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誠
“字拳”這個提法,不是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在李兆生所著的《中國太極拳統(tǒng)真大典》中,說是武當太極拳中的一種訓練形式,惜乎語焉不詳,有點閃爍其詞的味道。余在訓練“心經”太極拳中(拙作《“心經”太極拳的訓練與思考》在《少林與太極》雜志上發(fā)表過,百度文庫可以搜索)有點小體會。不久前有習拳者找余討論,受余之講解的啟發(fā),此拳友每日試練字拳,熟練生巧,說練過后體質改善,精神蓬勃。其方法簡單易學,適合各類人群訓練,便于普及,余特予以整理,使信愿太極拳者受益,也使祖先發(fā)明的有無限價值的太極拳得以發(fā)揚光大。
一、何為太極拳的字拳?
簡言之是以文字筆畫為線路,以身形手勢變化為“筆”,以虛空為“紙”,以拳者氣血為“墨”,以空氣為“硯”,在太極拳基本原理的指導下進行訓練的一個新形式。
以“一”字為例:一橫是其筆畫線路,習拳者先練起勢,進入太極態(tài)后,以右手為主,左手為輔,按從左到右、直筆橫下、橫筆直下原則,以手勢運作,心意引領,結筆時稍頓一下,再練收勢。外表看,只是一個“一”字線路的手形運作,但這個手形運作在心意支配下,全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氣血經絡全在配合狀態(tài),進入一動沒有不動、一靜沒有不靜的情景,開合有度,虛實有變,左右有應,上下有照,隨曲就伸,無過不及,有主有輔。一個簡簡單單的“一”字線路里,可體現太極拳所有原理與方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趣無窮,其效自來。
二、太極字拳訓練的基礎是什么?
有兩點須加注意。一是有太極拳的基本認識,比如初步讀懂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了知楊澄甫的《訓練十要》,知道太極拳訓練的基礎常識,并有過太極拳訓練的實踐活動。二是知道毛筆書法訓練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運寫點橫撇捺豎折彎鉤等,某一字的起、承、轉、合結構等。
三、訓練太極字拳有什么優(yōu)越性?
1.更利于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以“心”字為例。打“心”字時,意已在先,左手打點,右手打臥鉤,左手又打點,右手又打點。但打字拳畢竟不是寫字,字形只是線路,打拳中可靈活運作。打“心”字可變化為左手打撇,右手將臥鉤變化成豎右彎平行鉤,左手再打點尾上挑,右手再將點打成捺。
運作中呼吸自然配合。初練動作為主,呼吸為輔;到一定程度,呼則開,吸則合;到高級階段,動作配合呼吸,吸則提肛收腹涌口水,呼則放肛放腹?jié)櫻士谒?;更高階段,無意中用意,無呼無吸無感覺。
2.隨時隨地可學,隨時隨地受益,不受環(huán)境與場所限制。一般習拳者往往受教師、場所、環(huán)境限制與影響,總是覺得門派多、套路雜、動作難,訓練起來阻力大。字拳太極避免了套路的繁難、場所的限制與時間的選擇,可以說訓練十分方便、簡易,可以滿足從事各種行業(yè)的人們的需求。
四、訓練字拳須注意些什么?
1.信愿行三者不可分。信什么?信祖先的智慧,他們發(fā)明太極拳的目的是造福子孫后代,我們如不繼承其遺志,就對不起先祖。信了拳,還要信己,只要下決心,堅持訓練,定會收到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好處。
2.堅持意念是方法之王。“用意不用力”說來易,實施起來稍難,須揣摩默識,不間斷地訓練。古人倡導的意向訓練中有“旭日從東升、大石沉海底”兩種,屬于輕重配合,練沉勁與浮力,只要在字拳中認真體悟,掌握并不難。
3.“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愈長,退之愈促。”其意為,動作取向上時,意向走到天高之極;動作取向下時,意向走到地底之盡;動作取前進時,意向則無限遠;動作取后退時,意向則無限微。即《論八卦掌》中所言,一伸伸到天邊,一縮縮到深淵;一捫捫到海角,一回回到深窟。此謂太極字拳開合之“精意”,將這些精意落實于字拳中,其竅必至??傊痪湓挘后w現太極拳“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特點。
拳友告訴我:她女兒在北京一高校任教,每日集中練字拳兩次,所練字形為“一心念佛”與“阿彌陀佛”八個字,大約10分鐘,零星時間練“一”字、練“太極拳”三字,堅持了1個月,身體健康狀況大大好轉,一天到晚精神煥發(fā)。我聽了非常高興,并贊她無師自通。古人講念阿彌陀佛作為練拳之妙道,而她今日變?yōu)樘珮O字拳之意形結合,深得其妙。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