自己騎車回家的親身體驗,而且文中的事他曾跟我談起過。但他歉意地跟我說,為了文章表述得順暢,讓媽媽充當了一次不夠正面的角色。我大度地安慰他:為了兒子寫好作文,媽媽愿意做出點犧牲。第三,作為一篇完整的敘事文章,首尾呼應(yīng),且全文扣題。
然而,作為理性的批閱者,我也與兒子交流了作文的幾點不足:
一是首段不夠簡潔。作為作文的開頭,最好言簡意賅,盡快入題。
二是語言表述上還有不少需要調(diào)整的地方。有些語言在表述時要照顧到全文情節(jié)的安排,懂得取舍或調(diào)整。如第二段中“本是喜慶的節(jié)日,但花貓卻知道這段時間是它的噩夢”這句,放在這個位置就有點“劇透”了,可以舍去。又如第四段中“盡管聽不清楚又不想聽,但總要回應(yīng)一兩個字來讓他滿足一下”,如果沒有為虎作倀的念頭,也可以刪去,這樣上下文會銜接得更加自然。第五段中“要錢給錢,要什么給什么”兩小句,后句已經(jīng)包含了前句,前句可刪去。而第八段寫到“當我靠近時,它一直躲著我”時,不妨補充一下花貓躲著我的原因,以及設(shè)想一下分別時花貓叫聲背后的心理。
三是這篇材料作文,盡管全文圍繞材料表述,但語言平白了些,且只字不提材料,如果把材料提供的“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這幾句話恰到好處地鑲嵌在習作中,既達到緊扣材料、明確立意的效果,又能增添習作語言的韻味。
四是作文結(jié)尾也值得探討。人們常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作文結(jié)尾盡管呼應(yīng)了開頭,但略顯平常了些,我建議兒子不妨學習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首尾的安排?!逗商猎律肥锥芜@樣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悄悄地披上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結(jié)束:“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到自家的門前……”
習作修改的前提是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不能一經(jīng)他手就面目全非。我尊重兒子的寫作本意,所以修改后他再度閱讀時十分滿意。
有了第一次愉快的合作體驗,兒子對寫作文這件事的畏難情緒有所改變。于是我積極鼓勵他多參加一些作文比賽,他一口答應(yīng)了。不久我的床頭又多了一篇兒子參賽作文的草稿—《破曉的瞭望》。
這次作文比賽對題材限制較少,社會觀察、讀書感悟、成長體驗等都可以寫。兒子選擇成長體驗的內(nèi)容符合作文要求。他的這篇習作主要寫自己某次考試后的挫敗感和自我修復(fù)的經(jīng)歷體驗:由于成績不理想,各方面的壓力使得自己半夜醒來,在窗前瞭望星空,想到星星們盡管白天被耀眼的太陽遮掩,夜晚又被嫵媚的霓虹燈光淹沒,但它們千百年來以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價值。它們給窗前的“我”以啟示:每個有追求的生命都不會輕言放棄。明白了這一切后,兒子這樣結(jié)束了全文:“收回遠望的目光,拉上窗簾,我再一次躺下,只為下一次能站起得更有力量?!?/p>
第一次通讀全篇后,我和愛人都覺得作文內(nèi)容有點“虛”,寫心理活動、寫感受的文字偏多,作為參賽作文,內(nèi)容也欠豐富。細細推敲,有幾處字句也要調(diào)整。與兒子溝通后,他也贊同我們的想法。于是兒子第二次把自己修改、補充后的作文給我看,除了調(diào)整字句外,穿插了自己在初三體育加試前訓練實心球的經(jīng)歷,整篇文章經(jīng)他修改后果然增色不少。
我把閱讀修改兒子的作文當作我和兒子的另一種交流方式?!陡道准視贰队H愛的安德烈》常常讓我感懷不已,家書使得異地相隔的兩代人能夠傾心交流、心脈相通。而我盡管每天都能見到兒子,但兒子讀書的學校與我們工作的學校有幾十里之隔,兒子有早讀課與晚自修,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也有自己的早讀輔導課與晚坐班,因為距離遙遠,中午我們不能回家陪兒子吃午飯,所以除了在電話里互相說幾句話外,一天中與兒子說話的時間只能以分鐘計?,F(xiàn)在我能通過他的作文知道他在漸漸長大,漸漸成熟。他的喜怒哀樂與得意失落,我在他的作文中都可以讀出來,我萬分珍惜這樣的機會。
另外,兒子與我的學生年齡相仿,讀懂兒子也能幫我讀懂講臺下的孩子們。因此,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老師,我沒有理由不珍惜這樣的機會。
所以,我繼續(xù)期待床頭出現(xiàn)兒子淡綠封面的作文草稿本,并在心里默默地對兒子說:孩子,你慢慢寫,媽媽會細細讀,因為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韋宏芳,1972年生,女,漢族,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人,大學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