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令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惫湃艘苍疲骸白x書百遍,其意自見?!比~圣陶先生說:語文“是讀的學科”。讀,包含朗讀與閱讀。朗讀是指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的一種閱讀活動,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它不僅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還為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剛開始學習aoe,剛起步講規(guī)范的普通話,有的孩子會怯于表達,怕自己拼音讀錯,句子讀不通,導致不敢大聲朗讀,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不善于表達的不良習慣。因此,我認為,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是小學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重中之重。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已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業(yè)界權威專家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不會取代傳統(tǒng)教育,而且會讓傳統(tǒng)教育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當今社會,微信是互聯(lián)網(wǎng)最強大的軟件之一,老少皆會。于是,我決定借助微信,布置語音作業(yè),“微信+朗讀”,變革朗讀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朗讀的興趣與自信,為口語交際打下基礎。
一、起步:“曬”親子共讀——變枯燥拼音學習為溫馨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一項工具,學好拼音更是為識字、閱讀、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老師總是采用各種方式,讓拼音教學擺脫枯燥,讓一年級新生樂學愛學。當然,除了課內老師的傳授,回家反復練讀才能熟練掌握并運用拼音。如果一味布置枯燥地讀,反復地拼,加上一年級新生初次接觸,難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情愿練讀,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練讀拼音讀興趣,主動、樂意去讀呢?我想,孩子小,如果家長能耐心地攜手孩子一起走過學習拼音的階段,那么,孩子們一定會順利走過這艱難的一關。于是我開始思考,調動家長的“幫學”積極性。首先,建立班級朗讀微信群,布置“曬讀作業(yè)”。建議家長每晚盡量抽出時間陪孩子“拼一拼,讀一讀”。微信曬讀作業(yè)的方式有兩種,照片和視頻。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可以由家長擺卡片,聲母和韻母隨機搭配,學生讀;也可以由學生擺卡片,當小老師教父母讀;還可以是互相考核讀,等等。然后,將共讀照片或朗讀視頻發(fā)到群里。只要有曬讀作業(yè),我都會為孩子點贊,并看視頻點評糾音。其次,班級一角設立“朗讀集贊臺”,每一次的曬讀都能記得一個大拇指,比一比誰的集贊臺最熱鬧。
“曬讀集贊”的方式操作簡易,效果明顯。整個拼音學習過程,因為讀得充分,老師糾錯及時,又有家長的陪伴和關愛,孩子們都能夠順利走過拼音學習之路,扎實掌握拼音知識,正確拼讀音節(jié),而且,在此過程中,消除孩子畏難情緒,敢于讀。
二、行走:微信朗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低年級兒童,充分朗讀為培養(yǎng)語感打好底色敢于大聲讀是有效朗讀的第一步。因課堂時間有限,無法滿足每一位孩子在課堂得到充分的個人朗讀,所以,微信朗讀就是很好的補餐。于是,我開始布置每日常規(guī)“微信語音作業(yè)”。微信語音作業(yè),形式很簡單,就是朗讀當天學過的課文,并語音方式錄到班級朗讀微信群。
一年級的課文大多以簡短、富有節(jié)奏的兒歌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只要適當?shù)闹笇В由蠈W生多練幾次,基本能讀正確,甚至讀出味道來。于是,課堂上,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有效的練讀等方式,抓重點破難點,實踐加體驗,達到讀正確,努力做到有感情朗讀。從面上看,似乎很多學生都能正確、有感情地讀課文,但從點上看,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朗讀與指導,讀好文章了呢?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老師沒有辦法一一指導與檢查,大膽發(fā)言的學生得到指導的機會多進步快,默默無聞的學生總是扮演靜靜的聽眾,只愿意去欣賞別人的朗讀,長此下去,必定會造成兩極分化。
低年級堅持實施這項常規(guī)語音作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朗讀”的效果很明顯。家長們反映,回家讀書不用催,不用盯,不用急,孩子們都是主動完成的。我不用布置任務一樣天天要求朗讀,只要有一個孩子主動群里錄音,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朗讀特別自信的學生總是想搶占第一個錄語音,特別積極;膽子小的學生聽同學發(fā)上語音,也不甘示弱,一次次嘗試,一次次體驗成功,特別興奮。甚至有的家長聽孩子們讀得歡,也來錄上一段,親子合作誦讀。學生之間互聽互學,家長之間互相交流,老師點評點贊,讓語音作業(yè)成為茶余飯后的一種享受。在這樣輕松自在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愛上了朗讀!如今,學生不僅不怕讀,還讀得好。在班級上,隨便請哪個學生讀書,都能態(tài)度認真、有停頓、正確地、努力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兒歌、讀故事,這種境界是美好的!
三、躍起:微信說話——從朗讀走向口語實踐
朗讀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朗讀效果的延伸就是口語交際。微信語音并不終止于朗讀,而是走向口語實踐,通俗地講就是“說話”。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從課后詞組、句子開始練起。
例1:一上《菜園里》學習后,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燒一道蔬菜,拍下照片發(fā)到群里共享,并用語音介紹“用什么材料燒了什么菜?!睂W生興致勃勃,紛紛發(fā)上照片,很愿意與老師、同伴分享美食。
例2:一上《爺爺和小樹》學習后,課堂交流了“讀讀說說”——“暖和的(),綠色的()……”
例3:一下《胖乎乎的小手》學習后,仿造句子“說說做做”——“我替爸爸 ? ? ? ? ? ? ?。我給媽媽 ? ? ? ? ? ? 。我?guī)屠蠋?? ? ? ? ? ?。我為大家 ? ? ? ? ? ? ? ?!?/p>
……
挖掘類似以上的課文說話素材,借助微信平臺錄語音作業(yè),進行口語實踐,保證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講,不僅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學習,積累詞組,開闊思路。
四、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語文教育專家張智華表示: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種能源,是語文教育的助力器。實踐證明,變革小學低段語文朗讀作業(yè)的形式,“互聯(lián)網(wǎng)+朗讀”是簡便、有效的學習方式,它樹立了學生表達的自信,大聲說出來,這是表達所必須的,同時,它也為家校攜手提供最優(yōu)平臺,及時、針對性的指導,更扎實高效。
借作家十二的一本暢銷書《不畏將來,不念過去》來比擬語文朗讀之路,低年級學生需要鼓勵走上朗讀之路,中高年級學生的朗讀一如既往需要鼓勵與支持,董卿《朗讀者》也實實在在告訴我們:大聲朗讀,培養(yǎng)語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產(chǎn)生自信、體驗成功!“互聯(lián)網(wǎng)+朗讀”僅僅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起點,它將貫穿小學階段中高段語文學習中,同時實施“互聯(lián)網(wǎng)+口語交際”,重視詞匯積累,相信堅持下去,一定能守住語文學科的“語言學習”。