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麗
蔣軍晶老師在《讓學生學會閱讀 群文閱讀這樣做》一書中,就群文閱讀,即多文本閱讀的概念追溯到了2007年,臺灣的陳易志老師在南京的一次教學研討會上呈現(xiàn)了一節(jié)多文本閱讀課,以一篇帶六篇組織了教學,通過鼓勵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進行交錯分析。這應當是開了多文本閱讀的先河。時至今日,多文本閱讀的理念已經(jīng)漸入佳境,得到越來越多語文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認可、青睞,這其中必然有多文本獨到的魅力使然,更有大家對語文教學根本的不懈追尋和探索,以及想要讓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人文、高效,更貼合語文學科特點的共同目的在其中。
那么,多文本閱讀課堂實際的操作如何進行,成為目前需要迫切探究的問題。如何讓多文本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實際操作中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讓語文教學因多文本閱讀而精彩紛呈,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科研命題。
一、教師在多文本閱讀課堂中的角色定位
當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的挑戰(zhàn)擺在在我們面前時,最先需要作出改變的就是教師。教師必須轉(zhuǎn)變已有的傳統(tǒng)觀念,找準自己在多文本閱讀課堂中的角色定位。
臺灣的李玉貴老師在評價蔣軍晶時說他“在小語課堂上的角色為‘備而待用的充分準備者”。這一評價讓我們解讀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的角色是“備而待用”的。研讀蔣軍晶老師多文本課堂教學的事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蔣老師做得很成功,教師絕不是課堂的主導和主宰,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點撥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輔助者。
“充分準備者”這個詞匯很值得我們深究。這是多文本閱讀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最本質(zhì)的要求。如何準備?準備什么?如何充分準備?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都源于新時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角色扮演的轉(zhuǎn)變和執(zhí)行。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研讀教材,弄清脈絡(luò),理清思路。我們再組織多文本課堂教學,就要找準切入點,也就是如何定教點、找文章。而要想做好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多閱讀。多文本閱讀首先要改變就是教師對閱讀的態(tài)度,一定要主動讀,讀得雜一點,多一些,廣一些,深一些,所謂開卷有益,讀的同時還要善于思考,明白自己的收獲。以讀促教,讓閱讀為自己的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專業(yè)書籍要讀,文學書籍也要讀,名著要讀,現(xiàn)代文學作品也要涉獵,積累久了,底蘊自然豐厚,站在講臺上才能觸類旁通、旁征博引,成就多文本閱讀的語文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精妙絕倫的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
二、語文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的特點
多文本教學的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模式之間存在著很大區(qū)別,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課堂應當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多文本教學的課堂要求教師必須抓住難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那么教師對教材以及多文本素材的準備和梳理、再加工等工作就尤為重要。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研讀、取舍、分類等深層次的加工,制定切實可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和層次分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行。
比如在進行民間故事單元的教學時,就可以由《獵人海力布》一課中的縮寫和轉(zhuǎn)換角色講故事來進行練習。首先以“海力布如何勸鄉(xiāng)親們搬家”這一問題導入,引導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對“勸搬家”這一故事情節(jié)進行再加工,把課文中的一句話講成一個故事。然后讓學生給“海力布之石”寫簡介,練習縮寫故事。以一篇帶多篇,本單元的《牛郎和織女》可以作為練習縮寫的例子,把長故事講短;再組織學習《一幅壯錦》這個民間故事,讓孩子們試著用故事中“小兒子”的口吻來講述這個故事,練習轉(zhuǎn)述民間故事。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孩子們走進《中國民間故事》,在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的同時,找一個最感興趣的故事進行縮寫、擴寫或轉(zhuǎn)述的練習,把它講給同學或家長聽。這樣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的多文本教學可操作性強,實效性顯著,目的明確,方法具體,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古詩詞類內(nèi)容的多文本閱讀在課堂中也能很好地進行組織和實施。我們在學習邊塞詩《從軍行》時,可以利用一首帶多首的方法來組織多文本閱讀的教學。既可以從作者王昌齡的其他詩作入手,也可以拓展其他邊塞詩,讓學生課外閱讀,了解邊塞詩產(chǎn)生的根源和歷史價值,感受其傳遞的情感思想和深厚背景,進而完成背誦積累。這些都是很好的多文本閱讀在課外的延伸和繼續(xù)。
但多文本課堂教學也不能一味貪多,舍本逐末,丟了最本質(zhì)的課堂教學重點。只是為了多而多,不注重方法和策略,忽視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僅沒有課堂教學實效,更影響正常的教學效果。同樣,多文本閱讀務必重難點突出,首先解決好課內(nèi)的基本教學任務,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延展,避免喧賓奪主,丟掉課堂主旨,課堂教學的目標就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更是無從談起。
三、語文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的有利契機
除了廣大教師在思想認識、教學行為對多文本閱讀教學的日益重視,教育部2019審定的新教材也為我們更好地實施多文本閱讀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機。新教材的單元主題都很顯明,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可以圍繞單元主題,以其為中心和主線,在組織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進行多文本閱讀的課堂教學??梢钥鐔卧归_,也可以跨年級,靈活組織多文本閱讀的教學。
1.課內(nèi)學習,課內(nèi)運用。在《燕子專列》一文中,作者首先對大家救護燕子的行動進行了場面描寫,接著又抓住小姑娘貝蒂冒著嚴寒救護燕子的行為進行了詳細描寫。這種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在很多課文中都能找到,比如在《鳥的天堂》一課中,作者老舍在寫鳥多時,有“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钡拿娴拿鑼?,接著以一只畫眉鳥作為一個代表的點來進行細致描寫。那么學習場面描寫的機會就自動生成了。學生們寫課間的操場、熱鬧的集市等都可以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方法來進行。學習了《蟋蟀的住宅》,鼓勵孩子們也用擬人的手法來寫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昆蟲。而課內(nèi)方法的牢固掌握就是靈活運用的前提,所以將多文本課堂教學與寫作有機結(jié)合,往往也能收到很好地效果。
2.課內(nèi)學習,課外運用。五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圍繞人物刻畫展開,利用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描寫來體會人物內(nèi)心。課文中塑造了愛國詩人、偉人毛澤東、軍神劉伯承、革命黨人方志敏等一系列光輝的人物形象,在充分研學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再找找當前和平時期奮戰(zhàn)抗疫、抗洪搶險時的英雄人物形象,并試著運用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來刻畫他們,或者找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點,恰當使用描寫方法來描繪他。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成效就依賴于課內(nèi)的學習和吸收,進而讓學生通過練筆轉(zhuǎn)化為習作能力。
由最近幾年語文學科考察的形式和內(nèi)容,我們已經(jīng)能明顯地感覺到閱讀對于孩子們的重要性。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這樣的觀點雖有些偏頗,但也不得不承認語文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愈來愈不容忽視。多文本閱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可以領(lǐng)略更多風景的天窗,開辟了一條通向語文綜合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處理信息的新路,只要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注重對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實際操作性的研究,我們一定會在小學語文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功和收獲。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